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蓄枝截干浅谈

2015-11-24 05:40广州
花卉 2015年6期
关键词:盆景岭南枝条

广州·

岭南盆景是我国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盆景流派之一,近年其影响力已超出国内而广受国际盆景界的赞赏和关注。谈到岭南盆景,就不能不讲其独特的蓄枝截干技艺。多年来盆景界研究总结岭南盆景蓄枝截干技艺的讨论和文章不少,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的来看还远远不够,还未能做到系统和全面。要进一步扩大岭南盆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岭南盆景的发展,就有必要对蓄枝截干技法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一、蓄枝截干是形成岭南盆景独特风格的决定因素

形成岭南盆景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大至天时地利及岭南的人文历史文化,具体至岭南盆景的树种、选材、构图、型格、枝法、配盆等等。但我认为,形成岭南盆景独特风格和特色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其独创的蓄枝截干的独特技法。

我们知道,岭南地区栽种盆景的历史已很长,有近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宋哲宗亲政时,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斌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琼州府志》记述:“九里香,木本,有香甚烈,难长,选最短者,制为古树,枝干拳曲,作盆盂之玩,有寿数百年者。”但纵观当时的盆景,是以传统规则式的“古树”或“将军树”为主,主干蛇形直立,两侧垂臂横出,顶托扁平,姿态呆板。这些盆景,技艺简单,以扎为主,基本还停留在模仿别人的阶段,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也未能进入中国盆景的主流。

进入20世纪30年代,广州有一些商人、文化人、宗教人士及花农等,或业余爱好栽培制作盆景,或以栽培制作花木盆景为生。但他们都不满足于墨守成规,特别是以孔泰初为首的一批人,平时喜欢研究交流,探索创新栽培技艺。他们细心观察南方大自然树木长期受台风等自然摧袭下的生长状态,以及果农每年对荔枝树收成后的人工修剪而形成树干枝条的自然屈曲走势,因而受到启发。他们通过反复摸索,创造出蓄枝截干的盆景造型技艺。之后,这些盆景艺人和盆景爱好者又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和交流,使蓄枝截干的技艺更趋完善,并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法。

一种技艺手法的产生,必然有其条件和原因。岭南人之所以能创造出蓄枝截干的盆景技法,一方面是岭南树种丰富,树木有枝繁节密、萌发力强的特点,加上岭南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天然优势,便于植物生长和耐于人工修剪;另一方面,又源于岭南人和岭南文化的开放、包容、进取及创新精神。正是蓄枝截干技法的产生,使岭南盆景产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跃,打破了过去岭南盆景模仿别人的桎梏,走出了自己的新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并使岭南盆景成为我国盆景的一大流派。可以这样说,没有蓄枝截干,就没有岭南盆景风格,也就没有岭南盆景流派!

二、蓄枝截干的技艺精髓

岭南盆景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自产生以来,就以其雄浑苍劲,古雅清新、潇洒自然、百态千姿,独具岭南风貌的风格,奠定了它在盆景界的地位。几十年来,它雄踞于我国盆景艺术之林,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逐步为国内外盆景界和世人所认识和推崇,应归功于其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而岭南盆景独特风格和特色又与其蓄枝截干的技艺手法密切相联。

作为盆景创作手段的技艺手法不同,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必然各异。如以蟠扎为主的技艺手法,其盆景风格特色一般是淳朴典雅,严谨端庄。而以蓄枝截干技艺创作的岭南盆景作品,其风格特色则是自然野趣,雄浑苍劲。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要了解岭南盆景,就必须了解蓄枝截干内在蕴含的技艺精髓。

所谓蓄枝截干,是以锯截和剪蓄为手段,使桩景树身矮化紧凑,枝条屈曲自然,以达到艺术美的盆景造型方法。蓄枝截干又分为“截干”和“蓄枝”两个环节。

首先是“截干”。截干就是对桩景身干进行裁截处理。在盆景创作中,对树干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截干法,二是弯干法。截干法是岭南盆景的独创方法。所谓截干,就是盆景创作者根据树胚的型格特点,设计构思盆景造型的心中蓝图,再根据设计蓝图按造型要求在树桩树干的适当位置进行锯截,让其在截断后所留树干的顶端,长出不定芽成为新的顶梢,待其生长到合适比例后再进行裁截。如此反复,形成树干自然弯曲流畅。

