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衣闲话(外一篇)

2015-11-18 16:03李洪亮
海燕 2015年8期
关键词:冰面猎人商场

□李洪亮

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的一个节日,在新年的第一天,无论大人和小孩都喜气洋洋地穿上新衣服,走东家串西门地辞旧迎新。节前去买称心的新衣服成为国人购买年货的重中之重。从记事起,母亲就给了我穿新衣服的记忆。儿时的新衣服不是买来的,是到供销社扯上几尺新布,基本上都是蓝色或绿色的,再求裁缝给裁好,母亲在自家的缝纫机上缝出来,就是新衣服了。有几年因为父亲有病住院,我和妹妹的新衣服都是用妈妈好一点的衣服改裁过来的,因为衣服旧母亲就把衣服翻过来做,开始我和妹妹还不愿意,经不住母亲哄,再穿上一试从外边看跟新的一样,穿上一天自己也感觉是新的了。直到我上初中,因为学校统一要求学生穿运动服,那时的衣服才开始从供销社购买。后来从上大学起,我的衣服是母亲给钱自己买。记得上大学前,母亲给了二百元钱让我到县城找在政府招待所工作的三舅,领着去买一套体面的西服上大学用。在商场里,售货员在我试了一套合身的衣服后,我坚持买一套再大一点的衣服带走。三舅曾私下问我原因,我告诉三舅,母亲在买衣服前再三嘱咐我买大一点的,等我穿旧了好给父亲穿。那次买衣服成为我和父亲以后穿衣服的公式,直到我参警后,我节省出一套新警服给父亲过年,这个公式才被打破。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父亲即使在现在家中条件好了,也等着我退下衣服穿。对于母亲,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什么好看的新衣服,最好的一件毛衣,是我在长春上学时用献血的补助从早市地摊上买的,当时放假回家母亲总埋怨我不应该这么做,别耽误买东西补身子。

等到我参加工作以后,经济上渐渐宽裕起来,每年年前给母亲买新衣服成了我的心事。往年在基层工作忙,没有时间陪母亲买衣服,给她一些钱让她自己买,她总是买上二百元钱左右的,说自己老了穿什么都一样,剩下的钱就买些衣服给在农村生活的年岁已高的爷爷和姥姥捎回去。我想她的想法是跟我给她买衣服的想法是一样的——用现在最大的努力去弥补老人曾经因为生养我们所缺失的。

接下来的故事可能是我给女儿买新衣服,等我老了女儿给我买新衣服。可我们这一代能等到我们的儿女给我们买的新衣服吗?

由于工作新近的变动,成为机关警察,终于有时间休星期天了。家里总人数的四分之三都高兴,就是女儿多了点烦恼,总是不厌其烦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值班。其实家里人都知道她心里的小算盘:我家对孩子的管教实行的“严父慈母”的中国传统模式,因为职业和脾气的原因,我做起严父不但称职而且尽力,可谓得心应手。其中对女儿的看电视时间管理得非常严格,一旦我值班,她的每日动画一小时就会被无限拉长,常常是我在接到家中的线报之后,通过无线遥控,以语言威胁才能将一小时动画终止。因此家中就数她希望我值班。在她的希望破灭后,就整天缠着我问什么时候带她去买新年衣服。

我和家人都在离家远的地方上班,加上我父亲常年在外做点小买卖,就把在家中无事的母亲请来接送女儿上下学。为了感谢母亲,我和妻商量在春节给母亲置上一件好一点的外套,鼓励一下明年的干劲。由于母亲已近六十,这几年少运动,体形偏胖,且选衣款式局限于统传中式,对现代媚洋设计基本全盘否定。我们一家四口人在青泥洼桥一带逛了一小天,也未找到合适的,加上妻子又突然表现得让我感动,私下表态老太太不买到称心的衣服,她就不买衣服了。我就彻底忘记在商场看到的一哥们被累躺在商场角落休息椅上的惨相。第二天又带领一家四口来到奥林匹克广场附近进行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百盛商场找到令母亲称心的衣服,中式墨绿色的长款毛料女式大衣——人民币近1100元(商场搞活动七折)。母亲喜爱之情我可以体会到,到下一商场为妻子买衣服时,竟前所未有地关心我,车是否锁好了(母亲的大衣放在后车厢里)。

虽然我是在给母亲买衣服,却也是在给女儿做榜样,我相信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漫步在心灵的春天里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的生意大多在内蒙古、吉林一带,每个月都要亲自到这些地方去一趟,算算账,查看一下经营情况。回来后我俩总要小酌一杯,互相谈谈彼此的收获和见闻。

大学毕业后,本应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缘分让我成为一名警察。但职业没有改变我爱读书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习惯有成“癖”的倾向。而我的朋友是商场上征战多年的一名斗士,曾在小学五年级,就萌发外出挣钱的念头,与同学二人欲坐火车前往千里之外的河南进一批玩具回大连赚钱,因家人发现及时,将其在瓦房店火车站强行带回。成年后,少年时的梦想一次次激发他四处闯荡,到大西北探过油矿,海南岛考察过钼矿,在山西、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凡是有商机的地方,都留过他的身影,因而经常向我炫耀他的足迹已是“横跨大江南北,遍布长城内外”了。我读的书很杂,什么文学、佛学、哲学、易经等都能涉及些,而我与他的沟通无丝毫的障碍,有时他的话语竟给我启发,常常影响我的生活行为。我想这大概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缘故吧。记得去年秋天,他从北方乘车回来,在办公室,满脸得意地对我说,在回来的高速路上,他从来没发现今年秋天的风景是这样的怡人,让人身心愉悦。他觉得能有今天的心情,得益于“放慢了追求的速度,有时间欣赏身边的风景了”。

