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为例

2015-11-17 12:40
长江丛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奖学金所学动力

张 颖

五年制高职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应用人才,如今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扩张,这也给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带来挑战,如何提升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高职教育毕业生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而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高职扩招后,学生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中也普遍出现了一些基础差、自制力弱、不能刻苦、缺少目标、厌学、逃课等缺乏学习动力的现象,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已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内涵的发展。因此,研究并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是十分现实和必要的。

一、学生学习动力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动力,笔者设计了《五年制高职学生学生动力调查问卷》,采取了无记名问卷方式,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完成,在我校三个大类专业(会计、信息技术、商贸)中的1-4年级分别抽取1-2个班级样本,合计13个班,占全校五年制高职班级总数的39.4%,共发放问卷580份,收回有效问卷558份,有效回收率为96.2%。调查内容涉及:基本信息、个人兴趣、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及主动性、教学改革、学习激励制度。

(一)学习兴趣方面

55.4%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认知部分了解,23%的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度还不够,这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回答第4题,您选择目前专业的原因时,31.2%的学生选择是父母决定,选择自身兴趣的占17.6%,也充分表明学生在入学前,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专业,加上对专业的认知度不够,就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管理模式

在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中,教学管理模式也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其中37.6%的人认为影响很大,认为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其中46.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水平或者师德修养很关键。32.6%的学生认为班级的学习氛围也很重要,能促进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习激励制度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的奖学金设置和激励措施对学生的影响很小,没有起到相应的激励措施。78.7%的学生认为奖学金对他们来讲没有太大吸引力,原因就在于,只有班级前3名的学生才能拿到奖学金,大部分同学都无法获得。15.6%的学生认为奖励的种类太少,很多学生的特长不愿发挥。5.7%的学生对这件事情毫不关心。学校的学习激励制度没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分析

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市场经济的冲击,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物质利益带来的快感和享受,从而忽视了精神生活的提升。在“学习无用论”和“拼爹拼娘”的观念影响下,很多学生不愿踏踏实实的学习,浮躁的心情时时出现。调查中,物质追求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所在,找一个报酬高的职业更是首当其冲,已充分表明,眼前物质利益追求、功利形态的学习动机在高职生当中尤为突出,这也是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

从个人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索研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推动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探究真理,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变得主动,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1]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31.2%的是父母决定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主选择专业的能力不强,因此由父母决定的普遍存在,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无兴趣,对所学专业的不了解,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兴趣。

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的学习激情不高,大多数学生之所以选择高职校的学习,很多是由于中考失利,初中成绩不是很理想,中考分数在300—500分之间,文化素质较低,学生之前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也不明确,很多孩子在学校有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很少考虑和计划学习方面的事情,一旦没有目标的牵引,学生就会陷入迷茫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会逐渐减弱。

学校方面,课堂是直接传授知识的殿堂,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喜好,调查中发现,46.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水平或者师德修养很关键,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是吸引学生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他们更渴望的是看到教师自身的魅力和对课程的完美设计,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此学校方面应该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切切实实的抓好课程改革工作,让学生成为课程改革的最终受益。

三、建议与对策

(一)做好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针对不同年级,我们可采取分阶段、分目标的逐步完成,具体表述为:一年级生涯认知——二年级生涯准备——三年级规划定位——四年级规划盘点——五年级规划优化。

一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生涯认知”发现自己,了解专业和专业培养目标,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以兴趣为抓手,通过专业引领和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情感,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二年级为“生涯准备”阶段,主要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学校应以实践为抓手,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专业知识、专业素质,开设相应的课程,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和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兼职工作参与社会活动。三年级“规划定位”,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职业领域、拓展职业信息,引导学生做出职业选择上的目标定位。四年级“规划盘点”,学生盘点自我,做好实习、预就业准备。这一阶段应开设就业、创业等课程,加强就业技巧和就业前的心理辅导。五年级“规划优化”。学生通过顶岗实习,了解社会,认识职场,适应岗位,会反思职业规划。每个阶段,学生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能力锻炼,能切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学年计划,并在教师的帮助和引领下,有目标有步骤的实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强劲而持久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五年制高职生源为初中生,入学年龄为14—16岁,正处在少年期的末期即将向青年转变过渡,又处在“人生成长的第五个心理发展关键期”,是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其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这个时期,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尤为总要。

学校要努力打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高职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并且要把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班级生活中。

(三)改良课程设置,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高职院校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于高等学校,其课程设置也应该有其自己的特点,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学生能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事实上,我国很多高职学校的定位都很明确,但实际教学中并非如此,传统的课程设置,老套的教学方式、陈旧的教学设备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课程设置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的需求,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和社会所需衔接起来。

加大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新课改的核心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而不厌,教师诲人不倦,才能志趣相应彼此互动,改革的目的是为唤醒学生的自觉,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2]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教师可以应用网络技术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教学增添几分活跃的气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把所用到的知识充分内化,在学习和模拟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践发现,改良课程设置,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完善学习激励制度

学校在激励措施方面,应根据学生需要,选择激励措施,对于学生激励措施要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去完善,精神上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肯定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经验,鼓励学生制定下一个前进目标,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人格上,要学会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正面的肯定和尊重,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的感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利于建立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

物质层面,学生可以奖学金的形式予以奖励。在奖学金项目设置方面,奖学金的种类不应单一化,除设置综合一、二、三等奖学金及与普通高校相同的单项奖学金外,还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置多种高职特色的单项奖学金,如:最大进步奖、实践操作奖、技术创新奖等。同时,学校还应与企业积极沟通,设置以企业命名的奖学金,对在企业实习表现优秀或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表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奖励人数进行设置时比值不应过大也不应过小,比值过大,会使学生们认为得奖学金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失去对奖学金的竞争兴趣,而比值过小,则会导致学生失去竞争的自信心,所以奖励人数的设定直接影响奖学金对学生学习激励的效果和作用。

学校的办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质量,而学生的学习动力直接影响着高职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育,不断去尝试和探索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李洪玉.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陈立群.“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J].山西电教,2014(02):54-56.

猜你喜欢
奖学金所学动力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非所学
非所学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动力船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