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散配合耳穴压豆及中药足浴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研究

2015-11-25 09:16王艳霞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通脉压豆耳穴

王艳霞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综合内一科,山东枣庄277101)

通脉散配合耳穴压豆及中药足浴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研究

王艳霞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综合内一科,山东枣庄277101)

目的:观察通脉散配合耳穴压豆及中药足浴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治共29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以自拟“通脉散”为基本方,配合应用不同方剂,耳穴压豆(基础穴:肝、肾、皮质下、神门、内分泌)及中药足浴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证明,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时采用“通脉散”结合耳穴压豆、中药足浴,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脑梗死急性期;通脉散;耳穴压豆;中药足浴;中医治疗

0 引言

脑梗死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其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脑梗死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属中医学“中风病”的范畴,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中风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临床有风、痰、瘀血等闭阻经络等多种表现.陈可冀院士认为,虽然缺血性脑中风临床有风、痰、瘀血等闭阻经络等多种表现,但始终是气虚为本,血瘀是病邪的核心,急性期治疗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故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法.根据陈可冀院士理论,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本人采用自拟“通脉散”为基本方,以“破血祛瘀、搜风通络、活血养血”为主要治法,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不同分期应用不同方剂,并配合耳穴压豆(基础穴:肝、肾、皮质下、神门、内分泌)及中药足浴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效果明显.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临床收治共29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1例,男97例,女54例,平均年龄(66.3±10.4)岁,平均病程2.12 d;对照组147例,男92例,女55例,平均年龄(66.6±11.2)岁,平均病程2.23 d.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通脉散”方剂组成、理论基础、组方原则及现代药理研究 “通脉散”组方如下:水蛭粉冲3 g、三棱10 g、莪术10 g、地龙10 g、川芎15 g、丹参15 g、鸡血藤15 g,水煎取汁400 mL,每日分两次温服,1剂/d,两周为一疗程.必要时水蛭用量可增加至6 g.

“通脉散”以“破血祛瘀、搜风通络、活血养血”为组方原则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药以水蛭粉、三棱、莪术、鸡血藤、地龙、丹参、川芎为主.“通脉散”以水蛭为君,三棱、莪术为臣,破血祛瘀,配伍地龙、川芎为佐药,活血通络、搜风,丹参、鸡血藤活血养血,共为使药.诸药配伍既能破血祛瘀、搜风通络,又能活血养血,祛邪而不伤正.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水蛭有效成分有很强抗凝、抗血小板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降脂等作用;三棱能抗血小板、延长凝血酶时间、增加冠脉流量;莪术具有抗炎作用;地龙能溶栓、抗凝、降压、利尿、解热抗痉、抗自由基损伤[1].

1.2.2 中药足浴方组成、功效、用法 主要方药:桑枝、鸡血藤、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川芎、当归等.功效:为活血化瘀.用法:水煎2 000 mL,浸泡足至踝以上,浸泡过程诸跖关节揉捏及足部穴位按摩,20 min/次,每日早晚各一次,两周一疗程.后坚持每周两次,若有后遗症,可连用半年.

1.2.3 选穴 根据不同中风次症,选取对应耳穴(基础穴:肝、肾、皮质下、神门、内分泌).①头晕:加脑干、耳尖等;②头痛:脑干、枕等;③失眠:选取心、安神等;④恶心呕吐:贲门、食道、胃等;⑤耳鸣:加耳中、内耳、听宫、听会等.

1.2.4 用药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为参考,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溶栓或降纤,或抗凝、抗血小板、脑保护等.

治疗组以自拟“通脉散”为基本方,以“破血祛瘀、搜风通络、活血养血”为主要治法,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不同分期,配合应用不同方剂,并配合耳穴压豆(基础穴:肝、肾、皮质下、神门、内分泌)及中药足浴治疗.30 d为1疗程,观察30 d后患者的神志、言语、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1.4 疗效评价标准[3]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志、言语、肢体运动功能等主症进行综合评定,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

1.6.1 中医证候学评价 通过《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1.6.2 疾病病情评价 通过改良SSS量表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如神志、肢体偏瘫、面瘫、失语等;通过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穿衣、活动能力等.

1.6.3 临床疗效评定分级标准 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更多;⑥死亡.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1%,对照组为85.2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表1 中医症候疗效情况

表2 临床疗效评价

3 讨论

目前对于中风病的认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中风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体质、情志、时间及气候、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中风的病机可归纳为风、火、痰、瘀、虚;病变涉及心、肝、脾肾等脏腑.风、火、痰、瘀血、虚等疾病演变过程中,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密切关联的.但始终是气虚为本,血瘀是病邪的核心,故血瘀的治疗应贯穿疾病的始终,“通脉散”以“破血祛瘀、搜风通络、活血养血”为组方原则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专病专方“通脉散”结合辨证论治联合耳穴压豆、中药足浴,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陈可冀院士的“血瘀证”理论在临床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1]周金黄,王筠默,李仪奎.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73-8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3]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R248

A

2095-6894(2015)05-074-02

2015-01-30;接受日期:2015-02-11

王艳霞.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Tel:0632-3068022 E-mail:931764269@qq.com

猜你喜欢
通脉压豆耳穴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十未通脉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