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周宁县绿道规划选线评价∗

2015-11-25 05:24河高雅玲胡清林刘健许贤书董建文
中国城市林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选线绿道

黄 河高雅玲胡清林刘 健许贤书董建文

1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 2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福州 350002

廊道建设

福建省周宁县绿道规划选线评价∗

黄 河1高雅玲2胡清林1刘 健1许贤书1董建文1

1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 2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福州 350002

周宁县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在绿道系统规划建设中,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景观资源,文章采用VRM系统,从地貌、植被、水体、色彩、毗邻风景、奇特性以及人文景观7个指标对周宁县的景观资源进行评价,为绿道系统规划选线提供依据。

绿道,规划,景观,景观质量评价,周宁县

为推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的指导意见》中 “关于开展慢行系统建设”和 《福建省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2012-2020)》的要求,绿道建设在福建各地全面展开[1]。

绿道最早进入人们视野是在1987年,由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 (PCAO)将 “Greenway”写入他们的官方文件中[2-5]。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对绿道有不同的定义,总体而言是关于环境友好、具有游憩功能的慢行道系统[6-8]。而我国绿道的概念是指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海岸、溪谷、山脊、风景道路和人工廊道建立,连接重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节点的线型绿色开敞空间,具有生态保护、体育运动、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9-10]。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自然风景资源,本文将采用风景资源管理系统 (VRM)对周宁县自然风景资源进行评价,为城市绿道规划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1 周宁县绿道规划建设实践

1.1 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周宁地处鹫峰山麓高山之巅,雄峙于华东诸城之上。这里奇峰异水、碧树翠竹、悬泉飞瀑,景观优美。周宁县不仅自然景观丰富,人文资源亦丰富多彩。

周宁县绿道网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奇峰异水、神鲤戏谐,海西夏都、绿色氧吧”。根据周宁县的区位以及景观资源分布、建设条件等,周宁县域绿道规划布局提出3大基本要求:首先,与福安市域绿道网顺利对接;其次,沿溪通山建设周宁生态绿道骨架;最后,串浦源展鲤鱼溪文化建设周宁特色绿道网。

1.2 绿道网规划

县域绿道依托南北向的龙亭溪、东西向的七步溪,并根据周宁县域现有的基础建设条件和景观资源分布格局,构建 “一横、一纵、一环、一翼”的绿道网结构。

一横:依托市级2号绿道和市级3号绿道,构建起东西绿道走向,串联九龙漈景区、滴水岩、九龙石窟 (蝙蝠洞)、陈峭鸳鸯溪等景观节点,形成带状的绿道。

一纵:依托县级1号绿道、县级2号绿道、市级2号绿道、县级5号绿道,串联禾溪古村、纯池水库、芹山湖水库、仙凤山、鲤鱼溪景区、升阳茶园、咸村历史文化名镇等景观节点,构建起南北绿道走向。

一环:依托县级1号绿道和乡镇道路,串联九龙漈景区、官山、狮城,形成一个环状的绿道网络。

一翼:依托县级4号绿道,构建县域绿道的东南面出入口,串联贡川、王宿、枣岭、梅台、咸村历史文化名镇等。

规划充分利用周宁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等自然资源,结合生态景观节点等构建周宁县绿道网[11-13],尽可能多地发掘并展示当地具代表性的特色资源。县域绿道网主要依据县域景观资源结合路网分布进行选线,达到绿道衔接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均衡布局的目的。规划建设县域绿道7条,总长约165.6 km,每条绿道均有各自的景观特色(表1)。

表1 周宁县绿道网规划简况

2 基于景观质量评价的绿道规划选线

2.1 评价标准

景观质量评价采用VRM系统作为评价标准和评分依据。VRM系统是美国内政部土地管理局开发的用于土地景观价值评估的景观评价方法,其评价标准和评分依据见表2[14-18]。

2.2 景观质量评价单元分区

根据绿道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景观节点联接、主要服务对象等方面的不同作用,将周宁县绿道网划分成6个景观质量评价单元。第1单元(01)为市级2号线,沿省道302串联芸山生态苑、仙凤山森林公园、千亩农业观光园、鲤鱼溪公园等景观资源,贯穿狮城镇和浦源镇,连接仙溪公园、塔山公园等,周宁境内约20.9 km;第2单元 (02)为市级3号绿道,自社口镇起,沿县道行进至晓阳镇,经南溪—叶洋—龟风—咸福公路,向南行经穆阳镇,至穆阳溪止,周宁境内约29.9 km;第3单元(03)为1号绿道,沿东洋溪串联塔山公园、周氏祠堂、河滨公园、慈福寺、龙腾湖、鲤鱼溪景区等景点,总长约18.5 km;第4单元 (04)为2号绿道,沿既有上仙岗山森林公园道路,在山顶处沿现有小路往缘福公园,接 “四园一体”栈道,至塔山公园,总长约18.5 km;第5单元 (05)为3号绿道,通过现有市政道路建设绿道连接狮子岗公园,方便市民就近到达狮子岗公园,总长约26.3 km;第6单元(06)为4号绿道,从浦源到吴山底水库,串联千亩农业观光园,总长约26.0 km;第7单元 (07)为5号绿道,从端源村连接森林体育休闲度假区,至上洋村,总长约26.5 km。

