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要性-绩效性分析的开封市中老年人休闲满意度

2015-11-20 08:26荣培君程遂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重要性因子老年人

荣培君 程遂营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2)

老年人退休之后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变导致闲暇时间的明显增多。合理安排休闲时间,积极参与休闲活动,弥补年轻时因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的兴趣爱好,会使原本暗淡的老年生活丰富多彩。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重要性-效性分析(IPA)的影响老年人休闲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及对策。

1 对象方法

1.1方法 本研究采用Churchill推荐的综合的形成测量量表的程序,首先形成一个测量老年人休闲满意度的题库〔1〕。Echtner等〔2〕建议使用多样的方法更有可能产生一个完整的题项的列表。首先,广泛的文献查阅引导题项列表的形成;其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来补充题项,访谈的数量事前并未决定,而是直到访谈的数据饱和为止〔3〕;最后请专家小组来评判这些题项是否适合应用于本研究。根据专家的意见重新编写列表,然后据此设计初步的问卷。在综合以前文献和访谈的基础上,删除重复和不合适的题项之后,一共得出28项老年人休闲满意度问项,这28项在专家小组又一次审核的基础上,考虑到冗余性、适用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等因素,最终被删减到16项。问卷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②休闲时间与休闲方式调查;③老年人休闲满意度重要性量表;④老年人休闲满意度实际满意值量表。后两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法,把重要程度和满意程度从高到底分别赋值5、4、3、2、1。其中第二部分的调查仅作为分析的参考内容。问卷重要性和实际值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02和0.857。

1.2对象 随机抽样四个地理位置不同的小区进行入户调查200份,并在开封的城市公园、住宅小区、单位的老年活动中心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24份(80.5%)。女278人、男246人。年龄50~59岁60人、60~64岁128人、65~69岁136人、70~74岁94人、75~79岁58人、80岁以上48人。原职业工人70人、农民126人、教师52人、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88人、企业22人、军人42人、自由职业者50人、个体34人、其他40人。月收入<500元86人、500~999元108人、1 000~1 999元170人、2 000~2 999元76人、3 000~4 999元48人、5 000元以上36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2人、初中148人、高中、中专146人、大专、本科及以上98人。信仰佛教130人、道教8人、伊斯兰教20人、基督教50人、不信教280人、其他36人。居住1年以内30人、规律性居住98人、常住396人。居住状况个人独居48人、与爱人一起居住148人、与儿女一起居住140人、与爱人和儿女一起居住144人、福利部门26人、其他18人。健康状况良好352人、能做简单运动132人、活动有困难40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IPA分析。

2结果

2.1影响休闲满意度因子的重要性分析 影响休闲满意度的最重要的因子是保持身体健康,对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成就感已经非常淡然,见表1。

2.2休闲满意度分析 休闲活动能够保持身体健康的满意度最高,而休闲设施的供给、休闲场所的卫生环境、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四个因子的满意度远低于总平均水平。见表1。

表1 老年人休闲活动满意度各因子的重要性及满意度因子排序(s)

表1 老年人休闲活动满意度各因子的重要性及满意度因子排序(s)

4.11±1.099 1 4.02±0.951 1增强活力 4.08±1.086 2 4.01±0.949 2愉悦心情 3.99±1.038 3 3.92±1.002 5减轻压力 3.97±1.006 4 3.87±1.007 6增进亲情 3.95±1.042 5 3.83±0.976 7增进友情 3.94±1.040 6 3.82±0.989 8休闲设施的供给 3.91±1.157 7 3.69±1.053 13休闲技能 3.85±1.221 8 3.75±1.054 12丰富兴趣爱好 3.87±1.130 9 3.76±1.082 11获得新知识 3.86±1.127 10 3.79±1.041 10休闲场所的安全保障 3.78±1.102 11 3.94±1.004 4休闲场所的卫生环境 3.74±1.005 12 3.63±1.143 14休闲方式的易参与性 3.71±1.133 13 3.81±1.034 9休闲场所居民友好程度 3.66±1.108 14 3.99±0.983 3实现自我价值 3.61±1.122 15 3.56±1.111 16获得成就感因子 重要性 排序 满意度 排序保持身体健康3.60±1.098 16 3.60±1.056 15

