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研究

2015-11-28 06:04李慧娟
经济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新疆

摘 要:树立高校文化安全意识,对保证新疆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培养和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应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文化鉴别力、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建立和完善新疆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工作体制。

关键词:新疆 高校大学生 文化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07-03

文化安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安全。近年来西方文化和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渗透,使新疆高校文化安全面临挑战。新疆周边的政治环境复杂,如何正确应对挑战、确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基本内容的意识形态安全,提高新疆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已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新疆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自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领域非传统安全概念的提出以及文明冲突、民主和平、软权力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出台,我国逐步认识到在文化安全方面的威胁和危机。文化安全是指国家防止异质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生活渗透和侵蚀时,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不被重塑和同化的安全;文化安全是相对于文化渗透、文化控制而言,是一种相应的反渗透、反控制、反同化的文化战略{1}。文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也是最深刻的。当今的西方大国往往通过文化渗透来控制和颠覆他国政府,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美国复兴日程》中指出:我们的政治和经济的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球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 这是一种新的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2}。作为文化交锋的前沿阵地,西方某些国家凭借经济技术实力,通过各种方式、采用各种手段向新疆高校大学生传递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企图瓦解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防线,让他们抛弃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进而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强化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才能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犯,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2.有利于维护新疆社会稳定。高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如果高校发生涉及国家安全的事件,必然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影响社会稳定。近几年来,民族分裂势力将其分裂思想渗透的目标集中在学生身上,各种敌对势力以民族、宗教、人权为借口,支持新疆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在新疆制造分裂活动,在新疆的少数民族青年学生中培植民族分裂力量。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生活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生活、学习和思想观念都受到宗教深刻影响,容易被境内外“三股势力”渗透和利用,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严重影响到新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培养,构建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体系,抵御“三股势力”利用宗教对新疆高校进行文化渗透,实现新疆高校文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多民族之间团结进步、文化融合及社会经济文化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校是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摇篮。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互动的加深,西方国家不断向我国进行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严重危及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以及民族文化的安全。新疆高校作为理论研究、思想传播、科技发展和人才培育的文化高地,自然成为民族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和侵袭的重要对象。西方国家利用语言、网络、消费文化等方式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本身民族文化底蕴不深,成熟的政治价值观体系尚未形成,如果不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占领他们的思想阵地,那么西方价值观就会乘虚而入。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电台、互联网、书籍、报刊和音像制品等大肆散布民族分裂主义舆论,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散布宗教极端思想、煽动宗教狂热{3}。因此,强化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是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状况调查

2014年4月,笔者在新疆塔里木大学针对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93%。通过统计分析,笔者认为新疆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热衷西方文化。一些新疆高校大学生热衷于西方文化,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不自信。有44.68%的汉族学生(包括一位土家族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过圣诞节;维吾尔族由于有伊斯兰教的信仰,仅有5.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过圣诞节。65.38%的汉族大学生以及84.32%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认为:西方的“情人节”比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更受新疆大学生的青睐。在汉族班的调查中,包括民考汉的土家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回族大学生,有62%的大学生认为“本民族传统节日比过去更冷清”;出于对本民族的维护,民族班只有11.63%的学生认为“本民族传统节日越来越冷清了”。74.47%的汉族大学生以及41.3%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是最好的电影”。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文化安全的潜在威胁更为突出,汉族班44%、民族班34.88%的大学生表示“上网时会浏览外文网页,在使用网络语言时会在母语中夹杂英文”。以上调查表明,西方文化、生活方式已渗透到新疆高校各个领域,对各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民族文化在新疆高校大学生中的传承有断裂迹象。

2.价值观念多元化。目前新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念呈多元态势,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蔓延。下课黑板没人愿意擦,在教室里乱扔垃圾,在课桌上乱写乱画的现象比较普遍。当问到是否会在校园里的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时,竟然会有27.78%的汉族大学生和20%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给予笔者肯定的回答。校园里学生经商、打工的不乏其人,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却不多。一些新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认为自己活在世上,就要活的舒服,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都要享受巨大的“尊荣”,别人的事情可以“高高挂起”,眼睛里只有自己和所谓的“享受”{4}。28.3%的汉族大学生和44.68%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向校园里的募捐箱捐款”。由于市场经济利益导向的负面影响,新疆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逃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手,拖欠学费、毕业后不还助学贷款,就业中的违约等现象,使大学生的信任危机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对于大学里抄作业、抄论文现象,很多学生表现得十分“宽容”,37.25%的汉族大学生和57.45%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考试舞弊行为的态度选择的是“无所谓”。以上调查表明,传统文化在西方价值的影响下,受到了极大的侵蚀,部分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行为失范,严重影响了新疆高校的文化安全。