接着是“蓄枝”。蓄枝就是对枝条进行剪蓄处理。枝条托位要根据构思布局而定,须服从整体造型的要求和需要。岭南盆景对枝条的剪蓄处理也明显有别于其他盆景的金属线弯枝法。它也是用截干弯曲的原理,待枝条粗细长到与树干合适比例时将其剪截,留下一寸左右(一般不少于两个芽位)。按设计的走向,待其长出横桠枝并到合适比例时,又将其剪截。如此反复,使枝条屈曲逶迤延伸。在主枝条上布局生长的二、三级枝条也按此方法操作。“蓄枝”也是育枝和修剪的过程,其中有蓄有剪,有剪有蓄,先剪后蓄,剪后又蓄,交替循环,直至盆景达到造型的最佳状态和要求。

值得指出的是,截干和蓄枝虽是两个环节,又针对树干和枝条两个不同的对象,但其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是共通的。因此在岭南盆景创作实践中,作为一种创作技艺手法,它们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往往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用这种技艺手法创作的盆景作品,特色也是鲜明和独特的。如它身干的裁截处接驳生长后形成的天然马眼,更显老辣;枝条屈曲自然,饱满有力;整体树势雄浑苍劲;有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和风格,是其他创作技艺手法难以达到的。而这正是蓄枝截干的技艺精髓,也是岭南盆景的魅力所在。

三、蓄枝截干仍是岭南盆景创新发展的灵魂

近年来岭南盆景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岭南盆景还要不要与时俱进,继续发展?答案是肯定的。但如何发展?却是岭南盆景面临的新问题。

不同的艺术流派,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能成为流派,必定有其特色和长处。因此,在坚持自己特色的基础上,流派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是艺术提高的重要途径。此外,技艺的创新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岭南盆景也不例外,它要发展,就不能固步自封,要虚心学习和吸收其他盆景流派的长处,不断地进行艺术的创新,才能把岭南盆景不断地发扬光大,推向更高的台阶。

这里要讨论的是,岭南盆景要创新发展,还要不要坚持蓄枝截干的技艺手法?蓄枝截干是否适合岭南盆景的进一步发展?我认为,蓄枝截干技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它过去是形成岭南盆景独特风格的决定因素,今后仍将是岭南盆景创新发展的灵魂。艺术贵在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的艺术风格,构成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艺术作品和流派越是有自己的风格,就越显示其独特性,就越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就越能够走向世界,为世界所接受。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也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可能有人会说,蓄枝截干虽然是好,但也有不足,就是采用这种技艺手法制作盆景,成形需时较长,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和市场化的要求。这是一种把艺术与商品混为一谈的观点。诚然,以蓄枝截干制作盆景成型的确需要较长的时间,但艺术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特别是一些质量高的艺术精品,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精雕细刻的打造,而非急功近利所能达到。当然,岭南盆景也需要借鉴其他一些好的技艺手法,吸收一些先进的科学栽培技术,来加速树桩生长和缩短成型时间。但这种借鉴和吸收,并不是要舍本就末,改掉蓄枝截干的技艺。否则,岭南盆景就会失去自己的灵魂,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丧失岭南盆景原来的独有风格。

可能还有的人认为,岭南盆景的蓄枝截干过程难以进行现场示范表演,也是一个遗憾。这也是事实。但我认为,盆景艺术主要是为了创作作品,而并不是以示范表演为目的。当然,盆景的示范表演也是必要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宣传、普及和交流,就如绘画和书法的现场即席挥毫一样,它并非盆景艺术的必须过程和主要创作形式。只要是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和精品,就应该给予肯定。

猜你喜欢
盆景岭南枝条
忆岭南
雨岭南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闪光的枝条
不辞长作岭南人
微型盆景欣赏(二)
微型盆景欣赏(一)
微型盆景欣赏(一)
绝句
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