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铁帽子王”见鬼去

2015-11-28 11:02大野
中华魂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野腐败分子特权

文/大野

让“铁帽子王”见鬼去

文/大野

3月2日,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在反腐斗争中,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引起现场媒体界一阵轰动,更引起网络热议。

这已是近日来官方媒体第三次提到这个引人瞩目的词了,最早是出现在《人民日报》1月15日评论员文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文中,文章说“腐败没有‘铁帽子王’,反腐败绝不封顶设限”。第二次是出现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月3日刊发的文章《不得罪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一文中,指出“在贪腐问题上,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因为其背后深意与想象空间,“铁帽子王”已迅速成为中国政治语言中的新热词。

“铁帽子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有名词,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王爵,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主要有3项:“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俸禄优厚;赐予世袭罔替王府。还享有犯法可以豁免的待遇。其实,历朝历代都有类似这种享有特权的“铁帽子王”。这种制度最早从汉高祖开始,给那些特殊人物发一种叫“丹书铁券”的东西,是朝廷发给功臣高官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规定除了谋反罪,其他罪都可赦免,搞点腐败自然更不在话下。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法外特权,一些“铁帽子王”无所顾忌,有恃无恐,无法无天,什么事都敢干。《水浒》里的柴进,就因手里有“丹书铁券”,敢于屡屡窝藏朝廷要犯,官府奈何不得。历朝历代的反腐败,也往往是反到他们那里就反不下去了,最后不得不铩羽而归,草草收兵。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今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时代,废除了王爵制度,当然也没什么“铁帽子王”“丹书铁劵” 一类东西,决不容许任何特权人物逍遥法外,不容许任何特权现象招摇过市,谁都别想当“铁帽子王”,犯了法也没有什么“丹书铁券”能救你。如果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过去只是一种宣传,是民众的美好愿望,那么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今天,则是一种庄严的事实。不论是谁,职务再高,功劳再大,后台再硬,关系再广,只要触犯了法律,照样要受到惩处。这既是全体人民的不可动摇的意志,是严肃法纪的“刚性需求”,也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既然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铁帽子王”,为何有关方面还要反复提到这个词?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稍有头脑的人都会理解“你懂得”,有关部门强调“腐败没有‘铁帽子王’”,是在发出一个强烈信号:反腐败不留死角,没有特区,谁也别存侥幸心理。不论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还是社会名流、有功之臣,只要事涉腐败,就要一查到底,谁也不可能赦免。

“腐败没有‘铁帽子王’”,也是对腐败分子的一个震慑。告诉那些“团团伙伙”、老虎苍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没有什么人能救你,只有低头认罪才是出路。

“腐败没有‘铁帽子王’”,更是一个警示,奉劝那些胆大妄为的官员赶快收手,悬崖勒马。如果还是执迷不悟,不肯收敛,想前赴后继,那就等着纪委请喝咖啡,反贪局光临贵宅吧。

“腐败没有‘铁帽子王’”,还表示一个决心,我们的反腐败斗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绝不会半途而废,草草收兵。腐败分子埋得再深,藏得再严,也要挖地三尺,让其原形毕露,落入法网。

“腐败没有‘铁帽子王’”的声音,义正词严,大气凛然,让我们为它点个赞!

猜你喜欢
大野腐败分子特权
无聊是一种特权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毛泽东给雷经天的信》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毛泽东给雷经天的信》
云山梅咏
登黄金台
插画的视觉效应对腐败分子的警醒研究
得罪人新说
腐败分子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林混的诗(组诗)
关于加大对腐败分子处罚力度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