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赣县矿集区“地下室”钨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5-11-30 08:45李海潘樊利娟
中国钨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白云母钨矿矿化

李海潘,罗 亮,樊利娟,陈 颉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 赣州 341000)

于都-赣县矿集区“地下室”钨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李海潘,罗亮,樊利娟,陈颉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 赣州 341000)

在“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指导下,近年在于都-赣县矿集区石英脉型钨矿床深部新发现一处隐伏岩体型黑钨矿床。通过对勘查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钨矿化特征的研究,认为成矿岩体是富钠长石锂云母(白云母)花岗岩,含泥质成分高的围岩构成良好封闭条件,岩体顶峰凹凸转折部位是矿化富集有利部位。发育隐伏蚀变花岗岩矿区往往有低缓磁异常和化探组合异常,地表岩层露头具不同程度的角岩化、云英岩化,发育“五层楼”矿化标志带。

“地下室”;岩体型钨矿;矿化特征;找矿标志;于都-赣县

于都-赣县矿集区是赣南最重要的钨矿集区之一。区内产有盘古山、黄沙、上坪、铁山垅、塧上、庵前滩、黄婆地、猪栏门等著名大、中型钨矿床,经近百年的持续开采,已探明的钨矿资源储量逐步枯竭,开展矿山深部找矿和周边地质勘查工作显得刻不容缓[1-6]。近年地质找矿工作逐步向深部延拓,在石英脉型钨矿下部发现“地下室”钨矿化——隐伏岩体型钨矿。笔者据近年于都坑尾窝(下寨)矿区勘查成果资料,探讨“地下室”钨矿化特征和找矿标志。

1 矿集区地质概况

于都-赣县矿集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与武夷山北北东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早古生代以前,处于北部杨子古板块、南部华夏古板块之间,形成了巨厚的以硅铝质为主的碎屑岩建造,并经加里东运动形成变质块体;晚古生代,主要为块体内拗陷沉降,在内部洼地有限地接受海相、陆内湖泊、沼泽相碳酸盐、碎屑沉积;中生代以来,受太平洋板块的强烈俯冲,板块与块体的作用加强,挤压隆起和拉张断陷时断时续,形成武夷山、于山、诸广山三条颇具规模的北北东向隆起带与遂川—石城、崇义—会昌、全南—寻乌三条东西向构造岩浆带(图1),并形成极其丰富的钨锡多金属矿产[7-9]。

1.1地层

大面积出露南华纪、震旦纪及寒武纪基底地层,其次为泥盆纪、石炭纪盖层,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地层则零星分布。大体呈一个宽缓背斜,以利村—靖石为褶皱轴,轴向北北西,轴心出露震旦—寒武系组成的基底岩系,两翼出露泥盆—石炭系。震旦—寒武系岩性为灰绿色、灰褐色变余长石石英细砂岩、变余粉砂岩、粉砂质板岩、板岩等,局部见变余砂砾岩层和硅质岩层。泥盆—石炭系岩性为灰白色含砾石英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页岩,石炭系上部以灰岩为主。

1.2构造

位于南岭东西向和武夷山北北东向二级构造单元内,北北东向于山构造—岩浆岩成矿带、崇义—会昌东西向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堆前—盘古山—上杭北西向构造带、宁都—龙南北东向构造带都通过本区,由于它们的相互干扰与复合,区内构造变形强烈,褶皱断裂发育,以基底褶皱、盖层褶皱和一系列近东西向叠瓦式推覆断裂及北西向断裂为主干构造形迹。区内北东向构造自东往西依次为铁山垅—盘古山断裂、黄婆地—庵前滩断裂、长坑断裂。

1.3岩浆岩

因燕山期壳幔作用的影响,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构造发育,花岗岩体广布,与钨有关的成矿岩体出露地表的主要有大埠和铁山垅两岩体,并在深部连成一片,在该远景区各组断裂的交叉部位有隐伏岩突上侵,形成成矿的有利部位,与该区的化探异常、已知大中型矿床相吻合。