2.3IPA分析 以老年人休闲满意度因子总体的重要性均值3.85和满意度均值3.81为交叉点,以重要性和满意度为纵轴和横轴,构建了IPA方格图(图1)。其中各因子以重要性排序的数字为代表。第一象限是重要性和满意度都较高的区域,为“继续保持”的区域,该象限的因子有保持身体健康、增强活力、愉悦心情、减轻生活压力、增进亲情、增进友情。该象限证明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对老年人的休闲活动非常重要,而且通过休闲活动,也确实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象限为重要性高、满意度低的区域,需要重点改进。该象限的因子有丰富兴趣爱好、获得新知识、休闲设施的供给和休闲技能。该象限说明老年人也对休闲活动的丰富性和知识性有一定的追求,但这种追求无法满足。而休闲设施是老年人休闲时经常需要借助的,但在供给方面存在问题显著。第三象限为重要性和满意度均较低的区域,说明需要次要改进。该象限的因子为休闲场所的卫生环境、休闲方式的易参与性、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成就感。第四象限是重要性低,满意度高的区域,该区域的因子有休闲场所的安全保障和休闲场所居民的友好程度,是老年人认为对休闲满意度影响不是特别重要,但是感知效果还不错的因素。但因这两个因子接近重要性的均值,可以认为这两方面较满意。

图1 老年人休闲活动满意度IPA分析

3讨论

Beard等〔4〕把休闲满意度定义为“个人对自己目前的休闲经验及情境觉得满意或满足的程度”。在此基础上,他们建构了一套“休闲满意度”研究架构,制订了“休闲满意度量表”(LSS),全表以因素分析法分为教育、心理、社交、放松、生理、美学六个层面,59个子问题,是目前休闲满意度研究者最常使用的量表。London等〔5〕检验了工作满意度和休闲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对生活质量感知的作用。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和休闲满意度之间关联度较低,而两者对生活质量感知都极具意义。但对独立群体分析时发现,对少数民族和贫穷的人群而言,工作满意度和休闲满意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要比富裕人群小得多。Ragheb等〔6〕对5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休闲参与、休闲满意和生活满意度进行了回归分析,他们指出休闲满意对生活满意起着重大影响:休闲参与越多,休闲满意度越高,从而生活满意度越高。休闲满意度的6大变量层面与生活满意度全部正相关。Francken等〔7〕考察闲暇时间行为满意度,休闲满意度是由可感知到的个体的实际和渴求状态之间的差异、内在和外在休闲阻碍、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的。老年人和有着积极心态的人休闲满意度高,年轻人和有着悲观心态的人休闲满意度低,休闲满意度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内在制约(兴趣、能力)和外在制约(时间、金钱、环境)。综上,低收入群体更多属于低满意度群体,中产阶层也有很低的休闲满意度,而高社会地位的人群有着最高的休闲满意度。

王娟等〔8〕对不同性别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检验,对比分析出女性在休闲活动满意度情绪体验类和城市休闲状况评价上满意度较高,而男性则在健康体验类、认知体验类和群体体验类满意度较高。刘慧〔9〕用休闲动机与休闲满意度量表分析了长沙市居民休闲动机与休闲满意度现状及二者的关系。高强〔10〕对问卷进行了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包含肢体运动、交际修身、积极进取、娱乐、职场应酬五个维度的“大学生休闲行为量表”。李群力〔11〕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长沙、武汉、南昌三市的247名残疾人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我国城市残疾人休闲满意度状况,结果显示:城市残疾人休闲满意度属中等水平,其中放松维度的满意度最高,生理维度的满意度最低。

McGuire等〔12〕研究表明体能运动可以保持和提高老年人的认知性功能,如记忆力、智力和语言等。在从事密集型运动的老年人中,心情抑郁的情形比较少〔13〕。体能活跃的老年妇女比不活跃的认为自己更健康〔14〕。Kalish〔15〕认为老年人的休闲满意度是以下几种因素互动下的产物,这几项因素包括早年的生活经验、晚年的期许、个性、环境及身体、医疗状况等因素。O'Brein〔16〕对欧洲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的休闲满意度是晚年生活满意度最重要的预测指标。Ragheb等〔17〕对美国佛州565位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调查同样显示休闲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的贡献最大。