表2 VRM系统景观质量评价标准

2.3 景观质量评价

结合现场调查、照片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再通过使用地貌、植被、水体、色彩、毗邻风景、奇特性以及人文景观共7个指标,根据以上表格中的评分依据,分别对7条绿道景观质量评价单元进行评价[20]。评分结果归纳、整理成表3。

表3 景观质量评价结果

从表3可知,在7个景观质量评价单元中,总分都大于19(A级),这说明周宁县绿道网选线的整体景观质量非常高。

第1单元依托市级2号绿道,由西至东串联了周宁县中心城区与主要乡镇,是周宁县东西向重要的绿道之一,总分为23分。该绿道途经七步溪、鲤鱼溪、仙凤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同时也串联了浦源古村落、鲤鱼溪风景区等人文景观,展现了周宁县的山水风光以及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是周宁县具有生态特色、人文特色的绿道。

第2单元依托市级3号绿道,由西至东串联了陈峭村、礼门村、李墩村等主要乡镇,是周宁县东西走向的绿道之一,总分为27分。该绿道沿七步溪分布,串联了滴水岩、九龙石窟 (蝙蝠洞)、陈峭群山、陈峭廊桥等主要景观节点,展现了周宁县生态、优美的风光,提供人们体验生态野趣的条件。

第3单元依托县级1号绿道,总分为28分。该条绿道串联了七步溪、九龙漈瀑布、官山湖等自然景观,经过狮城同市级2号绿道连接,具有泉水淙淙、溪水潺潺、茂林修竹、峰峦叠嶂,风景优美。

第4单元依托县级2号绿道,总分24分。该绿道由西至东连接了赤岩村、泗桥、浦源古村落,串联了吴门山水库、李园水库、泗桥、赤岩古村落、赤岩古廊桥等,是周宁县绿道网具有特色的绿道线路。

第5单元依托县级3号绿道,总分为27分。该绿道沿水系分布,连接泗桥、芹山湖、纯池水库、禾溪古村落、三仙廊桥、灵峰寺,是以生态滨溪为特色的绿道。

第6单元依托县级2号线,总分为29分。该条绿道自贡川向西南串联王宿、枣岭、梅台、咸村历史文化名镇、川中古村落,至宁德交界面,是周宁县具有山区森林生态景观特色的绿道线路。

第7单元依托县级5号绿道,总分为24分。该绿道由北向南串联玛坑村、咸村等乡镇,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串联了林公忠平王祖殿、升阳茶园、方广寺、八蒲龙井、登龙桥等,打造成人们 “挹胜思古”的特色绿道,让人们感受其优美的风景、欣赏千年古刹和古民居的巧妙布局以及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

从地貌来看,7个评价单元中,有4个5分、1 个4分、2个2分。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洞宫山脉南端,鹫峰山脉东部。境内峰峦起伏、沟深岭峻,溪涧密布,溪谷山峰纵横交错,地形复杂,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山水景观,存在许多有趣、惊奇的地形地貌。

从植被来看,7个评价单元中,有4个5分、1 个4分、2个3分。周宁地处闽东北中山、丘陵地带,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森林植物有99科450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5种,棵类植物7科18种,被子植物82科417种。森林置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已经创建了多个自然风景区,植物景观质量高。

从水体来看,7个评价单元中,有3个5分、3 个3分、1个4分。县域内溪流资源丰富,共有溪流18条,多属穆阳溪、霍童溪上游。属穆阳溪的有龙亭溪、八蒲溪、三门桥溪、际溪,属霍童溪水系的有后垅溪桃园溪。另由纯池出境经寿宁斜滩溪汇入福安交溪的有徐柏溪。县域内流域面积在50 km2以上的溪流有8条,溪流长度15~84 km,落差182~1 025 m。以上干流及两岸地带,在长期自然生物和人工造林、农耕活动作用下,形成了内陆生态绿廊。

从色彩来看,7个评价单元中,有3个5分、1 个4分、2个3分。植被、水体、土壤、岩石、建筑中具有较丰富的色彩组合。绿道选线沿着河流、溪谷、湖、海、滨水地带和山体等自然节点,同时串联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要素。这里青山如黛,田野金黄、烟波浩淼的湖泊、色彩素雅的历史遗迹组合成了丰富的景观色彩变化。

从毗邻风景来看,7个评价单元中,有3个5分、1个4分、1个3分、2个2分。绿道网选线同邻近县域的绿道相连接,大大提高了周宁县绿道景观的通达性和连贯性,此外也有利于提高邻近风景质量。