1.4矿产特征

矿集区由东往西主要由盘古山—铁山垅、黄婆地—庵前滩、长坑—九窝等三个呈北北东向展布的矿田组成。

盘古山—铁山垅矿田:位于矿集区东部,有已探明了的盘古山大型钨铋矿、黄沙大型钨(铜)矿、隘上层控浸染型钨矿、上坪中型钨矿和白鹅中型钨矿等,及围绕这些大中型矿床的周边还有近百处的矿点。矿化类型主要为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其中以盘古山钨铋矿体延深最大,垂向延深达1 300m,为世界罕见;黄沙钨矿在经过多次勘查工作后,由小型钨矿而一跃成为大型钨矿床,同时在隐伏岩体顶部找到了新的矿化类型:云英岩化花岗岩型钨矿床。

黄婆地—庵前滩矿田:位于本矿集区的中部,呈北北东向展布的“哑铃”状。以夕卡岩型钨多金属矿为特色,兼有石英脉型矿床。矿田广泛分布的地层除震旦—寒武纪浅变质砂板岩外,还出露有众多的晚古生代(主要为石炭纪和二叠纪)钙质岩系。燕山期岩体上侵过程中,自结晶分异形成的含矿热流与钙质岩层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夕卡岩型白钨多金属矿。矿田已知有北东部的庵前滩中型石英脉型、夕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南西部的黄婆地中型夕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及猪栏门钨矿等,围绕矿床的周边还发现有大公坑、龙潭面、东坑、葛藤坳、上洞等二十余处矿点。

长坑—九窝矿田:位于矿集区的西侧,目前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最低,但该区的物化探异常重叠密布,面积广、强度大、峰值高,是该远景区最具潜力矿集区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床(点)主要分布于大埠岩体内外接触带周边,以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为主,主要矿石矿物有黑钨矿、锡石、辉钼矿、白钨矿、黄铜矿、辉鉍矿、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及岩体型铌钽稀有稀土矿等,已知有长坑中型钨矿、东埠头中型钨矿,以及周边分布的九窝、草坪嶂、嶂仔脑、赖坑、才逢寮、小东坑等数十处矿区(点)。

2 “地下室”式钨矿化特征

2.1坑尾窝(下寨)矿区

2.1.1地质概况

区内地层主要为震旦系老虎塘组,地层走向为20°~30°,倾向北西,倾角较陡,局部受断裂作用影响发生褶曲,走向有北北西或近南北,但褶皱构造不明显。岩性由长石石英砂岩、砂岩、粉砂岩及板岩组成,岩石受硅化作用致密坚硬,在板岩、粉砂岩中有时见黄铁矿化或角岩化,见图2。

图2 坑尾窝(下寨)钨矿区地质简图Fig.2 Sketch geologicalmap of the Kengweiwo(Xiazhai)W deposit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按其延伸方向有北北西、北北东与近东西向三组。节理裂隙主要见三组:(1)走向27°,倾向北西,倾角70°,裂隙面不平整,延长较短,密度5~8条/m,充填石英脉;(2)走向85°,倾向北,倾角86°,密度为3~5条/m,裂隙面较平直,延伸较长,有石英脉或高岭土充填,是该区主要的含矿构造;(3)走向310°~340°,倾向南西,倾角55°~76°,充填有石英脉。

矿区仅出露花岗斑岩脉和中粒二云母花岗岩脉。花岗斑岩:呈岩墙产出。分布在下斋南、土地公至坛窝一带,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出露带宽约15~35m,走向延长800m,延伸稳定,两侧围岩见硅化,局部有轻微的混染现象,花岗斑岩表面具绿泥石化。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正长石等,含量15%~35%,熔蚀现象明显。基质为显微花岗结构。副矿物组合较复杂,硫化物含量较多。微量元素W、Sn、Bi、Cu、Pb、Nb、Ta、Tr丰度较高,未见矿化。

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出露宽度6~8m,走向长100m,走向50°,倾向北西,岩石呈灰白色,中粒花岗结构,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少量钾长石等组成,未见矿化。

