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和解,是对二战70周年最好纪念

2015-11-23 03:04马立诚
中外文摘 2015年18期
关键词:二战安倍日本

□ 马立诚

中日和解,是对二战70周年最好纪念

□ 马立诚

中日灾难史

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给中国人民的心灵造成了难以形容的创伤。那场战争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这段历史两国人民都不应忘记。

战后,在美国帮助下,日本政府和日本主流社会对战争责任逐渐深化认识,选择了和平发展道路。从1972年到2008年,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签署四个重要政治文件,表达了对战争责任的反省。比如两国政府1998年签署的《联合宣言》说:“日方表示,遵守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和1995年8月15日内阁总理大臣的谈话,痛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反省。”

这里所说的1995年8月15日内阁总理大臣的谈话,是指当时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时的讲话。村山谈话确立了日本政府对战争的历史认识,受到各国好评,为后来历届日本首相确认和继承。

笔者根据中国媒体公开报道初步统计,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到2008年,日本政府就战争问题作了25次道歉,表示深刻反省。

近来,安倍政府对历史的反思有所摇摆。安倍有时表示会全面反省历史,有时又模糊地说,“‘侵略’的定义还没有确定”,并且说不必重复“村山谈话”中的“侵略、殖民统治”等词汇。2015年3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演讲表示,“正视历史”和“宽容态度”是修复国家间关系的正确途径,并且把德国反思战争罪行的经验介绍给日本。

2015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在4月26日安倍访美之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罗兹说:“我们建议安倍首相采取与过去谈话一致的形式,拿出建设性举措,缓和地区紧张局势。”29日,安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他提到了日本“深深的忏悔”以及“我们的行为使亚洲国家的人们饱经苦难”,“我将支持历任首相在这方面表达的观点”。安倍在讲话中对历史的反思是应当被肯定的,但是他没有提到“侵略”,也没有就侵略行为道歉,这是一个遗憾。5月14日,安倍内阁通过系列防卫法案,扩大了自卫队支援他国军队的活动范围,引起中国一些疑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提醒日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必要的敦促。

中日和解合作史

最近几年两国关系陷入低谷,人们对两国和解的正面历史淡忘了、忽略了,或者故意不提。这里只说二战以后的和解史。

引人注目的是1956年。这一年,梅兰芳京剧团访日演出成功,日本电影周在中国十个大城市举行,北京为日本画家雪舟逝世450周年举行了盛大纪念活动。毛泽东发表谈话,确立了中国对日外交的方向。

每天我们都会面对着无数的选择,有些事芝麻小事不值得一提,但有些对于我们人生却又较大的影响。我们不断受到无数选择的轰炸,这使我们无法每次都能够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但有个非常有效的技巧——批判性思维。要做到批判性思维有许多方式,但以下四步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建立你的批判性思维。

1972年两国恢复邦交之后,经贸往来井喷式增长。1972年中日贸易额为11亿美元,2014年达到3500亿美元,是1972年的318倍。

1972年以来,日本民间企业开始对华直接投资。到2014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总额约为1000亿美元。在华日系企业大约2.3万家,前后总计雇用中国员工约1000万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从1979年起,向中国提供ODA(政府开发援助)贷款。

ODA贷款援建项目都是规模大、周期长、技术难度高的基础设施项目,范围遍布中国各地。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京秦电气化铁路,南昆铁路,首都机场扩建,北京地铁二期,上海浦东机场,武汉天河机场,武汉长江第二大桥,湖南五强溪水力发电站,海南、山东、安徽的高速公路项目,北京-沈阳-哈尔滨的光纤电缆……大约160项重大工程。自1972年恢复邦交以来,日本是支援中国现代化建设出力最多的国家。既包括建设庞大的基础设施,也包括建设像宝钢这样的现代化企业,还包括培养人才、提供技术、传授管理经验,以及帮助中国熟悉国际商业习惯、规则和理念等。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也有日本的巨大贡献,其中包括容纳巨量中国劳动人口就业。这是每一个实事求是的中国人都不能不承认的。

1984年9月,胡耀邦代表党和国家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访问中国,两国和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2012年以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陷入低谷,政府间往来大幅缩减,民间交流却火爆上升。2015年春节,中国赴日旅游者数量是2014年的2.5倍。东京一些大商厦销售额比2014年又增长了300%。中国游客在日本大量购买马桶盖、电饭锅等生活用品,成为国际热议的新闻。二战结束以来,中日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各种不快,但是和解与合作还是大局。