一席话点醒梦中人。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我心情不是很好,因为女儿上学的原因置换了一套房子,新房子已经搬进去了,老房子却总没有卖掉,心情被这事情罩住了。在朋友离连的半个月时间里,除了房子其他的事情竟没有什么记忆了。在听完他的话后,我又重新对自己进行了自省,茅塞顿开,才发现因新换的房子离女儿的学校近,上学方便了,省去不少时间可以晨练了。新搬的小区物业管理好,晚上睡觉再听不到机动车和商贩的吵闹声了,心情竟然一下好了很多。再想想朋友他之所以有今天的心境,确实是因为他放慢追求的速度,原来一下子在三个省际投资,多家经营,一个人成天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汽车上,忙得不亦乐乎,酒桌上大部分谈的是做生意的艰辛和旅途的疲惫。自从前年专注一两个地方经营后,效益竟也不比原来的差,身心比原来强健充实不少。现在酒桌上讲的最多的是怎样锻炼和保健了,还有在旅途中的读书心得。在他的启发下,我把房子在一家中介挂出去之后,专注手中的工作,心境豁然开朗不少,不仅年终分管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房子竟然在去年圣诞节期间卖出去了。

随着极寒天气的出现,原本很有规律的简单朴素的四季轮换,在人们面前也显得扑朔迷离了。再加上连续几年在中国第一传媒央视一套春晚都给定格镜头的山本教育集团董事长竟然是个强奸犯,还有网络水军在钱魔的驱使下,在互联网上不分是非曲直掀起舆论狂潮左右人们的视听等等,愈来愈多的事情让我感受到世事无常、人心不古了。

否极泰来。我敢断言这些乱象的出现,正是社会对崇高道德回归的一种强烈呼唤。而在这种社会价值观的冲撞与形成中,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尤其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是何等的不易:职场竞争的激烈,家庭琐事的缠绕,没完没了的任务,执法时没头没脑的干扰,稍有不慎,这些中的任何一方面都足以让我们在瞬间崩溃。而在此时保持心灵的平衡和安静,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追求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外在的物化的追求,一种是内在的对人类心灵的探索。而这两种探索将伴随人类不断寻求新的顶点。人类对外在物化的追求是以破坏环境和其他物类为代价的,只有对人类心灵的探索是无异化的一种行为,对人类能否和谐长远发展意义深远。而由人类各种文化土壤上衍生出来的各种已流传千年的宗教,包括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等,无不以塑造疏导人的心灵为主。由此看来,心灵对人的影响的重要了。

而我们在当下物欲横流的世界,对心灵的保养和塑造竟被“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俗给忽视和淹没了,因此才会出现人被财富支配的乱象。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个人认为在人的物化追求满足生存需要之后,首要的还应是对心灵世界的追求和探索,它对个人的幸福感的影响至关重要。春节期间,我读了一篇讲述心灵对人的影响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一个猎人在冬天打猎的过程中,发现了鹿的痕迹,在顺迹追踪的过程中,猎人来到了一条结冰的河流前。这是一条相当宽阔的河流,河面完全被冻冰所覆盖。虽然冰面上明显地留下了鹿走过的痕迹,但能否承受得了一个人,猎人没有把握。最终,对丰厚收获的渴望使他决定,涉险过河。猎手伏下双手和膝盖,开始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爬行起来。当他爬到河流中央的时候,他的想象力开始活跃起来:他似乎听到了冰面正在裂开的声音,他觉得在这个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一旦被冰河吞噬,除了死亡,没有其他可能。他甚至想到家中的老母是怎样将他含辛茹苦养大,还有妻儿,他是一家人度过这个冬天唯一的依靠,如果他死去,后果不堪设想。巨大的恐惧已把猎人罩住,他此时既没有了向前爬行的勇气,也没有了向后挪动的力量了,他感觉只要他稍微一动就会立刻坠入冰河。他的心在极度的恐惧中怦怦跳个不停,趴在冰面上瑟瑟发抖,进退两难。就在此时,猎人听到了一阵可怕的嘈杂声。一个农夫正驾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悠然驶过冰面。当农夫看到匍匐在冰面上满脸惶恐不安的猎人时,一脸的莫名其妙,似乎在问:“猎物藏在冰下吗?”

从猎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心灵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旧的已去了,新的春天不期而至。世路难行仍要行,我们在前行中可能还有许多的不理解和迷惘,如果能在明年冬天回眸今年冬天的事,有很多时候感觉我们就是那趴在冰河上的猎人。快起来吧,“冰下没有猎物”,扬起心灵的风帆,放慢追求的步伐,在春天漫步,多欣赏一下身边的风景。那么你在对幸福追求的途中就可能彻底忘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惆怅,而会有一种“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意想不到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冰面猎人商场
冰面下
冰面上
在天然冰面上滑行
冰面精灵
脏物是如何被带出商场的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