经钻孔揭露深部隐伏的花岗岩由浅入深为中细粒钠白云母花岗岩、粗粒少斑二云母花岗岩,与变质岩接触面局部见宽约3~4m,似伟晶岩带。岩体内矿物粒度由外向内有变粗趋势,并见有变质岩捕虏体。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呈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含量:石英30%~35%、长石48%~65%、白云母3%,从边缘至中心,石英含量由多变少,钾长石由少变多,岩体边部偏酸性,本期见有石英脉型、岩体型黑钨矿化,同位素年龄值145.4Ma(潭德洪等,小溪幅 [G50E014006]1/50000地质图说明书)。

粗粒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局部见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中粗粒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含量:石英30%~35%、钾长石38%、斜长石18%、黑云母6%、白云母2%。岩体具正常的分异现象,边部出现白云母或二云母,中心为黑云母,未见矿化,同位素年龄值151.7~153Ma(潭德洪等,小溪幅[G50E014006]1/50000地质图说明书)。

根据不同花岗岩之间的侵入接触关系、同位素年龄以及岩石学资料,从早到晚,岩石类型由粗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粒二云母花岗岩→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岩石结构由粗变细,石英含量变化不大,钾长石逐渐减少,斜长石由中更长石变为更钠长石,An逐渐降低,云母类矿物由黑云母变成白云母。

2.1.2物、化探异常场特征

航磁异常:为北西走向的低缓异常,形态不规则,ΔTmax=60 r,ΔTmin=-20 r,一般为30 r,周围伴生不大的负值,沿走向长约 3 km,宽 1 km,面积3 km2。

地磁异常(ΔZ)的特征:异常呈北西走向,长2.8m,宽0.3 km,面积约1 km2,ΔZmax=157 r,ΔZmin=-55 r,一般为50 r,形态不规则,水平梯度不大,地表岩石无磁性。

土壤异常:呈北西走向,长2 km,宽1.4 km,面积约2.8 km2。异常主体展布在东西走向山脊两侧。土壤W、Sn、Cu、Pb、Zn、As、Be异常交叉分布全区,各元素异常显示了一定的浓集中心。以W50×10-6、Sn50×10-6等量线所圈定的范围大致反映了土壤异常的浓集中心位置。

地表岩石异常:异常不规则分布全区,W、Sn、 Mo、Cu、Pb、Zn、As、Li、Be各元素异常显示了一定的浓集中心。以W50×10-6、Sn100~200×10-6等量线所圈定的范围大致反映了异常中心部位。岩石异常的连续性、均匀性及浓度分带特点和土壤异常相同,但元素水平分带有所显示,Li、Be异常在内带,其余元素异常分布周围,As异常在外带。

土壤与岩石异常基本吻合。前者比后者组合元素更加复杂,增加了Bi、Ag、Li、Nb、Y等异常元素,一般含量增加大1~2倍,异常强度也有所增大。

2.1.3石英脉带矿化蚀变特征

地表见有含钨石英细脉50余条,走向分别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倾向70°~85°,主要以近东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少数北西向。地表见有零星民采。石英脉脉幅2~10 cm,走向75°为主,矿脉沿走向见简单的分枝复合、右行侧列现象,沿倾向断续延伸300m,从地表至深部可分为标志带(薄脉带)、细脉带。脉中可见黑钨矿、锡石、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白云母、萤石、锂云母等,浅表石英脉总体表现为脉小黑钨矿富,局部见黑钨矿小砂包,其中黑钨矿多赋存在边部,呈针状、条板状斜交脉壁。黑钨矿的富集与云母镶边发育程度及硅化强弱有关,蚀变强则矿富,蚀变弱则矿较贫,见表1。

