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理论在防治亚健康中的价值

2015-11-26 03:33廖少君尤劲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学素问

廖少君 尤劲松

(1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4级,广州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三科,广州510405)

圆运动理论在防治亚健康中的价值

廖少君1尤劲松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4级,广州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三科,广州510405)

亚健康是人体生理功能失调的综合表现,是健康与疾病的过渡状态。圆运动理论认为人身中土如轴,四维如轮,轴轮配合,人身气机才能运行无碍。一旦这种轴轮平衡因各种原因被打破,圆运动失常,就会出现生理功能失调,故亚健康的发生与圆运动气机运行息息相关。中医学强调“治未病”,从“健康-圆运动气机运行失常-亚健康-疾病”纵向发展的规律入手,调理气机,对有效防治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亚健康;圆运动理论;调理气机;治未病

亚健康是指机体生理功能失调但疾病未成,处于已病与未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其发生率逐年攀升,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中医学圆运动理论阐述了人体气机运行的基本规律,若气机运行失常,则脏腑功能失调,诱发亚健康。因此,根据人体气机运行的圆运动规律,调控气机的升降变化防治亚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亚健康状态——人体生理功能失调的综合表现

王琦教授[2]认为亚健康是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表现出活力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状态,该人群具有发生相关疾病的倾向,但物理、化学检查并不能检出阳性结果。可见,亚健康是人体生理功能失调的早期反映,属中医学无病有证的范畴。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的发生涉及心、肝、脾、肺、肾五脏,主要表现为疲劳,以虚证为主。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疲劳、睡眠障碍、紧张、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可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但这些症状难以明确其临床病理意义,相关检查亦无器质性病变指标。因此,相比现代医学在治疗功能性失调而无器质性病变方面的无能为力,中医学对人体不适所表现出的亚健康,从人体的功能反映状态入手,在防治上具有极大优势。

2 圆运动——人体气机运行的基本形式

清·彭子益[3]基于二十四节气气机运行的基本规律,提出中医学圆运动理论: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气肃降而入地下的水中,为冬气所封藏,来年阳热感春复苏之气由水中升出地面,至夏则阳热又经秋气复降入水中,如此“春升、夏浮、秋降、冬沉”,升极而降,降极而升,升降不已,而成圆运动;中气居中,无土不成世界,对圆运动起到枢转作用。

《灵枢·岁露论》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平人气机的升、浮、降、沉,也体现了圆运动的规律。正常情况下,肾水封藏阳气在下,阳气得肝木生发在左,心宣通阳气在上,心火、相火得肺金敛降而向右潜入肾水中;中焦脾胃为轴,脾升胃降,枢转气机,使升降协调,形成“中土如轴,四维如轮”的轴轮平衡状态。高少才等[4]提出:“人体生命的生化过程是‘螺旋守中’的模式(指天地间万事从‘中’而化的升降出入所形成的气化场)”,因此,圆运动是人体气机运行的基本形式。

3 气机运行的圆运动规律与亚健康发生的关系

3.1 气机运行失常是诱导亚健康的基础《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东方木气升发,南方火气温煦,中方土气厚载,西方金气敛降,北方水气潜藏,五方五行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自成一个圆运动。可见,圆运动是一个整体的运动,是中医学阴阳平衡整体观的体现,一旦这种平衡因各种原因被打破,圆运动任何一环节出现异常,均可致气机升降紊乱,生理功能失调将随之发生。中医学认为“七情致病”“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脏精、气、血作为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五气的圆运动,可见,五脏气机运行失常,功能失调可致七情太过,进而致病。若气机运行偏离圆运动轨道,即可对脏腑、气血产生不良影响,从而诱发亚健康。因此,气机运行不“圆”是导致亚健康的基础,若失常得不到纠正,亚健康得不到干预,便向疾病方向发展(图1)。

图1 气机运行失常是导致亚健康的基础

3.2 气机运行失常决定亚健康的表现人体气机运行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圆运动,任一环节的气机运行紊乱所导致的亚健康,其表现各不一样,即便是同一脏腑的气机紊乱,亦表现为不同的证型。如圆运动中东方气机运行失常,肝对应东方,其生理功能为疏泄,疏泄紊乱可有不同的亚健康表现,疏泄太过,可出现大汗、失眠等不适;疏泄不及可导致肝木横逆中土;若肝气犯胃,则有胃脘痛、嗳气、呃逆等不适;若肝气犯脾,则有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胸胁疼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等不适;此外,亦可出现胃燥之症,如烦躁、失眠、胃部灼热、胸闷、呕吐黄痰等,亦或是中焦湿热之症,如脘腹痞闷、灼热疼痛、肢体困重、纳呆、口甜等。

因此,亚健康实际上是机体气机升降紊乱,进而导致生理活动规律失常的综合表现。亚健康的发生与气机运行的圆运动规律具有明显相关性,故基于圆运动理论调理气机,防治亚健康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4 调理气机——防治亚健康的有效途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的概念即包含亚健康,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是防治亚健康的指导思想,包括精神调摄、推拿、针灸、食疗、气功、导引等多种调畅气机的方法及疗效显著的大量方药。立足于“健康-圆运动气机运行失常-亚健康-疾病”轴,根据圆运动失常的不同环节辨证立法,调理气机,增进身心健康。《素问·上古天真论》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用生活起居来调理气机是古人习用之法。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的养生之道,认为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强调:1)起居时辰,应“夜卧早起”,即早睡早起,顺应天地升发的规律,应“广步于庭”,即适当散步,增加白昼的运动量,动而不休,注重养阳;2)应“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注意疏通经脉,使衣着宽松,神志调适,精神轻松愉快,息怒,避免情绪抑郁及过度劳累;此外,如饮食宜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避免辛辣刺激,禁烟酒,尽量做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素问·藏气法时论》),总之是使气机运行没有滞碍、不压制生机;3)应“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重申调理气机之法应顺应圆运动升发之机。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亦有各自的调理气机之道。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用春、夏、秋、冬所蕴含的圆运动生、长、收、藏规律来调理气机达到健康。因此,通过调理气机的圆运动运行防治亚健康具有强大的理论优势及可行性。临床上,通过对亚健康患者的相关症状进行综合分析,辨别气机运行中失常的环节,从而辨证调理气机升降。

5 结语

中医学注重研究人体的功能反应状态,认为机体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正常情况下处于气机升降出入的圆运动相对平衡状态。因此,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变化因素的刺激后,是否形成亚健康,形成什么样的证型,形成后是否向疾病进展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机运行正常与否,故及时、主动调理人体气机运行,对防治亚健康意义重大。

[1]傅善来.21世纪健康新视角[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6.

[2]王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3]清·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高少才,王冰.“空间时相针灸法”的螺旋守中原理与应用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6):358-360.

The Value of Theory of Circular M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Sub-health

LIAOShaojun1,YOU Jinsong2
(1.Grade2014Graduate,GuangzhouUniversityof 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405,China;2.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GuangdongProvincialHospital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120,China)

Sub-health is a transitive state between health and disease,indicating the disharmony of body functions.As well known,circular motion of qi in human body is important in keeping and regulating physiological action.Hence,sub-health status can be analyzed by the theory of circular movement.In this paper,the theor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the disharmony of qi circular movement affected human body's health,and expla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health by the circular movement theory.

sub-health;theory of circular movement;qi recuperation;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5.006

1672-2779(2015)-15-0011-02

:张文娟本文校对:沈耿杨

2015-06-11)

猜你喜欢
亚健康中医学素问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医疗设备“亚健康”了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