IPA是20世纪70年代马提拉(Martilla)和詹姆斯(James)两位学者创立的,用于分析汽车经销商绩效的方法〔18〕。后来,因此方法形象直观、通俗易懂,逐渐运用到医疗、餐饮、教育、会展、景区等诸多领域,成为提高顾客满意度,优化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19〕。旅游研究中首次使用此方法的是埃文斯(Evans)和千(Chon),他们将其运用到旅游目的地研究〔20〕。基于IPA方法,尤泽欧(Uysal)提出了提高目的地市场份额的途径〔21〕;伊莱特(Enright)和牛顿(Newton)以香港为例,通过分析旅游从业者对香港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提出提高香港旅游竞争力的对策〔22〕。

戴光全〔23〕在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整理介绍,IPA决策分析法作为其中的一种。而后运用IPA方法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宋子斌等〔24〕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为例,分析如何提高旅游目的地形象。张玲〔2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会展旅游地——广州、深圳和东莞的形象进行比较研究,集中探讨三地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和劣势。许柏松〔26〕进行了我国国内观光旅游服务质量研究。陆杏梅等〔27〕运用IPA方法划分出南京沿江旅游形象塑造的4种类型:积极提升型、控制优化型、适度发展型和重点推进型。在休闲方面,运用此方法的研究也仅限于以休闲旅游者为对象,对普通民众日常休闲生活领域还未涉及。

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动机也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老年人在经历生命周期的前几个阶段之后,对事物会更加包容和理解。老年人有选择地进行休闲活动对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老年人休闲活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设法减小二者的差距势在必行。此外,老年人群体有其特殊性,他们更注重休闲活动的健身性而非成就性,而满意度得分也与之一致。休闲设施的供给、休闲技能、丰富兴趣爱好和获得新知识四个方面亟待改善。休闲场所的安全性、居民的友好态度相比而言不是对老年人休闲满意度特别重要,究其原因如下:家里、广场、街道、社区是四个老年人最为经常去的休闲场所,而这些休闲场所的安全基本有保障,而且大多是非常熟悉的环境,很少存在不友好现象。当然,这和开封当地治安的改善和人口素质的逐渐提高也有密切关系。相比以往的其他研究结果,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成就感这些因素老年人虽然不是特别重视,但是其满意度的得分也特别低,这其中老年人自身心态的转变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社会给老年人创造的老有所为的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建议:①加强休闲教育,提高老年人休闲品质。首先,提高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的技能,加强休闲教育是关键。休闲教育的方式很多,并非一定要以巨大的投资开办老年大学,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如河南大学、开封大学、开封教育学院等学校的场地甚至教师和学生资源,对不同爱好、不同学历、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开设相应的课程,通过休闲教育,使老年人具备老有所乐的基本条件,并在判断休闲行为价值、选择休闲活动方式、确定个人休闲目标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其次,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年人保健产品的开发、休闲活动形式的创新应以实用、简单、方便为原则,不仅要好玩、好用还要好学。②积极推进老年人休闲设施建设,保障晚年幸福生活。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加强休闲设施的供给。用在老年人身上的花费应被视为一项持久性投资。虽然市区景点免费向老年人开放,但据调查,开封市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大多在2 000 m以内,因此,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的同时,在街道、社区增加老年活动站(点)以及公共健身器材是改善老年人休闲活动切实可行的途径。除了设施数量的供应不足之外,设施的统一管理、检查指导和维护存在很大漏洞,关于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所起作用也未能清楚介绍,科学的投入、贴心的服务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保障。③努力创造条件,使老有所为成为现实。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老年人原则》中指出:老年人应始终融入社会,积极参与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其复制的政策,并将其知识和技能传给子孙后辈;老年人应能寻求和发展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并以志愿工作者身份担任与其兴趣和能力相称的职务;老年人应能组织老年人运动和协会〔28〕。一是,要广泛宣传,做好老年人的思想工作,人生的老年阶段仍可大有作为,应成为老年人的共识。二是,为退休后的老年人提供特殊的工作岗位,如在博物馆讲历史故事、传授书法心得或者力所能及的短时段的工作等。三是,鼓励和引导老年人参与教育培训、技术咨询、医疗卫生、科技应用开发以及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活动。建立以老年人为主体组成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德育行动、宣讲行动、监察行动和关爱行动,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调整心态、适应退休,提高自主休闲意识,并保持对生活的高昂热情是老年人平稳过渡和拥有幸福晚年生活的基本要求。

