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六个务必要求深入推进安居工程建设

2015-11-28 16:41张平亮
老区建设 2015年19期
关键词:安居工程建房农村

张平亮

农村安居工程是扶贫攻坚“三年大决战”中的重中之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头号民生工程。遂川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原中央苏区县,目前仍有近3.1万户群众居住在危旧土坯房中,占吉安市农村安居工程总任务的近三分之一,任务异常艰巨、压力异常巨大,全县上下唯有坚定信心、下定决心,真抓实干、排难而进,全面落实“六个务必”要求,才能确保圆满完成工程任务,为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务必把握政策规定。具体做到“三要”。一是底数要“清”。 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要进行全面摸排,掌握实情。按照“实而又实、细之又细、应改尽改”和“一户一卡、一户一照”的原则,全面深入细致地把底数摸准、摸透、摸实,把符合条件的困难户全部纳入实施范围,着力为家庭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的困难户和无房户解决住房问题。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6次大规模的摸底调查和建案存档工作,全县确定了3.1万余户农村安居工程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二是标准要“严”。做到“三统一”,即统一房屋鉴定标准,明确危房、土坯房的认定标准及处理原则;统一建房审批流程,落实个人申请、房屋鉴定、评议公示、入户审核、审批公示、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工作责任制;统一建房面积标准,占用宅基地建房的,每户宅基地面积60—90平方米;集中安置建房的,每户70—90平方米;公寓式联户建房的,每户不超过140平方米;乡(镇)村统一建房的,每户不超过50平方米。三是安置要“明”。实行五个层级安置,针对贫困群众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客观差异,按照“进县城和工业园区、进乡镇集镇、进中心村、进中心组、就地改建”五个层次进行安置。对地处边远、生存和发展条件较差的、有意愿到县城务工的贫困群众,统一集中到县工业园区移民试验园区,目前首批454套移民安置房已公开摇号,2000多名移民即将搬迁入住;对其他地处边远、生存和发展条件较差、不适宜入住县城工业园区的,实行进乡镇、中心村集中安置的办法。目前,全县在22个乡镇建立移民集中安置点151个,集中安置2.86万人,计划今后3年再兴建集中安置点310个。同时鼓励实行就地就近安置,全力支持拆旧建新。

二是务必坚持规划先行。在规划上要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突出“三注重”。 注重规范标准。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准建设,无设计不准施工”的原则,新建房屋要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防止无序建设和违反规划建设;地址要尽量选缓山坡地,避开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易发多发地段。要逐村编制好总体规划,划定一个红线,让农民建设有章可循,坚决杜绝乱占滥建行为。注重客家特色。云南、贵州等地完整地保留原始风光和古寨古宅,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充分彰显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其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遂川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资源。在农村安居工程中,要充分挖掘和传承祖先留下的宝贵资源,大力推广客家风格的房屋户型,着力打好客家文化牌、客家民居牌,把客家元素物化成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形象,对在遂桂线、久营线,对在景区、景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特别是记载红色历史文化、体现地方风情的土坯房,要予以重点修缮保护,以维修、加固、美化为主,不进行大规模的推倒重建;大力推广客家风格的房屋户型,鼓励引导建房户从县里统一编印的《客家民居图集》中选择户型,使每个自然村的建筑体现客家文化、风格基本一致。注重全域理念。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制定统一的城乡建设规划,并进行“精耕细作”,将城区、农村、景区当作总体来规划设计和建设,充分发挥客家文化、鸟道文化、茶叶文化、毛竹文化等地域特色,使遂川遍地是风景、处处是文化。

三是务必讲究原则方法。在工作原则上,坚持“先多后少、先易后难”,遵循“五为主”,做到“四优先”。 “五为主”即改造建设以拆旧建新为主、拆旧建新以原地兴建为主、集中安置以闲置土地为主、景区土坯房改造以维修加固为主、交通特别不方便和地质灾害区以移民搬迁为主;“四优先”即重度危房户优先,五保、低保、特困户优先,地质灾害户优先,积极性高的优先。总体而言,就是按照先多后少、先易后难的思路,三年全面完成任务,其中今明两年各完成1.2万户,第三年完成剩余的7000户左右,并在每个乡镇打造1-2个集中安置示范点。今年已选择了一批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优先落实任务、优先组织实施,精心打造了雩田镇横岭桃园社区集中安置点、西溪乡黄源兰岗集中安置点、左安镇红裕集中安置点等一批示范安置点。在力量依靠上,坚持依靠村民自治,要求各村都要成立农村安居工程理事会,把村规民约、乡风习俗挺在前面,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规范引领作用,发挥乡村贤达、农村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农村党支部、农民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建设过程上,把依法依规贯彻始终。重点落实好“一户一宅”的基本原则,建新房与拆旧房同步推进,“建”与“拆”的两个协议同时签订;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不随意扩大建筑面积,不占用耕地,不得无序乱建;坚持依法补偿,运用经济手段引导拆旧房、流转置换闲置宅基地的办法。

