价值观对预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2015-11-17 12:40
长江丛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预期价值观

李 芳

价值观对预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李 芳

【摘要】预期心理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忽视预期心理而谈智力发展、谈如何做人是不切实际的空话。因此教育上一定要把重视培养学生预期心理摆到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才能促进学生心身的全面发展,才能把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预期心理心理健康道德信仰

一个人的成功,80%则决定于预期心理,只有20%依赖于智力因素。因此现代教育必须重视挖掘这80%的潜能,才能使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根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证明,人的心理要达到最佳状态,预期心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你不理解心理预期,人们的心理是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尽管呈现出发展优势的早期阶段,如果缺乏对预期心理的了解或干预,则会影响心理因素的发展,不能充分形成合社会性的心理。

一、预期心理的内涵与功能

(一)预期心理的含义

预期心理是指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作用下,根据有关情况和社会经济变量,以及所掌握的信息,为了自己的利益,以预测未来变化的得失,估计和判断;制定或采取这样的基于一致性消费措施的判断和预测包括心理和行为现象,其中包括经济投资银行业务。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预期是人们道德践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体现了人们认可道德规范、践行道德的心理和行为共性特征及一般规律。[1]

预期心理状态就是主观预期心理价值的最大化,而要达到最大化,主体就应该具备实现人生价值的一切能力,所以预期状态就取决于主体的知识、技能、社会资源、自身素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主体是否能够具有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大学生确立价值观的前提是预期心理,一般情况下,预期心理直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确立。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既受到大学生的情绪、性格、学识、生理机能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预期心理的干扰或影响。虽然在情绪性行为中,大学生对未来的预期边际几乎为零,也就是说几乎没有考虑未来的结果;而理性行为则相反,大学生对未来的预期边际是无限的长,即根据学识,成长经验等相似的情景采取相应的行为,出现相似的行为结果。

(二)预期心理的功能

由于大学生自身的成熟程度与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对于社会转型和快速发展带来的非确定性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较好的适应能力,因此无法规范预期心理的形成机制和运作方式,它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往往呈曲线态势,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严重冲击。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依照社会发展的环境、经济、教育因素对事物的好恶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对自己已有道德观念及行为活动的利益得失作出预期。然而现实当中,大学生的预期心理经常呈逆反状态,容易与道德规范相背离,“越要求越相反”的反向道德倾向十分突出。与社会道德逆反的预期心理直接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合社会性的调控无力甚至失效,使国家对大学生道德行为调控及干预作用受到严重削弱。

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预期心理刺激,对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有力的作用。所谓动力作用,就是一个人的成功的动机,对事物饱满的求知欲,强烈的兴趣、好奇心、荣誉感等。这些都可以直接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机。预期心理增强、充分激发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和创造性活动,使一个人的智力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果。内在的动力比外在的激发持续的时间长,所带来的动力强劲,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指导学习预期心理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消极,被动的情绪。

二、预期心理与道德信仰

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得很多的大学生更注重追求自己的价值和利益需求,而对社会及周边人的责任意识感却日渐淡漠。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取向更注重现实和功利,他们对家人对周围人对社会的要求很高、很多;对自己的要求无下限,现在的大学生更注重索要而忽视了对社会及周围人的奉献;他们对自己权利的保护意识增强而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义务感、责任感降弱[2]。通过近几年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就可略见一斑,“专业知识强,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认知和素质远远不够”,这都反映了出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足。

预期心理是大学生对自身前景及其相关信息的一种态度、预测和期望,而个人的价值观诠释了大学生在对那些预期消费决策相关的不确定所作的估计和预测,诠释了他们的价值行为。价值观在大学生的行为、态度及其决策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具有间接性,而且态度等变量在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具有中介或调节作用。因此,个人价值观是影响个人心理预期发展的基本因素,而预期心理是价值观与心理健康、道德行为之间关系的基础。[3]

(一)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对自己及社会未来可能发展的憧憬,主要表现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未来发展可能性的预测,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动力。信念是人们在对一定事物认识的基础上,对其理论、观念、主张的确信及肯定,坚持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践行成功,达到目的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是形成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要素,而预期心理影响大学生确立合社会性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使人们实现特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的人生力量源泉。人们一旦形成和确立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会不断的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完成事业和达成愿望。从逐步满足简单需要出发,通过教育发展到建立深刻的责任心、事业心;从树立浅近的目标发展到具有远大目标的崇高理想。如果忽视必要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有可能变成胸无大志、暮气沉沉、无所作为,或成为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走上另一条路的罪犯。有效的引导人们树立合社会性的理想,才能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和给予他们巨大的力量,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感,必须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学习中炼化学生对周围人和事物的道德情感,逐渐升华为个人的道德信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和支配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成熟。从一般意义上讲,合社会性和规律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感。

(二)爱国信仰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一种表现,它是个人对自己祖国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国家、民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归属、尊严与荣誉的一致。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和政治要求,同时它也是一种法律规范,用以调节个人和祖国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因素。

爱国信仰是伟大、高尚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一个人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对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爱国信仰教育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是成功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引导学生热爱故乡、母校、亲人、师友、锦绣河山、国旗、国微等周围的具体事物,并在逐步了解祖国的光荣历史、杰出人物和勤劳、智慧的人民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荣传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社会主义祖国光超前景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对祖国的敌人的仇恨。其次,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意识。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努力学习,立志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良好的性格教育

预期心理关系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它将增长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勇敢,独立,诚实,谦逊和性格有特别密切的其他美德。一个责任心强的人,在智慧活动中就会认真负责、兢兢业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而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从而有助于取得成功。而这些良好的预期心理不是先天具备的,必须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接受有意识教育和潜移默化影响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4]良好的性格是品德的一部分,作为一种重要的预期心理,对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预期心理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忽视预期心理而谈价值观的确立是不切实际的空话。

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预期心理的了解或干预,通过教学和实践的环节,使教师或辅导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建立预期心理干预机制,实时对大学生的预期心理进行监控和检测,尽可能消除预期心理对大学生价值观不利因素,帮助学生确立、形成合社会性和合规律性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燕.消费者预期心理下的房地产营销研究[J].经济师,2008(6).

[2]韦洪涛.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几点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3]郭文,黄依柱.消费价值观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与行为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9).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社会转型期下大学生预期心理的理性价值导向研究”(课题编号: 14JK2102)专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芳(1978— )女,河南武陟人,西安外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预期价值观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