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成果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11-17 12:40
长江丛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预备党员组织生活学生党员

王 锴

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成果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 锴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党组织的重要后备力量,要抓好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就要牢牢把握住学生党支部这个党建工作在高校的前沿阵地。本文就十八大以来,党对党建工作新的要求,以及当前形势下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高校党支部的建设作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党支部建设

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对学生入党后教育力度弱化

当前,高校党支部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普遍缺少时间的延续性,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在考察阶段,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能够按照规定严格要求。但当大学生党员转正后,对他们的要求就放松了,大学生党员往往疏于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党组织缺乏入党后学习考察和行为监督考核的相关制度。高校党支部容易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发展新党员上,只负责生产,不负责“售后服务”。

(二)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活动不够生动

纵观各高校党支部的教育活动情况,大多停留在组织集体学习各个党的文件、党的领导讲话以及政府报告上,或者请党校老师进行专题宣讲,或者组织参观红色老区革命基地。这些单调、机械的学习教育活动,缺少生动性,不能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也缺乏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甚至会激起抵触情绪,最终影响学习的效果。

(三)学生党支部工作中普遍存在形式主义

由于学生党支部的水平限制,很多党支部的教育活动都是根据现有的成熟经验和模板来开展,在学习活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上都缺乏应有的谋划,流于形式。在组织学习时读读上级文件敷衍了事,而学生党员上交的思想汇报从网上全文摘录,千篇一律。还有的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缺乏重视,既没有明确的规划又缺乏必要的督察。

(四)学生党支部的队伍建设缺乏人才保障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人才的培养速度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学生党员队伍,势必会导致在开展党的工作时力不从心,效果大打折扣。党员教育工作多由辅导员和团委干部等兼任,而这些岗位人员配置原本就捉襟见肘,他们不仅要负责繁杂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又要兼顾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管理和监督任务,投入到党建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也导致了有些工作不能全面展开。

二、对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健全支部制度建设

支部的制度建设包括党支部的组织制度、生活制度、监督制度和工作制度等方面。首先,要完善支部自身在职能分工、成员合作、会议、学习、开展活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其次,要规范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的制度。要建立党员定期思想汇报制度、党员联系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并加大制度执行和检查的力度。

(二)加强学生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抓好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离不开一支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要重点对党务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定期组织学习,培养党政工作骨干。一方面可以在年轻干部上岗前进行脱产培训,重点学习党的建设理论、思想教育理论、管理知识和工作方法等,增强对高校党务、思政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选送工作骨干参加高层次的党理论培训班,鼓励党务和政工干部在职攻读党务工作相关的学位。

(三)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增强党员自我管理能力

部分预备党员认为转正是“水到渠成”的,这种思想导致部分预备党员缺乏继续研习党的相关理论和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动力。我院在预备党员转正前设置理论考试、答辩以及民主测评的环节,合格的预备党员方可转正。同时,积极开展预备党员的理论教育和先进性教育,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注重发挥党员模范的带头作用,激励其他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党员积极分子,使基层党务工作更切合学生实际。

(四)丰富形式,探索更加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组织生活

党的组织生活,必须紧扣时代脉搏,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理论学习形式必不可少,但不宜过多。要既能秉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又能联系个人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要在保证学习精髓不变的基础上提升学习的兴趣。组织形式上,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社会热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生活,把封闭的组织生活与开放的组织生活相结合,并尽可能地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使组织生活的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五)拓展学生党建工作空间,创新工作手段和方法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象、任务、途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手机等日益成为广大同学表达意见诉求、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重视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丰富联系沟通的方式,把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延伸到网络中去。

高校的学生党支部承载着育人的重任,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完成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教育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从源头上为党的事业培育出明使命、知荣辱、勇担当的后备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永不衰竭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扈春香.高校发展学生党员与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2).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

猜你喜欢
预备党员组织生活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村、社区党委能审批预备党员吗?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请问预备党员是否可以异地转正?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