表1 矿化蚀变特征Tab.1 Characteristicsofm ineralized alteration

地表岩石蚀变以角岩化为主,其次有硅化,深部隐伏花岗岩具有钠长石化、白云母化、云英岩化。

2.1.4隐伏蚀变花岗岩钨矿化特征

据ZK10202、ZK10203钻孔资料,在深部变质岩区石英脉脉幅未有变大现象,局部出现萤石,硫化物增多,含泥质成分高的变余粉砂岩、板岩角岩化、硅化明显变强,见图3。在41.0m标高隐伏花岗岩顶面与变质岩接触带为一层厚3~4m的伟晶岩壳,在37.0~-8.0m标高下部为中细粒钠长石化白云母花岗岩,主要矿物含量:石英30%~35%、钠长石18%~30%、微斜长石30%~35%、白云母3%。内见黑钨矿化,总矿化厚度45m,单厚最大黑钨矿体厚19.31m(37.0~18.0m),WO3平均0.18%,伴生锡石、辉铋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花岗岩往深部黑钨矿化逐渐减弱,闪锌矿化、辉钼矿增强。在-55~-95m仍可见五层黑钨矿化中细粒花岗岩,其中三层达工业品位,厚度0.62~2.11m,WO30.124%~3.118%。预测本区钨资源量可达大型。黑钨矿化与硅化、云英岩化、白云母化、钠长石化有关,且蚀变越强,矿化越好。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主要为包含结构、熔蚀交代残余结构。黑钨矿呈半自形柱状、星点状被石英包含,大小0.1~2mm;熔蚀交代残余结构一般是黑钨矿等矿物被硅质所交代形成。矿石构造为浸染状构造。黑钨矿和少量硫化物呈星点状较均匀地散布于矿石中。

图3 坑尾窝(下寨)钨矿区102线剖面图Fig.3 Geologicalsection along No.102 exploration lineof the Kengweiwo(xiazhai)W deposit

岩石化学特征:中细粒钠长石化白云母花岗岩SiO2含量75.02%,S值在80.40~83.5之间,Al2O3含量13.07%,属铝过饱和。碱总量6.01%~8.48%,其中 K2O/Na2O为 1.17,TiO2、P2O5、Fe2O3、FeO、MgO含量较典型花岗岩低,MnO接近黎彤花岗岩。

微量元素特征:金属元素W、Sn、Bi、Cu、Pb、Nb、Ta、Tr含量高于维氏值,个别元素富集系数大于50[10]。

岩体副矿物组合较复杂,主要有磁铁矿、锐钛矿、金红石、磷灰石,独居石、铌铁金红石、锆石;蚀变矿物有石榴石、褐铁矿、萤石、金属硫化物及黑钨矿。

2.2黄沙钨矿区

黄沙钨矿是赣南20世纪80年代探明的大型钨矿,由于深部新的脉组及新的矿化类型的发现,从20世纪50年代的小型、60年代的中型至80年代跃升大型,为石英脉型、云英岩化岩体型复合型钨矿床。

2.2.1地质概况

位于盘古山—铁山垅矿田,上坪—盘古山复式背斜东翼,铁山垅花岗岩株的西南端,区内断裂发育,多期次和继承性活动明显,与成矿关系密切。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和第四系。地表有少量的花岗斑岩脉、闪长岩脉和伟晶岩脉,均属燕山早产物,岩浆岩主要为深部隐伏的花岗岩,为铁山垅花岗岩株的西南延伸部分。铁山垅花岗岩主体是由三个相互过渡的岩相带(粗粒似斑状电气石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粒二云母碱长花岗岩、细粒云英岩化白云母花岗岩)组成,岩体已遭受强烈风化剥蚀,在其中心相见有石英大脉(矿脉的根部带)出露,蚀变—矿化较弱。

2.2.2矿床(体)地质特征

石英脉型:黄沙钨矿上部为石英脉型钨矿,呈单脉或脉带赋存在隐伏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大部分产在变质岩中,部分下延到隐伏花岗岩内。内带盲脉只赋存在隐伏花岗岩内,矿脉(带)的分布与隐伏花岗岩体的形态密切相关。矿脉自北向南分8组:樟木林组、北组、中组、青山窝组、芭蕉坑组、南组、南北脉组及内带盲脉组。前5组呈脉带状产出,由芭蕉坑地表的矿化标志带起,在垂向上组成“五层楼”,平面上呈似环状的分带特征,后3组多呈单脉产出,其储量和规模均次于脉带型。全区共有石英脉型工业矿脉(即单脉)282条,平均长187m,最长731m;平均延深127m,最大延深795m。各脉组规模以芭蕉坑组为最大(储量占全区的36%),其次为中组和北组。