3.主流意识形态出现偏差。一些新疆高校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缺乏必要的警惕,对文化安全威胁的认识不足。由于西方文化和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渗透,目前新疆高校部分大学生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出现了困惑和动摇。对于中国在未来改革中要坚持的发展方向,59.57%的汉族大学生和42.55%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社会主义”,10.64%的汉族和6.38%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欧美式资本主义”,27.66%的汉族和23.41%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经济上资本主义化、政治上社会主义化”;2.13%的汉族大学生和25.53%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说不清楚”。对关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图谋的看法,调查结果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汉族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关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图谋的看法”分歧比较大,65.96%的汉族大学生对于“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而94.29%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持反对或模糊态度。总的来说,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部分新疆大学生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缺乏警惕,对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有所认同,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却面临挑战。

三、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对策

1.弘扬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措施之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新疆高校要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教育,首先,举办阅读《论语》、《诗经》等经典的读书会,邀请国学大师做相关的专题讲座;其次,开设中华文化传承方面的公共课,并在语文、历史、政治等相关基础课程中强化民族文化教育内容;第三,成立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团组织、举办民族传统文化论坛,为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提高良好的交流平台;第四,在校园里举办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传统节日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赋予了精神文化内涵,积极传承本民族传统节日,增进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五,增强各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多元的民族文化认同,必须坚持中华文化认同的这一核心。总之,新疆高校教育应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加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才不会轻易地对西方文化产生盲从。

2.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文化鉴别力。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以及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发展,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外来文化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从而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的错误思想和观念。当代大学生辨别西方文化的能力不足,大学生具备了文化鉴别能力,才能树立文化危机意识{5}。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学校的教育也应起到引领作用,让大学生学会用思辨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所接触的异文化。新疆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人文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活化“两课”教学,采取案例分析、社会实践、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相关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学校社团、勤工俭学、党团日、扶贫助困等活动载体,提升大学生诚信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5},避免抄袭作业、实验数据以及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出现,逐渐形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随着近年来高校集体主义教育的逐渐淡化,部分大学生过于张扬个性,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思想与行为过于自我、功利化。培养新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摆脱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提升大学生文化鉴别能力,是增强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关键所在。

3.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价值体系和目标起着指导作用,如果忽视意识形态的教育,就会缺乏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从而陷入信仰危机。境内外敌对势力和“三股势力”渗透与破坏使少部分新疆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混乱,目前,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待加强。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程度,46.81%的汉族大学生和47.83%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自己“一般了解”,23.4%的汉族大学生和30.43%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回答“知道一点”,10.64%的汉族大学生4.35%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回答“不了解”,2.12%的汉族大学生和6.52%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不愿回答”;对于目前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调查结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汉族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还可以,但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需加强。因此,新疆高校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努力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程,加大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增强对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等“四个认同”意识,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等“五观”,引导各族大学生自觉地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一切敌对势力的渗透。

4.建立和完善新疆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工作体制。增强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还要建立和完善学校文化安全教育的工作体制。首先,教师的思想和观念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有的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定;有的教师政治态度暧昧,利用讲台散布民族分裂的言论;西方一些学术团体或个人,打着科研和学术之名,行文化渗透之实。因此,要完善和规范教师教案、讲稿和学术报告会、各类讲座以及学报、校刊的审查制度。对于在新疆高校兜售、传播的宣传民族分裂、极端宗教思想的书籍、传单、音像制品要严厉打击和没收焚毁;同时加强对西方文化产品进入校园的管理。其次,针对西方文化利用互联网进行渗透和境内外“三股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民族分裂宣传,新疆高校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采用宏观导向和微观监管并举,优化网络环境,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量地宣传正确的健康的内容,用它们来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阵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第三,新疆高校要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定期分析和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尽早发现和掌握带有苗头性的预警性信息。对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把问题消解在初起阶段,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并为新疆高校制定政策提供前瞻性和导向性的建议{8}。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新疆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研究”(090113B02)]

注释:

{1}张守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三大安全.党政干部论坛,2000(12):9

{2}蔺玄晋,陶劲松.当代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浅析.当代经济,2007(1):57

{3}孙磊.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2:1-2

{4}阮红新.新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成因探析.新西部,2012(5):45

{5}李岩.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现状及对策.社科纵横,2012(12):244

{6}朱军.新疆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党政干部论坛,2000(12):9

{7}周亦乔.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70

{8}刘玉琼.关于建立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56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思政部 浙江绍兴 312000)

[作者简介:李慧娟(1972—),女,湖南郴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