从奇特性来看,7个评价单元中,有2个5分、3个4分、2个3分、1个2分。周宁县属典型的中山地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享有 “海西夏都、绿色氧吧”的美称。有奇特地形地貌的柘荣大峡谷、九龙及瀑布,也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鲤鱼溪文化。周宁县绿道网选线总体上奇特性较高,选线所经区域有奇特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动物等。

从人文景观来看,7个评价单元中,有2个5分、2个3分、1个-1分、1个0分、1个-2分。周宁境内自然风貌保持较好,绿道网所串联的人文景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对比较协调,增加了景观质量。周宁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如古村落文化、鲤鱼溪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等,提高周宁县整体人文景观质量。

2.4 景观质量评价结论

绿道选线可以依托省道、县道、乡镇以及乡村道路,还可利用风景区游览道、城市公园园路、田间道路、滨水步道等。周宁县绿道网连接了全县典型的自然生态景观,如九龙漈风景名胜区、鲤鱼溪风景区、仙风山省级森林公园、滴水岩风景区、后垅大峡谷、官山风景区等。此外,广阔的乡村田野等绿色开敞空间、烟波浩淼的水库湖泊景观等,也是绿道建设的基础,通过绿道网络开发为生态农业旅游、水库湖泊旅游提供便利。此外周宁县县域内保留了多个古村落如咸村历史文化名镇、浦源历史文化名村等。这些人文景观资源也串联在绿道网中,增强了绿道网的地方特色和文化 “回归”。周宁县绿道网将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有效合理地串联起来,有助于完善景观生态网络,增强生态空间的连通性。7个景观单元评价都属于A级,可见本次周宁县绿道网规划景观质量高,绿道网选线合理,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景观质量评价表明,绿道选线要尽量靠近河流、溪谷、湖、海、滨水地带和山体等自然节点,同时串联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要素,充分利用开敞空间边缘、交通线路和已有的城市慢行系统,尽量选取生态条件优越且方便居民使用的地区。

3 结语

绿道的正确选线对城市绿道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VRM景观评价系统运用于绿道选线规划,并以周宁市绿道规划为案例进行了实例阐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为城市绿道选线提供了相对全面、客观、科学的依据。

[1]福建省绿道规划建设导则[S].福州: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

[2]胡剑双,戴菲.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0(12): 88-93.

[3]Fábos J.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the greenway movement,use and potentials of greenway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2/3):1-13.

[4]Tzolova G V.An experiment in greenway analysisand assessment: the Danube River[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 (1/2/3):283-294.

[5]周新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9):3108-3116

[6]沈员萍,黄萌.省域层面的绿道网规划体系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3):227-230.

[7]许慧,肖大威.绿道在优化城市空间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14(6):47-50.

[8]马骁,齐童,吴明霞.国内外城市绿道的对比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2-88.

[9]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2007,21(2):85-89.

[10]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6):77-81.

[11]张扬汉,曹浩良,郑禄红.绿道景观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研究:以漳州市绿道景观设计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196-199.

[12]蔡眉,甘德欣.基于地域文化的滨水绿道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4(12):239-240.

[13]刘滨谊,吴敏.以绿道建构城乡绿地生态网络:构成、特性与价值[J].中国城市林业,2013,11(5):1-5.

[14]郜春丽,翁殊斐,赵宝玉.基于AHP法的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构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3):206 -209.

[15]林方喜,李赓,张燕青.闽江口景观资源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303-307.

[16]高阳,肖洁舒,张莎,等.低碳生态视角下的绿道详细规划设计:以深圳市2号区域绿道特区段为例[J].规划师,2011,27 (9):49-52.

[17]孙向阳,周青,李世军.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18(2):16-23.

[18]周向频.景观规划中的审美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1995 (2):54-60.

[19]U.S.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Manu-al H-8410-1—Visual Resource Inventory[EB/OL]. [2015-05-30].http://www.blm.gov/nstc.vrm/8410.html.

[20]林方喜,潘宏.福建乡村景观资源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9):25-26.

Line Selection Evaluation for Greenway Planning in Zhouning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Huang He1Gao Yaling2Hu Qingling1Liu Jian1Xu Xianshu1Dong Jianwen1

(1.College of Arts&Landscape Architectur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2.College of Jin Shan,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There are rich natural ecological,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Zhouning county.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and utilize landscape resources in the greenway syste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this paper adopted the VRM system and used 7 indexes,i.e.,landform,vegetation,waterbody,colour,adjacent scenery,peculiarity and human landscape to evaluate the landscape resources in Zhouning County,which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line selection for greenway system planning.

greenway,planning,landscape planning,landscape quality evaluation,Zhouning County

2015-07-30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海西美丽城镇森林景观区域特征分析与构建 (201404030109)及美丽城镇森林景观的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4040301)

黄河,博士、助教,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董建文,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与研究,E-mail:fjdjw@126.com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选线绿道
人文景观元素在美丽乡村中的传承与保护
基于故障历史数据和BP神经网络的接地选线方案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思路探究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北贾枢纽立交段选线研究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绿道规划设计的人文关怀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环湖绿道为例
分析PT、CT极性反接对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的影响
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