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籼稻甬籼69茎秆抗折力及稻谷容重性状探讨

2015-11-23 07:49施贤波金林灿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早籼稻谷粒茎秆

施贤波,金林灿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0)

早籼稻甬籼69茎秆抗折力及稻谷容重性状探讨

施贤波,金林灿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0)

研究甬籼69和浙江省近几年早籼稻主要推广品种在完熟期茎秆抗折力和收获后稻谷容重,结果表明,甬籼69的主穗和分蘖穗的茎秆抗折力都较强,分别比对照嘉育293增加91.7%和43.4%,茎秆总平均抗折力8.13 N,位列第1位,表现出较强抗倒性;甬籼69的稻谷容重高达621 g·L-1,远大于其他供试品种,稻谷品质好。

早籼稻;甬籼69;茎秆抗折力;容重

文献著录格式:施贤波,金林灿.早籼稻甬籼69茎秆抗折力及稻谷容重性状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46-4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113

甬籼69属中熟早籼,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偏强,2007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已在浙江省累计推广3.87万hm2。经过几年的大面积种植,甬籼69表现出抗倒性强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7月在浙东沿海的强降雨过程中,在同样栽培条件下与其他早稻主推品种比较表现抗倒性好。国内外的水稻抗倒伏性状研究表明,水稻倒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茎秆机械强度不足。在水稻灌浆成熟的后期,光合产物和茎秆、叶鞘中贮藏的营养物质向籽粒中转移,水稻茎秆的衰老引起机械强度下降,加上穗重的不断增加,从而引起茎秆的倒伏[1]。通过对浙江省近几年早稻主要推广品种在完熟期茎秆抗折力检测,为甬籼69抗倒性好的性状特点提供理论依据。在甬籼69的生产中,同样大小袋装的甬籼69稻谷比其他品种的稻谷显得要重,而用同种编织袋装50 kg不同品种种子,甬籼69种子体积要小一些。从谷粒来看,甬籼69 2年浙江省区试平均千粒重25.9 g,谷粒长宽比2.3,呈椭圆柱形,不同于其他早籼品种。据此认为甬籼69稻谷容重比近几年省内其他早稻主推品种高,为证明这种认定是否正确,进行稻谷容重测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4年早季在宁波市农科院早稻育种试验田中进行。试验田肥力中上,前茬为冬闲田,排灌方便。供试早籼品种9个,分别为甬籼15、甬籼69、甬籼57、中嘉早17、金早47、温814、中早39、嘉育253和嘉育293(对照)。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有SN⁃50型指针式推拉力计(温州山度仪器厂生产,具峰值记录功能),GHCS⁃1000型小颗粒谷物电子容重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MP2000D型电子天平(感量0.05 g),谷物选筛、分样器,量尺,剪刀。

1.2 方法

试验于4月6日播种,5月5日移栽。小区面积9.39 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行株距16.7 cm×16.7 cm,单本插,每小区按25行×12株栽插。试验管理参照当地大田水平。7月25日收割,单收单晒。

1.3 测试项目

茎秆抗折力测试。记载各品种的生育期,于完熟期在每小区取有代表性的带根稻株3穴,保持新鲜,于室内剪取茎基部20 cm长的带鞘茎秆10根,其中主穗3根,分蘖穗7根,备用[2]。然后把受测茎秆放支架上,要求茎秆中心点恰好是支点间中心点,支点距离10 cm,用SN⁃50型指针式推拉力计测茎秆中心点的抗折力[3]。

稻谷容重测试。供试品种初步筛选扬净后,于实验室统一低温烘干至水分13%,再次筛选扬净,每品种取样不低于2 000 g,备用。参照GB/T 5498—2013规定,每个品种制备2份约1 000 g的样品,按使用说明规范操作GHCS⁃1000型小颗粒谷物电子容重器,分别测定每品种2份样品容重,2次测定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3 g·L-1,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整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秆抗折力

如表1所示,嘉育253、中早39和甬籼69的主穗茎秆抗折力列前3位,分别为13.00,12.13和11.83 N,比对照嘉育293增加110.7%,96.6%和91.7%;分蘖茎秆抗折力金早47、甬籼69和中早39列前3位,分别为6.60,6.54和6.17 N,比对照增加44.7%,43.4%和35.3%;各品种主穗和分蘖茎秆抗折力平均值,甬籼69、中早39、金早47列前3位,分别为8.13,7.96和7.93 N,比对照增加61.3%,57.9%和57.3%,总体优于其他品种,尤其甬籼69增幅最大。

表1 供试早籼稻品种完熟期的茎秆抗折力和稻谷容重表现

2.2 稻谷容重

从表1可以看出,甬籼69的容重最高,为621 g·L-1,远大于第2位甬籼57的容重598 g· L-1,可见甬籼69的容重较其他品种有较大优势。对照嘉育293的容重最低,为554 g·L-1,甬籼69比对照高12.1%。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浙江省主要推广的9个早籼品种的茎秆抗折力和稻谷容重研究,结果表明,甬籼69的主穗和分蘖穗的茎秆抗折力都较强,分别比嘉育293增加91.7%和43.4%,茎秆平均抗折力更是以8.13 N位列第1位,表现出较强抗倒性,这与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所反映田间生长情况相一致。甬籼69茎秆抗折力高,该品种在宁绍等台风多发地区农业生产上也表现出高抗倒性,说明品种抗倒性与它的茎秆抗折力存在正相关,因此在自然环境多变而无法判定品种的茎秆抗倒性时,通过实验室测定茎秆基部的抗折力大小来筛选品种(系)是一个简单而又科学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育种的效率。

粮食容重是反映粮食籽粒大小、形状、整齐度、质量、腹沟深浅、胚乳质地等品质的综合指标,通过测定粮食容重,可以对粮食的品质进行定量判别[4]。如日本的稻谷和糙米主要以容重为基础来定等级标准,1等稻谷容重不低于570 g· L-1,2等稻谷容重不低于540 g·L-1。在我国粮食部门,亦将容重作为评价粮食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甬籼69的容重高达621 g·L-1,远大于其他品种,说明其谷粒大小形状均一性好、整齐度高,谷粒充实饱满且内部结构致密,同时谷粒间堆叠好空隙小,表现稻谷品质高。甬籼69的高容重使其在收购、运输、仓储、加工和贸易过程中,空间利用率高,较其他早籼品种的经营成本低、效益好,是作贸易、加工、储备用粮的好品种。

[1] 饶玉春,李跃,董国军,等.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09(6):15-19.

[2] 杨惠杰,杨仁崔,李义珍,等.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J].福建农业学报,2000,15(2):1-7.

[3] 江云珠,沈希宏,曹立勇.水稻茎秆性状的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12,18(2):1-7.

[4] 张玉荣,王君利,周显青,等.杂质类型及含量对小麦容重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9(1):7-11.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511

A

0528⁃9017(2015)01⁃0046⁃02

2014⁃11⁃12

施贤波(1984-),男,浙江宁波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早籼稻育种及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E⁃mail:269262168@qq.com。

猜你喜欢
早籼稻谷粒茎秆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食言者
食言者
基于离散元的柔性作物茎秆振动响应仿真
早籼稻价格弱中趋稳种植效益下行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食言者
任金黄谷粒丢失在风里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4年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
小麦茎秆与电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