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与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优化路径

2015-11-28 19:34李燊张芷铭魏婉莹
经济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制式网络化轨道交通

李燊 张芷铭 魏婉莹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在解决当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当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势头较好,不仅建设规模快速扩大,呈现网络化管理模式,而且城市轨道交通各种制式协调快速发展,资源共享形成集约化利用。然而,仍存在一些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因素,对此,应科学编制轨道交通规划,积极摸索新建设模式,完善相应监管措施,提高管理人员技能,进而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轻轨 地铁 轨道交通制式 网络化 集约化

中图分类号:F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047-02

虽然城市轨道交通在当今世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其特有的集经济、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于一身,与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在解决当下城市交通拥堵这一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现今轨道车辆技术的更新换代极为迅速。{1}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然进入黄金发展期,发展前景较为乐观,然而也有一些影响行业稳健发展的深层矛盾逐渐暴露,值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轨道交通日益成为城市出行的最主要方式。在过去几年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势头较好,已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轨道交通发展最为迅速之地区,换言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步入“新格局”。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亦逐渐加大,建设的速度迅猛。首先,轨道交通规划范围扩展,实现从一线城市扩至二、三线城市发展,逐步遍及更多城市及乡镇。其次,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渐从以地铁的发展为主,迈向以轻轨、地铁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并行,展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再次,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部分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城市轨道交通正开始扩展至城际轨道交通领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快速扩大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运营城市已达到22个城市,据预测,到2020年将近40个城市投入城市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实际上,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79个城市正处于建设或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阶段。其中计有36个城市在建设地铁,有12个城市在建设轻轨,有58个城市在建设有轨电车,有25个城市在建设快速轨道交通。{2}从《“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数据得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截至2020年,将达到1.4万公里,远景的设想是3万公里左右。{3}伴随我国行政审批的放权、民间资金的开放、政企逐步深入的合作,城市轨道交通又将步入建设高潮。

(二)城市轨道呈网络化管理模式

分析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数据,可清晰得知若任一城市的轨道交通得以多线相交,必将构成一定的网络规模,如能基本地覆盖城市的中心区域,将迅速产生“网络效应”。截至2014年,北上广这三大城市的日均客运量皆已满600万人次,其“网络化运营”效应日趋明显;重庆、深圳、武汉、南京等城市的“网络化运营”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其日均客运量均处于100万至300万人次之间。预计至2020年末,我国将有大规模城市进入“网络化运营”的时代。{4}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也引发更多城市开始反思、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模式。第一,多数城市逐步从原先的“重视建设规划、忽视线网规划”转向以两者并重、协调统一的方向发展。第二,不少城市正努力探索、开拓新模式,多数城市由传统的分散式迈向集约系统式。第三,逐步迈向一体化运营的管理模式,确保平台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各个城市通过积极探索、相互交流,正实现各异制式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及网络化的运营,并进一步促进城市结构的调整及升级,实现发展互动。网络化的正面思维将促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入新格局、新时代。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各种制式快速、协调发展

从1969年我国首次建成地铁以来,至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将近有半个世纪,并且经各城市的深入、积极探索,我国轨道交通已渐次发展了多种制式,这些制式正协调、快速地发展。据2014年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数据得知,地铁在其中占的比例最大(高达77.3%),而其他的制式占22.7%。然而,在分析了我国各城市远景规划的规模之后得以发现,远期规划仍主要发展,但其比例将下降至49%,而快速轨道交通及有轨电车的比重将予以提升,分别将约占17%、28%,其他的制式将合计约达6.2%。其中,轻轨约3%、磁浮交通约0.2%、单轨约3%。{5}轨道交通制式的发展将逐步形成以有轨电车、地铁、快速轨道交通为主,辅之以单轨、轻轨支撑的“多制式格局”,而这也正是国际城市轨道交通的制式发展趋势。