中日降低敌意是明智的

苏德战场是二战最为血腥的大战之地,德国人给前苏联带来巨大灾难。

但是,二战结束之后,前苏联和俄罗斯为战死的德军修建多处公墓,慰藉这些阵亡者的灵魂。据考,约有300万德军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土地上阵亡。俄罗斯媒体说,为阵亡德军修建公墓不是为了纪念纳粹,而是尊重每一个消逝的生命,同时对二战进行反思,推动俄罗斯和德国和解。

再看法德和解。法国总统希拉克有一句名言:“仇恨没有未来。”这句话是他在2004年6月6日纪念二战中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时讲的。

这一天,包括美国总统小布什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内的16位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在法国诺曼底海滩举行的纪念仪式。引人注目的是,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出席了仪式。

同样道理,没有中日和解,就没有东亚安宁,东亚需要不再延续仇恨。

日本是二战的加害国,理应进行深刻反思。反思是一个痛苦和艰难的过程,加害国的诚恳反思,对于营造国际和平不可或缺。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政府和民众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是有反思的。2007年4月,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国会发表讲话,对以“村山谈话”为代表的日本政府的反思,给予较高评价。《朝日新闻》2015年4月的民意调查说,日本各界民众认为“村山谈话”是“妥当”的占74%,认为是“不妥当”的占13%。这说明日本社会也是有反思的。

最近,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发表谈话说,日本应当反复地向中韩等受害国道歉。道歉并不丢人,日本过去侵略他国是事实。村上春树提倡的态度,值得安倍政府思考。

自2014年11月到2015年4月的5个月内,习近平与安倍举行了两次会晤,商谈改善两国关系,东亚各国民众感到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与此同时,两国在海洋事务、安全、经贸、文化、旅游、环保、自贸区谈判等各方面恢复交往,中日关系再次进入“破冰”期。2015年中国将首次举办抗战胜利阅兵式。众所周知,俄罗斯曾多次举办纪念二战胜利阅兵式,但是并未影响俄德和解的进程。当代中日关系复杂曲折,正如中国古代诗人柳宗元的诗句:“江流曲似九回肠。”但是,和解毕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目前中国要考虑的问题,除了敦促日本领导人反思历史之外,还有整个东亚的战略以及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问题。后者更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最近网上有议论说,形势正在变化,随着美国“重返亚洲”和美日强化军事同盟,新的“东西方冷战”正在形成,有些人也趁机散布战争言论。中国对此虽然不能完全放松警惕,但是更主要的精力和努力方向,应该是顺应世界潮流,营造东亚地区和平框架。

关于地缘政治,主要是指东亚地区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关系,即中日两国争夺东亚主导权。在人类历史某些阶段,崛起的新兴力量冲击原有国际秩序改变权力格局,常伴随战争,这就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修昔底德陷阱”。但在全球化、民主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国互相嵌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新的形势下,通过大规模战争调整国际关系,已经不可取。如今日本对中国崛起仍然不太服气,但是只能逐渐适应这个过程。中国虽然在经济总量方面超过了日本,但是在制造业质量、技术研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还落后于日本,需要向日本学习。

就中日关系来说,开发中日和解的两千年历史资源,尽量降低两国敌意,避免擦枪走火,减少周边外交梗阻,走向中日互惠双赢,是符合两国民心以及东亚各国需求的明智之举。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应该看到日本朝野上下强烈希望和中国改善关系。

比如,日本明仁天皇2015年以来两次发表谈话,要求正确地反思战争历史。55岁的皇太子也在2015年2月发表谈话,要求国民以谦虚的态度回顾过去的历史。习近平在最近5个月内两次会晤安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全局性考量,应该支持。中国应该向日本积极释放善意。过去两国没有外交关系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还一再想办法促使中日接近,今天我们更不必被历史问题绊住脚。我们希望,在和平、反思与宽容的原则下,通过政府和民间两个渠道持续努力,两国逐渐实现和解。

(摘自《领导者》2015年第6期)

猜你喜欢
二战安倍日本
跳脱对安倍的悼颂与赞美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明仁天皇“暗战”安倍
中日専門家が見た「習——安倍会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