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和天下”的战略

2015-11-28 19:34王爱洁
经济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王爱洁

摘 要: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中国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和谐世界是中国人民衷心祈求的美好愿望,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需要一条宽广的道路相连。古代丝绸之路贯通了欧亚大陆之间的交流,当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展现出中国“和天下”的战略和中国构建世界新秩序的心愿。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天下” 世界新秩序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032-02

“丝绸之路经济带”像一条金线,把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自信、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和富有国力的国家串联起来。在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中,除美国、日本和巴西之外,其他七个经济体都在这条经济带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一半以上,拥有大约70%的世界总人口和75%左右的世界已知能源资源。这样的经济体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也有助于实现中国“和天下”的战略构想。中国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和天下”的战略,具有成熟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必要性。

一、“和天下”的历史条件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有其历史条件。二战以来,在美国理想主义、欧洲传统的国家理念和均势思想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了一种新的世界秩序,近100年来,这种世界秩序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然而,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遭遇数次经济衰退和政治危机的打击。经济方面,由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给全球资本主义国家带来惨重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至今未得到完全复苏;2011年,以反抗大公司的贪婪不公和社会的不平等为目标、持续时间长达两个月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对全美的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政治方面,2014年8月20日,因“枪杀黑人案”引发了美国北圣路易斯黑人抗议游行(即“弗格森事件”),随之发展为暴乱,并在美国多数地区导致了骚乱;美国的政治困境尚无出路,欧元区的情况亦岌岌可危,持续未好转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领导人支持率下降、首相递交辞呈、总统被迫选举出局……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接踵而至,对欧美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沉重打击。

种种危机的刺激下,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势力日薄西山、力不从心。相比之下,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实力日益增强的中国向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提出挑战: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共产党带领数亿中国人民走出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压迫的深渊;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至此,随着“一带一路”观点的完整提出,中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好似腾飞中的亚洲之翼,为新秩序的构建提供助力。

二、“和天下”的现实必要性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理念的提出不仅有其历史条件,更有其现实必要性。

第一,中国存在大量生产能力过剩。几十年来,中国对重工业的发展投入巨大,直接导致当今水泥、钢铁、砖瓦、玻璃等工业产品过剩。2013年,世界的水泥产量共40亿吨,中国占比58.6%;2013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48.5%,不锈钢产量占48.3%;砖瓦和玻璃产量也占世界生产规模的较大比重。面对供过于求的状况,中国的国内市场暂时无法完全消耗过剩的工业产品,因此亟需海外市场进行释放。

第二,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中国需要国外能源的供应。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的增速令世界瞩目。这30多年中,持续的经济增长使中国成长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中国现在持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已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然而中国的持续高速发展一直都是在靠投资拉动,高投资水平离不开高投资消耗,在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我们需要其他国家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的大量供应。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是以大量的“工业血液”和“工业粮食”的消耗为代价的。因此,为了刺激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我们需要“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家为我们提供能源支持,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第三,中国日渐发达的科学技术对外国的发展有极大吸引力。近年来,中国在高铁、核电、航天发射、光伏产业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突破:高铁方面,中国的高铁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中国铁建与非洲诸国签署多项铁路项目建设合同;核电方面,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为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欧洲、拉美访问期间,多次推介中国核电。在高层的推动下,“核电外交”正逐渐成为我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新亮点,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航天方面,中国的航天技术捷报频传,神舟飞船多次亮剑苍穹,多家卫星发射中心不断发展壮大,新一代运载火箭正在研制,长征五号运载能力将成倍增加……技术不断进步,科技日益发展,今天的中国有意愿融入世界竞争浪潮,也有能力参与世界新秩序的构建。

三、中国“和天下”的内涵

“和天下”的战略内涵重在“和”。“和”是“和平”,是“和谐”,是“和美”,是“和乐”。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家庭和美,人民和乐,这是中国人民的美好心愿。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天下”与资本主义国家的“霸天下”不同,中国不会采取美国所采取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谋求称霸世界的做法,也不会在经济发展中掠夺他国的丰富资源、在世界交易中实行不等价交换。中国采取的是“和合”战略:和睦共处,合作共赢。在“和天下”的战略思维引导下,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睦友好相处,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彼此共同发展。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他人的发展,在发展中惠及伙伴国的利益,实现双赢、多赢的目标。

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文明的构建离不开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层次集中概况了儒家修养及作用于社会的阶段。宋明理学家们将上述八个层次又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内圣”,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五个层次构成;二是“外王”,由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层次构成。“内圣者”,即通过修养而知仁明德,掌握儒家导通的要旨;“外王者”,则是儒家的功用所在,即事君而行王道。将圣人之学植于内心,事君行王道于世,是儒家道统的主要目标,中国也一直在奋力向这个目标靠近。我们正看到,秉持着儒家道统发展的中国,在内部保证国家安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同时,在“和天下”的战略引领下和“一带一路”的连接沟通下,正努力融入外部世界,以己之力参与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我们也相信中国一定能够实现“和天下”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刘永佶.民主新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 刘永佶.经济文化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3] 杨思远.研发资本[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
增量利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形成路径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中关系前景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潜力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及其金融支持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