(四)资源共享形成集约化利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以车辆段、控制中心、主变电站、停车场等系统性资源为必备要件,特别是停车场、车辆段更是需要占用大面积用地。故而,轨道交通的规划者正加快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集约化利用,比如多条限度的停车场、车辆段、主变电站、控制中心可实现资源共享,部分城市甚至已实现多个停车场的同址合建。为确保各交通的相互良好衔接,应关注以轨道交通作为基点,联手高铁、航空、长途客运、城际轨道交通、公交汽车、社会车辆及出租汽车等,共同打造一体化、多元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以互联互通作为发展理念,创新现有实践,即在拟定建设规划时,可通过已审批规划中、相关车站的预留设计及统筹条件,融合规划内的各线路、既有线路、未来线路,形成共轨运营、跨线运营及后期拆解等,从而增强运输的能力,进一步带动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轨道交通的规划不科学

多数城市并未结合自身城市实际情况,也未能权衡好各交通方式的比例,特别是并未厘清各不同城市交通之优劣,而采取盲目追随一、二线城市的步子来确定现网规划,一味崇尚造价高昂的地铁制式,导致资源浪费、效果甚微,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二)增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不少城市未能立基于自身的财力投入建设,而是以一种盲目追求进度的心态投入轨道交通的建设,或者在项目的建设初期,投入过多财力,引发政府的债务急剧增加;或者在尚未周全考察之前,就盲目地套用、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模式,导致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政府的债务风险攀升。

(三)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我国当前的轨道交通整体的行业秩序较为混乱,存有恶性竞争的现象。有专家提到,以城市轨道交通的供应商来举例,其不但分布偏向分散,而且发展水平良莠不齐,有的领域甚至出现一哄而上的恶性竞争局面。因此,直接制约行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四)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运营一公里需配备约50到70人。近几年来,我国城市轨道的建设步伐加快,设备自动化的水平亦逐步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在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难以与自动化的水平相匹配,故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素质水平不容置缓。

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优化路径

经济发展转变时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也将步入新发展阶段,针对上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诸多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应当采取多项针对性、可行性措施,从而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迈向可持续发展队列。

(一)科学编制轨道交通规划

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城市在发展轨道交通的进程中应量力而行且有序发展,合理编制规划,并且鼓励有轨电车及轻轨等轨道交通制式的发展。此文件主要从建设轨道及线网规划的角度,对轨道交通规划的发展提出新要求,是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网规划在编制及报批等工作中的有效指导。与此同时,还要求各城市应重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资源共享及交通枢纽规划等,实现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轨道交通高效率、大运量、环保、节能等特点。

(二)积极摸索新建设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通畅造价高,并且短期内的投入巨大而其经济效益较低,导致在修建轨道交通时,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也导致不少地方政府的债务攀升。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就明确要求应当规模控制地方政府债务,严格限定政府的资金用途及举债程序,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尤其是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这些公益事业的投资及运营。有鉴于此,地方政府可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其参与公益事业建设,一来降低了地方债务的风险,二来也能够促进轨道交通建设。当下,已经有不少城市推出如PPP、BOT、TOD+BOT等多种建设模式。

(三)完善相应监管措施

鉴于我国目前轨道交通行业竞争秩序较为混乱、恶性竞争屡禁不止的现状,应加强行业的监管力量,消除制约行业健康、稳健发展的不良因素。此外,政府应当尽快公布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较好地规范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竞争秩序,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四)提高管理人员技能

从上得知,我国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进程中,专业人才的欠缺是主要不足之一。对此,应充分地利用各社会资源,尤其是要发挥各高校、各研究机构与各培训机构之功能,兴建培训基地,引入合理、科学的培训制度,促使科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优化科研制度,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全面发展提供扎实的人才基础。

注释:

{1}洪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市场,2015(4)

{2}毛科俊.新型城镇化下城市轨道交通布局研究[J].综合运输,2015(1)

{3}梁莉,张望成、王雄.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进程和启示[J].综合运输,2015(6)

{4}何霖,方思源,梁强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挑战与对策[J].都市快轨交通,2015(2)

{5}陶涛.城市轨道交通立法与执法问题研究[J].综合运输,2015(2)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第一作者简介:李燊(1993—),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制式网络化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我国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制式及演进探讨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制式多样化梦想渐近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