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被控制:从圆形监狱理论角度解读《去吧,摩西》

2015-11-22 10:47
剑南文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规训摩西福柯

作为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美国作家福克纳创作了十九部长篇小说和百余篇短篇小说。其中,《去吧,摩西》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历史性,揭露了美国南方的本质问题。这充满种族歧视的美国南方庄园俨然是福柯圆形监狱理论中的社会监狱,利用“规训权力”无时无刻地监视着社会和个人,操纵着他们的命运。本文试通过运用福柯圆形监狱的理论来进行全新的解读,揭示美国种族矛盾的深刻影响。

法国哲学家福柯的权力理论提出,权力实质是一种力量关系,是一种无形而复杂的网络,权力以网络的形式运作在这个网上,个人不仅流动着,而且他们总是既处于服从的地位又同时运用这个权力。

“应该将权力理解为众多的力的关系,这些关系存在于它们发生作用的那个领域,而这个领域也构成了这些力的组织……权力无所不在……在任意两点的关系中都会产生权力……权力不是什么制度,不是什么结构,也不是一些人拥有的什么势力,而是人们赋予某一个社会中的复杂战略形势的名称。”[1](P92-93)在 《规训与惩罚》中,福柯提出规训权力这一概念。规训权力通过诸如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检查三种规训手段产生出驯服的肉体。福柯对边沁所设计的“圆形监狱”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残酷而精巧的铁笼”,也深刻地体现了这种规训权力机制。

“这是一种全景敞式的环形建筑,中心设有一座瞭望塔,上面有一圈大窗户对着环形建筑。整个环形建筑又被分成许多小囚室,每个囚室都装有两扇窗户。只需在中心瞭望塔上安排一名监督者就可以监视所有囚室里的犯人,而犯人望不到塔中人。”[2](P200)

在福柯看来,从古典的18世纪到现代的19世纪人们在对待罪犯上确实更加“文明”了[3](P5)。西欧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法国大革命以后的政府权力主要来自社会契约,因此,“谁触犯法律就等于触犯了社会整体的意志与权力,成为社会的公敌。”

[4](P89-90)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人的自由已被普遍地重视,剥夺人的自由常被视为惩罚的最佳方式。这时,“在惩罚罪犯方面,不再有野蛮的流血场面,同时也不再有君王的任意惩戒,而是从社会全体的利益来思考罪犯罪行的大小,进而决定惩罚的程度。即便要惩罚也必须诉诸于剥夺犯人的基本权利。”[5](P75)

作者匠心独运地布置了一个典型的美国南方庄园,在这个环境下,“规训权力”通过历史、政治地位、法律、宗教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渗透,让白人与黑人之间存在明显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这部小说有两个中篇及五个短篇故事,每个部分相对独立但是又相互关联。《去吧,摩西》牵涉到的就是麦卡斯林、布钱普和埃德蒙兹这三个姓氏的子孙间的复杂故事。福克纳身上闪耀着的是强烈的“南方性”。美国南方最大本质性的特点恐怕是农业社会、种族主义和清教传统;而南方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无疑是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以前南方社会的基础是农业经济,特别是庄园经济和奴隶制。南方人口构成主要有种植园主、自耕农、穷苦白人和黑奴四种成分。而南方社会的两个最基本的性质:农业社会和奴隶制。因此,以家和户为核心的农业经济和庄园生活成为了南方社会最鲜明的特征。许多美国南方家庭收藏着自己的“家庭 《圣经》”,在里面记录着自己家族的历史。小说《去吧,摩西》便是家族观念至上的典型代表。这种美国南方的庄园家族便是福柯监狱理论提到的“边沁式监狱”。

《去吧,摩西》充分体现了监狱式现代社会中全景监视机制的无穷威力,它几乎使所有的规训对象如芒刺在背,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大众则噤若寒蝉,只有绝对地忍耐和服从。其中,《灶火与炉床》这一篇提到,路咯斯要去找埃德蒙兹时,“他只进过一次厨房门;他这辈子再也不会走第二次了。他也不愿登上台阶。他仅仅是在廊子旁的黑暗中停住脚步,用手指关节叩击板边直到那白人来到门厅朝前门外面张望。”[6](P42)随后,尽管在埃德蒙兹的提议下,路咯斯也还是没有进入到宅子内。南方庄园的传统是,黑人与穷白人一般只被允许从后门进入有钱人家的住宅。这里,强烈的暗示出社会生活空间的等级性,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差距被一扇门阻隔开来,泾渭分明,界限非常鲜明。“门”相当于一所监狱之墙,“门”内是拥有统治权的阶级,而“门”外是被控制的黑人。它不仅隐喻了美国当代社会弱势群体被“隔绝”、“孤立”和“压抑”的生活状态,也隐喻了弱势群体无法逃脱的压迫性生活空间,正是在这样一个空间,黑人被镶嵌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变成了被权力规训的对象。尽管这个黑人是按家族辈分而言是埃德蒙兹的长辈,但是种族的优越性还是凌驾于这种家族亲缘关系。在这样的社会中,白人通过这种全景监视机制将控制力投射到了黑人身上,将规训权力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规训权力由少数人行使,黑人大众自然是排除在外的。规训权力通过规训手段将主体的思想和观念进行规范和传播达到了一种思想上的控制,长此以往,使得规训对象产生一种惯性的思维方式。而社会规范便可以作为总纳一切的力量约束并规定着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福柯对于规范的力量,有细致的探讨:

“规范化力量是强求一律的。但它也分别对待每一个体,因为它能够量度差距,决定水准,确定特点,通过将各种差异相互对应而使之变得有用。人们很容易理解规范力量是如何在一种形式上平等的体系中起作用的,它是在强求一律的原则下,凸显个体的差异。这既是实用上的必然,也是度量的结果。”[7](P207-208)

