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下美剧传播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2015-11-25 09:38
电影评介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大爆炸美剧跨文化

杨 巍

跨文化传播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性,美剧与韩剧在中国的传播方式不同,其依据互联网新兴的媒介,成为一种“以网络为根据地、以光碟销售为强大后备的灰色流行方式”。[1]并有学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出一个结果,认为看美剧这一行为是“时尚文化和精英消遣的发展新趋势”。[2]足以可见,在跨文化语境中,美剧传播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生活大爆炸》为例,主要从注重主体情感、追求本真的生活态度、普世价值观的共鸣、个人主义的生活追求这四方面探索美剧的价值;同时也认识到以“霸权主义”为核心的美剧,其在中国受到热捧带来的问题,旨在强调中国本土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传播理论

跨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人际交往、信息传播等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日常生活层面的跨文化传播,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行为的碰撞;二是人类文化的交往层面的跨文化传播,社会文化系统的差异,在不同文化中的交融、对撞,从而实现了文化融合、发展和变迁。[3]在这两个层面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文化接近”和“文化折扣”。美国学者Staubahaar 提出“文化接近”旨在说明大众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要想实现外来文化的传播,就要保证与本地文化的契合,和本地文化相兼容,这样才能更利于外来文化的传播,韩剧在我国的传播走的就是这条路线。1998年Hoskins和Mirus 提出了“文化折扣”是指一种文化在其本土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到其他地方,由于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等等因素的影响,别国的观众很难认同外来文化价值观念、信仰、制度和行为方式等等。似乎美剧的传播是“文化折扣”的代表,中西文化差异很大,西方文化信仰上帝,中国主张天人合一;西方重法制轻礼制,东方重礼制轻法制;西方注重个人意识;中国强调集体意识。但事实证明,中西文化之间巨大的差异,并没有削弱美剧在中国的传播,反而受到国内高素质、高学历,特别是大学生的追捧。

美剧《生活大爆炸》(第八季)海报

二、美剧存在的价值

布赖恩·斯皮茨伯格在《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一种模式》一书中,从个人系统、情节和关系系统建构了跨文化传播的模式分析了不同文化交流时两者之间影响互动以及互动的效果。为了系统地、清晰地阐释在跨文化传播中美剧存在的价值,在借鉴布赖恩﹒斯皮茨伯格的分析模式的合理之处,我从主体情感、生活态度、普世价值观、个人主义的生活追求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中西文化差异产生了距离美感,使得美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一)注重主体情感的宣泄

由于分析文本的需要,将美剧置于跨文化传播理论中进行研究,但跨文化传播并不是美剧目的。任何一个影视作品、艺术作品肯定都会有本民族文化的烙印,尽管文化、制度、环境等不同,但其为人生、主体情感、人性等方面都是相通的,这也是美剧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基础。

《生活大爆炸》的剧情是以完全不懂科学的佩妮与科学家莱纳德情感发展为主线,以四位性格迥异的科学家之间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甚至有些不切实际,个性也各具特色。谢尔顿绝顶聪明但很偏执,又完全不懂人情世故;莱纳德憨厚、亲切,个性比较成熟;印度的拉杰比较害羞、不善于交际,同时内心又很闷骚;霍华德外表看似猥琐,其实内心非常的简单、单纯。他们在生活中注重自己的情感,甚至在我们看起来不应该表现出来的情感,他们也会很自然地流露。如霍华德得到了一份工作考核的机会,其他三人虽然非常开心,但内心之中不由产生了嫉妒心,他们并没有为保全朋友的利益帮助霍华德,而有意无意地说了他很多的缺点,致使他失去了考核的机会,事后又觉得非常抱歉,霍华德虽然生气,但最终又成为了好朋友共处一室。在我们的文化中,背后说别人不是,导致别人失去某个机会,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但从人类的内心情感来分析,三个好朋友的心理反映和不良情感实属正常。

(二)本真的生活态度

《生活大爆炸》反映了美国的通俗文化,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带来了勇敢、奔放的自由精神,直面生活对本真的样子,用最真实的态度处理生活中的琐事。青年人这一年龄段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好奇西方文化,自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他们受到多元文化熏陶对自由、本真、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非常向往,这给美剧跨文化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

一般情况下,高智商的青年人,都不喜欢户外的活动,只喜欢宅在家里,有自己固定的生活模式,甚至一成不变;他们喜欢模仿影视剧中的人物和情节,不擅长处理人情世故,做最真实的自己。《生活大爆炸》中将四位男主角刻画成“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恰恰就是现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尽管很多人智商不高,专业也不够好,但他们同样喜欢宅在家里、宿舍,有着同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这就是年轻人对本真的生活状态,也是他们这一段的生活态度。

同时在该剧中看到了美国人对生活的态度,他们不去追求名车豪宅、不去渴望奢侈品等物质的回报,他们渴望的是成功,渴望是轻松、舒适毫无压力地享受生活,这是人类最本能的心里需求;他们在专业、工作事业方面,精益求精,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生活方面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放下包袱享受生活是他们的目标,也是最本真的生活态度。

(三)普世价值激发受众的共鸣

不仅仅是《生活大爆炸》,任何一部美剧都离不开对友情、亲情、爱情的表达,都不可能脱离生活,而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故事,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折射出普世价值观,关照人性。

