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释放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控制效果

2015-11-24 03:12孙梅梅柴伟纲谌江华王丽丽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异色化学防治瓢虫

孙梅梅,柴伟纲,谌江华,王丽丽

人工释放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控制效果

孙梅梅,柴伟纲,谌江华,王丽丽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0)

为评价异色瓢虫在露地条件下对甘蓝蚜的控制效果,设置不同甘蓝田释放异色瓢虫、化学防治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开展人工释放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蓝蚜发生始期,释放异色瓢虫成虫(释放比例为1∶100)和化学防治均可有效降低甘蓝蚜数量。异色瓢虫释放区甘蓝蚜种群发生量较平稳,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好,处理后14 d,防效达最高值,为61.3%;化防区药后1和3 d,甘蓝蚜种群发生量下降较明显,处理后1 d防效即达84.0%,但处理后14 d防效迅速降至66.9%。

异色瓢虫;甘蓝蚜;控制效果

文献著录格式:孙梅梅,柴伟纲,谌江华,等.人工释放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控制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9):1452-1453,145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936

内外销蔬菜生产与加工在宁波精品型都市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列入宁波农业的十大产业带,也是宁波创汇农业的一大主角。甘蓝是宁波创汇蔬菜的重点,菜蚜是为害甘蓝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通过刺吸菜叶汁液,为害甘蓝的叶片,影响甘蓝生长、结球,还传播多种病毒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在田间防控菜蚜仍以化学药剂防控为主[1-2]。但频繁、大量使用化学药剂,极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残留,严重影响防效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且污染环境。利用捕食性瓢虫对蚜虫等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是现代绿色植物保护体系中的有效举措[3]。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为鞘翅目瓢甲科昆虫,原产于亚洲地区[4],是蔬菜、林木、果树等蚜虫的主要天敌,是宁波地区瓢虫科的优势种群,对蚜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目前,许多国家都已经在利用异色瓢虫进行生物防治方面获得成功。我国有关异色瓢虫的人工饲养[5]、生物学[6]、生态学[7-8]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却鲜见关于其在生产中释放利用和控制效果评价等的报道。本研究在宁海县生产性露地条件下,针对菜蚜在甘蓝生产过程中的发生特点,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控制其为害,以期为甘蓝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实用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地点在宁波市宁海县力洋镇乡亲浓农场露天甘蓝田。供试作物为甘蓝品种为永丰1号,试验期间甘蓝为结球初期。供试昆虫异色瓢虫由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提供。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光照强度3 000 lx及12L∶12D光照周期条件下,于养虫笼中以蚕豆苗繁殖的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饲养扩繁3代以上供试。供试药剂为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瑞邦农药厂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选择面积、地力等相似的3块甘蓝田,均采用无公害蔬菜管理标准进行日常农事操作,每块田面积约2 000 m2,距离500 m左右,株行距50 cm× 50 cm。分别设瓢虫释放区、化学防治区、空白对照区3个处理,除害虫防治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相同。

瓢虫释放区于2014年5月5日在甘蓝田中释放异色瓢虫成虫,释放比例为1∶100。化学防治区于2014年5月5日在甘蓝田中使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药量37.5 g·hm-2,均匀喷雾。空白对照区试验期间不进行任何害虫防治。

处理前调查蚜虫基数,处理后1,3,7,14 d分别调查各处理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

调查方法。采用“棋盘式”取样,在释放区和空白对照区分别选取20个取样点,每点随机选取5株甘蓝,观察记录所有叶片上的蚜虫数量,并计算每百株甘蓝蚜数量。

1.3 气候

试验期间以多云到阴天为主,5月14日,17日分别有中雨。

图1 不同处理对甘蓝蚜种群发生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甘蓝蚜种群发生量的影响

释放异色瓢虫和化学防治均可有效降低甘蓝蚜数量,控制其发展和为害(图1)。异色瓢虫释放区甘蓝蚜种群发生量较平稳,化防区药后1,3 d,甘蓝蚜种群发生量下降较明显,但药后7 d后回升较快,药后14 d与释放区甘蓝蚜发生量相当。