在 《去吧,摩西》中,规范的权力就是维护种族歧视的一个重要工具。始终贯穿着这部小说的私有制问题,就是美国南方社会从法律角度将种族歧视合法化。在法律的制约下,黑人也丧失了质疑的能力,自动沦为被控制的对象,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悲惨的命运。规训权力的强大作用使得他们都成为了沉寂无声的大众。托梅的图尔是 《过去》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老卡洛瑟斯和自己的亲生女儿生下的儿子。这种耸人听闻的乱伦之所以可能,就因为在奴隶制下,黑人根本不被看做是人,而是财产和泄欲的工具,可以被主人随意处置而不受法律惩罚或道德谴责。

这个故事,虽然看上去充满了喜剧滑稽的气氛,但是深入剖析,特透露出一种悲惨的实质。这种悲惨的实质及其根源就深深反映出规训权力通过法律的制约所体现的强大作用。奴隶制对人的占有,将人分为几等,完全剥夺了人的自由,更令人发指的是,它将人精神中的追求自由的企图都要扼杀掉,令他们几乎服从于上层统治阶级的意志。其中,狗群对狐狸的追逐预示着奴隶主带着猎狗对黑奴的追捕。尽管这场追捕带有滑稽和喜剧的色彩,但这并不能掩盖黑奴是奴隶主的财产,其命运完全掌握在奴隶主手中这一事实。如果他们胆敢逃跑,奴隶主完全可以像打猎一样将其当野兽来追捕。其实这种野蛮甚至血腥的追捕在奴隶制时期简直是家常便饭,每个地区都有专业的追捕队和训练有素的猎狗。他们不仅在南方追捕,而且闯到北方肆意横行。许多胆敢逃跑的黑奴都付出了献血和生命的代价。福柯提出的作为“规训”手段的监狱可以理解为:一是与惩罚和强制行为相关的消极力量;二是规训权力还具有生产性,它有积极的一方面,它可以产生自我实现和成就。这两个方向相辅相成。黑奴被猎狗追捕可以让我们领略到惩罚的威慑力,即达到了福柯所分析的“规训”原则中某个方面的效果。虽然托梅的图尔此前跑过无数次,猎狗的追逐看似已经毫无任何惩罚和威慑的作用。但是托梅的图尔并不代表所有逃跑的黑奴的命运,他们在这种惩罚机制下,付出的是生命。这种奴隶制的黑暗和非人道性从反面被揭露了出来。对“非法”活动的处罚和镇压是权力的体现;随着文明的进步,一直在提倡降低和减轻惩罚的严酷性,但是结果却是使惩罚更具有普遍性和必要性;是惩罚权力更深地嵌入社会本身。由此可以看出,统治者以法律为规范,以惩罚为工具对被统治者实施了非常严密的控制。

然而,即便规训权力强大到杀人于无形的地步,它在社会里还是会受到各种反抗:“没有反抗就没有权力的关系;反抗正是在权力关系发挥作用的地方形成,因此也越加真实有效。……反抗的存在从来没离开过权力;因此,像权力一样,反抗也是多重的,应该当作首要的问题来对待。”[8](P142)权力和反抗相互作用。这一点在小说中 《大黑傻子》这个故事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它深刻地表现了“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从而极大地深化了小说的“总主题”。种族矛盾在不可调和的时候终于以暴力反抗的形式进行了爆发,尽管最终统治势力更占优势将利德镇压了下去,但是也反映出黑人不是无条件服从任何压迫和侵轧的。

利德是木材厂的黑人工人。他深爱的妻子突然逝世了,这个事实让他难以接受并且一直处于悲痛之中。他暴躁易怒,吃的是隔了几天的冷饭冷菜,整日疯狂的干活,干到一半却停下来去拼命酗酒。回到家里他在幻觉中看到妻子,这是故事中最动人的场面。然后妻子的幻影却消失了,他随后追着跑了出去,最终躺倒在野地里。之后他出现在赌钱的现场,他看到白人工头弄虚作假公然欺骗工人的血汗钱一时愤怒之下,将其杀死。之后,他被暴力逮捕进了监狱,一群闯进监狱的暴徒对利德以私刑处死,并且将他的尸体挂在一所黑人学校的钟绳上。

利德其实是个很温和的人,要是在平时他决不会这么干。《大黑傻子》中的白人警官也承认多年来他“一向心甘情愿地工资的大约平均百分之九十九孝敬给柏特桑,可是这一回,五分钟后,他就一刀下去,赶紧利落,把柏特桑的喉咙一直割到胫骨那儿。”[9](142)他的暴力反抗行为严重违反了社会禁忌,他的反抗方式是监狱式社会的自然产物。规训权力不可能将所有的规训对象调教成顺臣良民,监狱式社会“必然造成过失犯”,利德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他们将仇恨埋藏在心里,一旦有因素触发,就有可能反抗。

《去吧,摩西》的美国南方庄园就是福柯心目中的“边沁式监狱”的缩影。它们拥有同样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在现代监狱社会里,惩罚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因此权力的威力变得微观而无形,现代社会通过规训方式对被控制的人进行约束。这是个高效而有序的权力机制,如同一张可以容纳万千世界的大网,它维护着社会等级差别的秩序,也监视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就如同是网中之物,无法将这个强大的权力网络机制撼动毫分。但是无论多么微弱,反抗力量仍然存在着。

(深圳光明新区玉律小学)

猜你喜欢
规训摩西福柯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得到的都是笑脸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慌乱的父亲
今天我们如何谈论福柯
摄影表征、权力与规训
康德《论教育学》自由与规训的关系解读
作为直言者的福柯
摩西奶奶
福柯美学视阈的贾樟柯电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