1 Churchill GA.Paradigm for developing better measures of marketing constructs〔J〕.J Marketing Res,1979;16(2):64-73.

2 Echtner J,Ritchie RB.The measurement of destination image:an empirical assessment〔J〕.J Travel Res,1993;31(4):3-14.

3 Naik AL,Woofter JM,Abraham NS.Pharmaceutical company influence o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prescribing behaviors〔J〕.Am J Managed Care 2009;15(4):9-15.

4 Beard JG,Ragheb MG.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J〕.Leisure Res,1980;12(1):20-33.

5 London M,Crandall R,Seals GW.The contribution of job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o quality of life〔J〕.J Appli Psychol,1976;62(3):328-34.

6 Ragheb MG,Griffith CA.Th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of older persons〔J〕.J Leisure Res,1982;14(4):295-306.

7 Francken DA,van Raaij WF.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J〕.J Leisure Res,1981;13(4):337-52.

8 王 娟,楼嘉军.城市居民休闲活动满意度的性别差异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69-73.

9 刘 慧.城市居民休闲动机与休闲满意度及其相关性研究——以长沙市居民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09:56-7.

10 高 强.大学生休闲行为与休闲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25-9.

11 李群力.城市残疾人休闲活动满意度调查研究——以长沙、武汉、南昌三地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09;(5):69-75.

12 McGuire FM,Boyd RK,Tedrick RE.Leisure and aging:Ulyssean living in later life〔M〕.3rd ed.Champaign,IL:Sagamore Publishing,2004:23-120.

13 Ruuskanen JM,Ruoppila I.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people aged 65 to 84 years〔J〕.Age and aging,1995;24(2):293-6.

14 Fox B.Hidden in the household:women's domestic labor under capitalism〔M〕.Oshawa:Women's Press,1980:56-116.

15 Kalish RA.Late adulthood:perspectives on human development〔M〕.2nd ed.Monterey,CA:Brooks Cole,1982:65-163.

16 O'Brein E.Occur of control,previous occupation,and satisfaction with retirement〔J〕.Australian J Phychol,1981;33(3):305-18.

17 Ragheb M,Griffith C.Th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o life satisfaction of older persons〔J〕.J Leisure Res,14:295-306.

18 Martilla JA,James JC.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J〕.J Market,1977;41(1):77-9.

19 王素洁.美国休闲游客对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评价:基于IPA 方法〔J〕.旅游学刊,2010;5(5):44-50.

20 Evans MR,Chou KS.Formulating and evaluating tourism policy using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J〕.J Hospital Tour Res,1989;12(13):203-13.

21 Uysal MCJS,Williams DR.Increasing state market share through a regional positioning〔J〕.Tour Manag,2000;21(1):89-96.

22 Enright MJ,Newton J.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a quantitative approach〔J〕.Tour Manag,2004;25(6):777-88.

23 戴光全.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方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3):13-21.

24 宋子斌,安应民,郑 佩.旅游目的地形象之IPA分析——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10):26-32.

25 张 玲.基于IPA方法会展旅游地形象比较研究——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例〔J〕.生态经济,2007;(10):300-3.

26 许柏松.基于IPA方法的我国国内观光旅游服务质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36-9.

27 陆杏梅,沙 润,田逢军.基于IPA方法的城市滨水区旅游形象感知影响因子分析——以南京沿江地区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2):120-5.

28 张恺悌.中国老龄事业五年回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92-3.

猜你喜欢
重要性因子老年人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影响因子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