四是务必尊重自然生态。切实做好“三篇文章”。首先要做好“结合”文章。充分利用自然地势,坚持乡村“林果化”, 做好“山”、“水”、“村”、“林”的融合,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少搞“排排坐、分果果”式的房子,留住一方水土的自然风貌,维护生态安全。在推进农村安居工程过程中,与农户签订建房协议,对户型进行约定,让黛瓦白墙、袅袅炊烟、坐北朝南的农村文明、农村民居文化得以延续,让记忆中的“老家”“乡愁”永远存续。其次要做好“整治”文章。加快建立村庄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全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三化四有五洁净”工程,抓好村庄美化、净化、亮化、绿化,深入持续开展“两违”、殡葬陋习、林政秩序、河道采砂、尾矿库整治等专项集中整治,保护好区域内的青山、碧水、河道。再次要做好“保护”文章。高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挖掘古民居、古建筑、古林木等物质文化遗产,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发展以“狗牯脑”茶绿色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休闲、观光、体验游,打造生态绿色品牌。

五是务必尊重农民意愿。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政策宣传,让群众及时了解政策,全面准确理解政策,让农村安居工程成为群众铭记党恩、心怀感激、巩固党执政基础的过程;让农民群众自觉投身到建设美好家园的实践中,变“要我建”为“我要建”、“要我拆”为“我要拆”。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相信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群众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要挖掘典型事例,交流工作方法,鼓足工作干劲,对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安居工程“遂川经验”;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充分考虑各村各户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不拘泥于单一的改造形式。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统一拆建、集中改造的方式打造精品示范点;对群众居住分散、成分复杂、意见难以统一的,允许以分散改造为主;对确无能力建房的五保户,可由乡镇、村统一兴建,帮助解决住房问题;也可鼓励农户到城镇购买商品房,然后拆除在原有危旧土坯房,实现“引农进城”。

六是务必强化保障措施。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实现“六保障”。在土地保障方面,要积极通过拆旧建新、空心村改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引农上坡、政府统一征用、农户自主流转宅基地、盘活土地经营等多种渠道,充分利用丘陵、闲置宅基地等,尽量少占或不占用耕地,禁占基本农田。在资金保障方面,要整合民政、财政、扶贫移民、水利等涉农资金,打好“组合拳”,在“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的前提下统筹安排,集中力量、形成合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切实优化贷款手续,简化流程,解决群众的资金难题。在物资保障方面,要想办法确保水泥、钢材、砖料、砂石等建材市场供应,维护价格稳定,谨防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防止建材价格的大起大落。对大宗建材实行统一招标、限价竞价采购,引导村民团购,鼓励厂家在乡村设置直销点,限价供应。在质量保障方面,要时刻紧绷“质量第一”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懈怠和侥幸,成立建设质量监督组,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巡查检查,严把设计审查关、建材选购关、施工建设关,严防出现“豆腐渣”工程,真正把安居房建成群众满意的“幸福工程”。在组织保障方面,要建立县、乡、村三级领导机构,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办法,落实责任制。其中,县四套班子领导落实分片包干,既对所挂乡镇督促检查,也具体开展指导帮扶;县直各单位成立帮扶工作组,包村包户定点帮扶,每个月到所挂村组吃住工作不少于10天;各乡镇切实发挥主体作用,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在考核保障方面,要把农村安居工程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回头看、年终总考评和随机抽查、专项督查、流动现场会等形式,加强巡查指导和验收考核,实行奖优罚劣,对工作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与奖励,对表现优秀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安居工程建房农村
蜂房的建造
农村乱占耕地“八不准”系列漫画
两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疏堵结合遏制农村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行为
“八不准”杜绝农村乱占耕地建房
如何进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