云英岩化岩体型:位于黄沙隐伏花岗岩的突出部位—岩钟顶部,云英岩化广泛发育,其上部强烈处形成云英岩型W(Mo)矿体,矿化厚度颇大,可达20余m;矿化较好,最高品位WO31.84%,平均品位WO30.361%,据矿山提供的资料,该类型矿体WO3储量达近万吨,具有较大规模。矿体由云英岩化花岗岩和云英岩构成,产于隐伏花岗岩突起的顶部,呈面型矿化,具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结构。有矿体存在部位花岗岩顶部分带性良好,可见到石英(伟晶岩)壳—云英岩化花岗岩(云英岩)—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数带。在云英岩与围岩接触处,局部见有似伟晶岩(长石、石英)壳发育。往下则云英岩化减弱而钠长石化增强,并有钽、铌矿化。再往深部为电气石锂白云母碱长花岗岩,常见锂白云母交代黑云母,后者随岩体深度加大而含量增多,与铁山垅花岗岩对比可知。再往下应为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10]。

3 “地下室”钨矿化找矿标志

3.1成矿花岗岩标志

(1)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程度高、粒度较细。岩浆分异程度愈高,则W的富案愈强烈,成矿的可能性愈大,反之,岩浆分异程度愈低,则W的富集愈弱,成矿的可能愈小。

(2)花岗岩结构趋向偏细,交代蚀变作用趋强的浅色花岗岩。钾化、钠化、云英岩化发育;酸度高,SiO2往往大于73%;碱质含量高,K2O+Na2O大多数在8%以上,Na/K比值低。

(3)顶部均有似伟晶岩壳。隐伏岩体顶部存在似伟晶岩壳可佐证上覆盖地层的封闭性。

(4)花岗岩及黑钨矿中Nb和Ta含量增高。部分形成钽铌矿化或矿体,黑钨矿中Ta/Nb比值增大,接近1或超过1。花岗岩钠长石化明显,钠长石含量最高可达15%,并交代石英。

3.2成矿围岩标志

(1)隐伏矿床的覆盖地层具有较高的初始W丰度背景。在燕山运动中富W的硅铝质岩石经部分熔融后形成W浓度更高的岩浆并经结晶分异而形成早期富W的花岗岩体。随着结晶分异的进行,岩浆向着富Si、Na而贫K的方向发展。成矿元素W也随之逐渐富集并在晚期达到最高浓度。由于压力下降,岩浆不断上侵,使含水流体从晚期岩浆中分出,并萃取了大量的W和其他元素;又因压力和氧化、还原条件的骤变,使W在岩体顶部富集沉淀而形成“地下室”钨矿床。

(2)上覆盖地层为封闭条件良好、富含泥质成分的变余粉砂岩及板岩。由于岩石孔隙度不同,影响矿液渗透和运移能力,从而控制了矿床的空间位置和矿化强度。含丰富成矿介质封闭条件良好的变余粉砂岩及板岩,虽有极少量通过渗透和运移到接触外带上,形成“五层楼”式矿床,但大量富含成矿介质的气水热液被阻隔,在接触带上往往形成厚度不等的似伟晶岩壳,在伟晶岩壳下形成“地下室”矿床。

3.3成矿构造标志

(1)在成矿期发生过强烈活动的构造周边。区内断裂常是多次活动,性质复杂的断裂带,以有成矿期岩浆-矿液侵入或多次破碎形成复式构造角砾为明显标志,隐伏矿床往往产于两条近平行断裂的中间或下盘隐伏蚀变花岗岩中。