2.2 对甘蓝蚜的防效

甘蓝田释放异色瓢虫和化学防治均可有效防治甘蓝蚜的发生(表1)。释放区防效的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好,处理后14 d防效达到最高值,为61.3%。化防区防效速效性较好,处理后1 d防效即达到84.0%,较释放区高58.5%,但处理后14 d迅速降至66.9%,较释放区高5.6%。

表1 不同处理对甘蓝蚜防效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为利用异色瓢虫进行生物防治,不少学者研究其对白毛蚜、烟蚜、落叶松大蚜、桃粉蚜、麦二叉蚜、小米蚜、棉蚜等多种蚜虫的室内捕食作用[9]。孙兴全等[10]利用异色瓢虫防治棚栽草莓蚜虫的释放比为1∶100,3和6 d后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69%和88%,证明异色瓢虫防控草莓上的棉蚜取得良好效果。吴凌飞等[11]报道,释放异色瓢虫1.5万头·hm-2对小麦穗蚜的控制效果,5和10 d后虫口减退率达到28%和84%。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蓝田释放异色瓢虫(释放比例为1∶100),可有效控制甘蓝蚜的为害,可作为一项绿色防控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区大力推广。但本研究中虫口减退率远低于以上2个研究结论,分析原因:首先本试验中蚜虫基数较少,部分瓢虫寻找不到食物后向四周迁移;其次,释放虫态为成虫,有利于其飞翔迁移;另外,有部分异色瓢虫由于没有及时补充能量,导致死亡。因此,应继续开展迁移能力较弱的异色瓢虫虫态释放技术的研究,并建议在生产前期增加储蓄植物系统,引入替代猎物及植物,为天敌提供食物,使其提前在环境中定殖[12]。

[1] 侯慧锋,王海荣.25%噻虫嗪水分散性粒剂防治桃蚜田间药效试验简报[J].现代农药,2010,9(3):55-56.

[2] 康总江,宫亚军,石宝才.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治苹果黄蚜田间药效研究[J].北方园艺,2013(13):157-158.

[3] Dixon A F G.Insect predator preydynamics:ladybiybird beetlesand biological control[J].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dd,2000:33-34.

[4] 李姝,王甦,赵静,等.释放异色瓢虫对北京温室甜椒和圆茄上桃蚜的控害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14,14 (6):699-704.

[5] 郭建英,万方浩.三种饲料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饲喂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2001,17(3):116-120.

[6] Koch R L.The multicoloured Asian lady beetle,harmonia axyridis:a review of its biology,uses in biological control, and non target impacts[J].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2003, 3(3):32.

[7] 王甦,张润志,张帆.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9):2117-2126.

[8] 赵静,陈珍珍,曲建军,等.异色瓢虫成虫冷驯化反应及体内几种酶活力的相关变化[J].昆虫学报,2010,53 (2):147-153.[9] 雒珺瑜,崔金杰,王春义,等.棉田释放异色瓢虫对棉蚜自然种群的控制效果[J].中国棉花,2014,41(7): 8-10.

[10] 孙兴全,陈文龙,陈志兵,等.异色瓢虫的人工饲料及防治棚栽草莓蚜虫的初步研究[J].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6,14(2):133-137.

[11] 吴凌飞,耿丰华.异色瓢虫对小麦穗蚜的控制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141-143.

[12] 陈学新,刘银泉,任顺祥,等.害虫天敌的植物支持系统[J].应用昆虫学报,2014,51(1):1-12.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436

B

0528-9017(2015)09-1452-02

2015-04-09

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C10004);宁波市农业重大(重点)择优委托科技攻关项目(2012C10037)

孙梅梅(1982-),女,安徽阜阳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 sunmeimei321@163.com。

猜你喜欢
异色化学防治瓢虫
异色瓢虫在茄子上防治蚜虫的应用研究*
2种桃树蚜虫和天敌异色瓢虫对桃树品种趋性初探
小小瓢虫
异色瓢虫成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作用
飞呀,小瓢虫
不同浓度吡虫啉对异色瓢虫捕食和繁殖行为的影响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瓢虫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