《生活大爆炸》中毫无科学细胞的佩妮怀揣着不切实际的明星梦,而为了生活又不得已在餐厅做服务员,理想与现实天壤之别,致使其生活经常处于混乱中。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这样的女孩与科学家之间不会有交集,但该剧用一种幽默、娱乐的方式,将她与科学家的生活产生交集,安排她与莱纳德恋爱,告诉观众爱情是不分地位、名利、家境等外在条件,而是两个人感情是否产生感情,给当下中国社会中出现了拜金主义恋爱观、婚姻观注入一剂清新剂,鼓励男女双方只要在感情中享受到快乐,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不仅爱情如此,在友情方面的展现也是该剧的重要情节,如霍华德被选为棒球队的一员,准备参加比赛在家对着电视机练习投球的动作,其他三人和佩妮坐在沙发上观看,拉杰是个原本害羞的人,在霍华德练习时在一旁哄闹,谢尔顿也在帮着拉杰一起闹腾,让观众不禁羡慕这几位个性独特的青年人之间的友情,既互损又互相照顾、互相帮助。

(四)个人主义的生活追求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标志,美国道德伦理鼓励个人在不妨碍别人的价值体系的前提下,可以追求自己认为有益的事物。[4]在剧中谢尔顿是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情商与智商彻底决裂,说话也会最毒、最幽默,但其在专业研究方便是国内顶尖,剧中也有不少其研究相关物理实验的情节,体现了专业领域的不断超越,不断地挑战自己的精神,这种精神与中国当前大部分年轻人个性张扬、高调,生活中追求超越的心理需求相契合。可以说,绝大多数美剧中强调了个人奋斗的精神,激发年轻人关注现实,培养逻辑思维甚至思考人生,这比儿女情长、伦理道德说教的国产剧,卿卿我我的韩剧更深入年轻人的心,也是积极向上的年轻人生活追求的目标。

尊重个体,彰显自我是美国文化的典型表现之一,其注重情感的宣泄、追求本真的生活态度、普世价值观等是西方理性主义法则和探索世界的科学精神外化的文化表现,这些文化表现始终贯穿美剧的始终,不仅仅是《生活大爆炸》此类的戏剧节目,犯罪剧、医疗剧、恐怖剧、生活剧等等具有这样的特征。也正是因为这些特征,美剧在当下跨文化的传播中成为“时尚文化和精英消遣”的新趋势,观看美剧成为高智商、高质量的休闲方式,自然让观看美剧的群体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优势。而且,确实美剧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尤其符合年轻人追求个人主义,渴望被尊重,彰显自我,注重主体情感。

美剧受到中国年轻人的喜欢,其传播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对我国电视剧的题材选择、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我国电视剧在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肩负着宣传教化的社会责任,势必会造成严肃性削弱了电视节目的娱乐性。但美国文化从本质上来讲带有霸权性质,意大利早期思想家葛兰西提出西文化霸权主义:“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竭尽全力向其他国家灌输自己的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力渗透到其它国家,试图构建一个以西方意识形态为主导的世界文化体系。”[5]学过世界史、世界艺术史的人们,都知道这些书中讲述基本是西方的历史,西方的艺术史,其他地域、国家只是略带提及,霸权文化性质十分明显。

三、美剧传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后殖民时代通过武力赤裸裸地进行文化霸权主义侵略已退出历史舞台,在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的传播似乎科学的、公正的,也是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交流的必然要求,但是全世界都清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停止称霸世界的脚步和野心。近日来,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一直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发布有损中国维护国家领土安全的形象,其实菲律宾、越南等国有何实力在南海制造事端,正是因为美国在其背后撑腰、为其出谋划策对抗中国。

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美剧,实则是一种更为隐蔽、更为可怕的文化霸权主义,他借助互联网传播渠道,慢慢地渗透到中国观众的心里,潜移默地使其接受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文化,进而上升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达到其目的。虽然当前美剧在中国只是小众范围的传播,但其接受群体都是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的群体,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支柱。因此,我们应该及早地看到,美剧的本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的文化符号,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取向对观众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也影响了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而且,随着美剧热温度不断高升,国内不少电视剧一味地模仿美剧,如《家有儿女》模仿了美剧《成长的烦恼》,《好想好想谈恋爱》模仿了美剧《欲望都市》等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跨文化传播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应该重视本土文化的发展。

在国际交流中,文化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当前,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提倡文化的发展,特别重视本土文化的发展和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如韩国为专门支持本土电视剧生产,成立了“韩国文化发展所”;法国为保护法语文化,通过限制英语,成立法语联盟等等。发展本土文化不仅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面对美国文化进行大举渗透的当下,各国都在积极地应对美国文化的侵犯,致力于保护本民族的特色的文化产业,我国在这一方面应该敲响警钟,借鉴别国有益的经验,努力发展本土文化的电视剧,在本土文化上进行创新,拍摄出中国观众喜爱的电视剧。与此同时,各个国家都要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都应该建立健康、良好的关系,只有在平等、独立无不良目的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跨文化传播的优势,实现文化的多元发展。

[1]史历峰.美国电视剧网途抢滩中国[J].新闻爱好者,2007(2):16.

[2]郑潇.中国大学生对美国电视剧的收视调查和分析[J].新学术,2008(2):222.

[3]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14.

[4]李法宝.建构影视美学陌生化与熟悉度的统一[J].文艺争鸣,2009(1):24-26.

[5]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42-352.

猜你喜欢
生活大爆炸美剧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浅析美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从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解读美式幽默
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的阐释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
Is Watching Amerircan Se ries HeIpful to EngIish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