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教学平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5-11-28 06:04焦仁宝王桂莲张秀华陈思羽孙红旗
经济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学平台工作室培养模式

焦仁宝 王桂莲 张秀华 陈思羽 孙红旗

摘 要:揭示当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了基于工作室教学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组织模式。分析了工作室教学平台的内涵和构建的原则,阐述了工作室教学平台培养体系的详细构建过程。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工作室 教学平台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09-02

我国恢复高考至今,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本科生的毛录取率达到了38.7%,并有上升的趋势,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目标{1}。伴随高等院校生源数量的递增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有些院校的优势教学资源的分配和师生比严重不足或失调等问题及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之处日趋呈现,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创业及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存在脱节现象,致使毕业的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导致个人的综合素质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一致,传统的培养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学生的质疑。虽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尝试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岗位要求相脱节,缺少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和实效性,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综合性不强,系统性不高,使学生很难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育和个性化发展是不利的{2}。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实施,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寻求或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成为广大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3}。笔者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改革传统的培养方式,在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工作室教学平台的搭建和实施,将高校的教学资源和社会优势的资源进行整合。本文对工作室教学平台构建及运行机制进行探讨,不仅可以推动大学教育的改革,而且能够实现创新型人才的良性教育和发展,还能实现高等教育的职能。

一、基于工作室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工作室的教学理念的践行者最早出现在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这一教学思想开创了艺术教育的先河。目前,在我国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及实践主要集中在职业技术教育,而本科教学中采用的还比较少。工作室是由学识渊博的教师创立的一种教学平台,以企业和教师的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构成的团队来负责,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中的指导工作及科研活动,对外承接企业项目和提供服务,并最终完成教学和学生技术能力培养的任务。工作室教学平台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操作技能的训练、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及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于一体。融合了学校教育、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的培养规律。这样的教学平台有利于培养和构建创新创业团队。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多层次、多元化、研究型、复合型的专业技术兼备人才{4}。

二、建立工作室培养平台的原则

工作室以“专业知识与岗位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为教育理念,既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模式。实现了专业→工作室平台→项目→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切实地做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学中成长、成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与就业的大学教育宗旨。构建工作室教学平台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专业教学的规律和目标。工作室教学平台的构建必须在尊重专业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符合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培养目标的同时,通过实际的项目或任务完成教学目的,以教学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宗旨。

2.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塑造,通过营造合理的工作室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经历或参与实际项目,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可以起到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与梳理的作用,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工艺流程,从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工具及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工作室教学平台培养体系的构建

培养模式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专业和教师的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在这一开放的教学情境中,按照项目的难易程度和综合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间接或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本文针对工作室教学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工作室教学平台环境的营造、教学内容的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考核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1.工作室环境的营造。工作室的环境设计要具有较好的职业氛围,让学生感到角色的改变,最好模拟公司办公的环境与布局。工作室教学平台由硬件设施和相应的人员构成。硬件设备是使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软件由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指导的双师型素质的指导教师、年轻教师、实践技能及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和学生构成。

2.教学内容的重构。课程设置能支持学生达到毕业的要求,课程体系设计要有专任教师及企业或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充分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制定出实现毕业要求的质量标准及技术路线图。通过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包括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完善传统课程体系,丰富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的结合,从而形成完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1)讨论式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情境和环境的开放性,体现在学生的专业学习和项目训练都在工作室中完成。利用开放的教学思路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项目的开展、职业技能实践等教学活动。学生从间接获取知识和经验上升为直接获取,强调自立、自主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在一个开放式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直接了解与之合作项目企业的发展概况、生产活动及项目的决策过程、经营理念,甚至是复杂的人际关系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基于工作室平台项目驱动教学内容。以融合了各种资源的工作室为教学平台,将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活动、教室和生产实践活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以教师的横向课题、纵向课题、自拟的课题、企业的实际项目、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竞赛为教学内容和资源,开展教学,构成不同专业及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学生在探究和参与实际项目中完成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内化和前沿知识的更新,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体系要以工程技术的应用、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行业素质的养成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及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为核心;以承接技术项目及服务行业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标,实现了教与学、生产实际的对接,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知识需求脱节的问题。同时要根据行业的需求及发展动态、企业的具体要求、岗位设置及技能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对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编制进行微调。始终强调以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以研究和专业技术兼备为宗旨,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建立教学内容动态追踪机制{5}。

3.促进学做研一体化,培育创新型人才。工作室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与互动,工作室教学平台与企业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作灵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掌握创新方法,从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启发、激励和引导学生的作用,即培养能够读懂项目、做项目、而不是掌握单一某种职业技能的人才定位{5}。

4.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以工作室平台为载体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既是学生传业授道解惑者,又是实践技能环节的训练者,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教师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专业教师可以通过高级访学、行业培训及企业挂职进修等有效途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来担任教师,让学从不同视角来理解专业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直接接触行业的前沿,教师能与技术人员、专家进行互动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双方共同促进与进步,教师成为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和指导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为行业或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通过工作室教学平台,构建多层次的教师培养体系和机制,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5.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考核体系的建设。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和企业化的管理与绩效评估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学校的考核体系是对学生学业和学位的综合评价。在工作室教学平台中,学生要像企业的员工一样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和岗位要求做事。企业化的管理是保证工作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我们可以借鉴企业的工作标准、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向学生讲授企业的价值观、岗位责任等与企业文化有关联的内容。建立以学校和工作室平台为基础的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细则,形成以指导教师为平台的负责人,企业化的管理为运行机制。明确学生的任务分工与岗位职责,做到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积极完成各项基本教学任务。

四、结语

一种主动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创新的人才培养过程在开放的工作室教学平台上完成,在设定的教学环境和场景中,由相应的实际项目驱动整个教学过程,构建了以岗位要求、专业技术、职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将学校、行业及企业有机地联系起来,该教学平台实现了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育和企业文化的熏陶。设计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学生就业及创新能力的塑造,团队精诚合作意识的养成,职业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塑。对于专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于学校而言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和大学教育的目标,提高知名度;对于企业有利于实现共赢,减轻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和无缝对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XM-HLJ-201310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4G135,GJB1214036),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YLA2012-024、JYA2011-077)。]

注释:

{1}李昀芸.基于教学的包装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3

{2}韩晓莉.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工作室化教学法的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1):150-152

{3}张春蓉.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析[J].科教导刊,2013:144-145

{4}焦仁宝,张秀华.项目教学法在CorelDraw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112-113

{5}焦仁宝,王桂莲.基于翻转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68-69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第一作者简介:焦仁宝(198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输包装的科研与教学;通讯作者:王桂莲。]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教学平台工作室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