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研究

2015-11-28 19:34高小兰
经济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复合型有效路径培养模式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国际市场经济对当代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会计人才既熟练掌握国际化市场规则,又懂得本国的法律法规,因此,我国在培养会计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会计人才的复合型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文章阐述了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分析了目前我国在培养会计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复合型 国际化会计人才 主要素质 培养模式 存在问题 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135-02

一、前言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会计工作者都属于普通财务人员,而高层次、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却相对缺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面对这种情况,我国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再延续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复合型能力,使其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国各高校应该充分了解国际化市场规则,多吸取外国的先进教育理念,并对传统老旧的会计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进而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二、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应该具备的主要素质

1.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各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复合型人才强调的是具备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充分运用到会计工作当中。由于会计工作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阔,会计人才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还要掌握其他的多门知识,例如:信息技术、法律、公司运营管理以及历史、科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会计人才只有具备了全面的知识结构,才能游刃有余地将会计工作做好。

2.具备良好的变通能力。当前,我国经济日益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密切,跨国业务的快速增加催生了一些新的会计问题,因此,我国的会计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变通能力。新时期,会计人才培养应注意加强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样才能与外界进行很好地沟通、交流。

3.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提高会计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为此,高校应该和实务界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掌握实务界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加大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实践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增强会计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各个行业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行业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样有很高的要求,为避免会计造假的情况出现,加强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显得至关重要。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较强的责任心、法律意识和职业素质。

三、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当前,我国各高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时,没有考虑实际的经济环境,目标定得过于空泛。有一些培养目标仅是指出了大致的方向,却没有具体的人才标准,使得培养目标难以实现。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层次,主要包括本科教育、硕士和博士培养,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都不一样,就算在本科会计教育中也有会计专才和通才之分。并且还有“重实践”与“重理论”的区别,因此,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该按照具体的层次要求来设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切记不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理念来开展会计教学,否则会导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出现“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等问题。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在会计课程的设置上,一些国际化知识课程没有归类为必修课范畴,且课程学时较短,对教师的课程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许多国际化知识内容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无法讲解到位,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以我国的企业业务实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国际业务较少。另外,会计专业课程中的非会计类课程较为缺乏,例如:国际金融、跨国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国际化知识课程却未能纳入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使会计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导致会计专业学生缺乏全面的知识结构,不具备国际化的知识视野。

3.忽视学生的能力教育。相比其他学科,会计学科更注重操作性与实践性。当前各高校的会计教育对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已经十分重视,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些高校的会计教育中虽然开设了少部分的实践操作课程,但这些实践操作课程大多强调考核学生的账务核算的正确性与规范性,通常情况下,仅要求会计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不适应会计实务界的操作要求。另外,现有的会计教育模式忽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大部分经济业务不像会计教材上讲解得那样规范{3},要求会计人才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变通能力。当面对不熟悉的经济业务时,具备良好变通能力的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基本的会计准则来对经济业务进行正确分析与判断。因此,会计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变通能力。

四、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路径及策略

1.完善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我国各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知识结构需求,由于会计教育是分层次的学科教育,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不同,高校应该按照具体的层次需求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与此同时,要参照国际化的人才标准完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当前,我国许多高校中的会计教育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也没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造成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相互脱节的问题出现,因此,在完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完善现有课程体系应该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精简改革,即在整合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设国际化的学科课程。此外,要加强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综合性,增设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学科课程,同时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进而提高学生运用会计知识的实践能力{4}。

2.加强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教材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在传授知识方面起到主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加强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加强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应该了解最新的会计知识动态,及时更新过时的知识内容,教材改革尽量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首先,应该及时更新原有的教材体系内容,在会计教材中增加国际化的会计知识内容,推进教材内容的国际化改革,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和知识动态;其次,在教授会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吸收外国会计理论中的新成果和先进知识,这样既可以丰富会计教材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可适量引进国外的原版学科教材,结合我国的教学大纲要求对其进行改编和整合,以适应国际化的教学需求。

3.改进会计专业的教学方式。我国的会计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仍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国际化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的要求,高校应该推行导向型的问题教学法,强化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教学方式由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以学生探讨为主的互动教学。同时,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应强调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二者的平衡并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问题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4.有效推进会计专业的师资建设。教师的自身素质对教育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高校在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同时,应该加强会计专业的师资建设。建设出一支知识全面、业务精良、技能高超、思维严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推动我国会计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关键所在。推进师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路径:首先,要明确会计专业师资建设的指导思想,师资建设应与会计教学目标相统一,使师资队伍的结构得以优化,进而建设一支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其次,加强双语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深造教育,高校应制定稳定合理的师资培养计划,定期组织会计专业的教师到国外进行深造学习,加强同国外会计学术界的交流与学习。最后,选拔一些年轻教师到外资企业或会计事务所等实务型部门进行带职实习{5},促进会计教师职业技能和经验的不断丰富,从而提高会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五、结束语

综合上述,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国各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应该注重提高会计人才的复合型能力。会计人员只有具备了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化经济发展需求。为了切实提高会计教育的教学质量,高校应对传统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改革,转变原有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此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吸收外国的先进理论和新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添加国际化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和知识动态,从而培养出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

注释:

{1}张林,宫冰.高校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15,18(6):23-24

{2}姚美娟,柳翔.高校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3):87

{3}李禹桥,黄颖莉.优化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及考核体系[J].经济师,2014,10(5):201-203

{4}蓝图.构建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12(3):361-362

{5}程杰.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8(1):124-125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0)

(作者简介:高小兰(1967—),女,江西南昌人,工商管理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学)(责编:玉山)

猜你喜欢
复合型有效路径培养模式
计算机公共课复合型数字档案袋的研究与开发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