(2)多组交叉出现或呈“米”字型构造的下部。组里小构造具有等距性、对称性和侧列性,大部分已充填石英细脉或云母线。细脉两侧常见云母边,小破碎带中可见少量萤石,预示深部隐伏岩体富含挥发分,具有充足的形成“地下室”矿床的热液。

(3)在岩体边缘凹凸转折部位、小岩株和隐伏岩体侵入内带附近。侵入体的各种接触构造是有利的成矿部位。在成岩成矿过程中成矿元素伴随挥发组分向上、向外、向侵入体前锋方向运移聚集,在岩体边缘凹凸转折部位、小岩株和隐伏岩体侵入内带附近,矿液与先形成的围岩接触加大,物理性质(如由于接触使矿液表面温度降低)、化学性质(与接触围岩发生重熔)的改变,富集于地层中的成矿元素或成矿介质直接参加成矿。

3.4围岩蚀变标志

围岩蚀变是深部找矿的传统方法之一。由地表至“地下室”矿体,围岩蚀变由角岩化、硅化由弱变强。埋深>1 000m时,地表含泥质成分高的变质岩出现弱角岩化;埋深600~1 000m时,围岩具中度角岩化、弱硅化;埋深400~600m时,围岩具强角岩化、硅化、萤石;埋深200~400m时,围岩具强角岩化、强硅化、萤石、锂云母化;埋深0~200m时,围岩具强角岩化、硅化、萤石、锂云母化、黄玉化,并见岩枝侵入穿插。

3.5地球化学标志

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利用“地下室”在成矿期的结晶沉淀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成矿元素组合异常以及L i、F、As、B等矿化剂异常,寻找隐伏矿床。

根据W、Sn、Mo、Bi等地球化学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异常中心以钨、锡、钼、铋为主,中间为铜、铅、锌,外部为L i、F、As、B等矿化剂异常为标志。

4 “地下室”钨矿找矿前景

根据物化探异常背景、地层和构造等有利条件,赣县合龙矿区具有寻找“地下室”钨矿的前景。

矿区位于赣县长洛乡,矿区南东部为长坑钨矿、南西部为赖坑钨矿。地表化探异常具综合异常分带(W Sn BiAs Be Sb三级、Cu Pb Zn Ag二级),呈椭圆形,异常组合元素为W、Sn、Bi、Cu、Pb、Zn、As、Ag、Be、Sb,面积6.4 km2。区内大面积分布有富含钨锡等高丰度值成矿元素的震旦系基底陆缘碎屑岩和泥盆系盖层,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条件。以岩石结构、角岩矿物含量和强度为依据,可分为三个角岩化带:绢云母板岩带、斑点板岩带、黑云母角岩带。

矿区地处区域东西和南北断裂交汇处,受此影响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发育有南北向、北东向、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以前两者为主,且与矿化关系密切。矿化标志带或矿脉即呈北东及南北走向。

距矿区南西侧2 km出露大埠岩基,主体岩性以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少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属高硅、富碱、贫钙镁、SiO2强烈过饱和的酸性花岗岩,岩浆分异程度高,岩石中W、Sn、Pb、Ag等成矿元素是黎彤花岗岩丰度值的数倍至数十倍。另外该区发育有沿东西、南北向断裂侵入形成的燕山晚期小岩脉,主要为花岗斑岩脉和石英斑岩脉,还可见钠长石化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一般含锡含钽。矿区内见含钽锂白云母细粒花岗岩脉,呈南北展布,倾向西,倾角介于55°~80°,倾向北西,倾角略缓,宽0.1~200m,岩脉多在0.5~5m,长几米至数十米不等。

地表石英细脉呈北东走向或近南北向成组成带出现,倾向北西或西。标志带宽度150~200m,矿化范围沿走向大于800m,由云母线或石英细脉近平行展布,脉幅0.002~0.10m。近年通过钻孔揭露,石英脉带往深部变化不大,但深部揭露了细粒白云母花岗岩脉,宽0.45m,见辉钼矿呈星点状,品位0.072%,受工作量限制,未能揭露隐伏岩体。

5 结语

近年,在赣南于都-赣县矿集区应用“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式指导地质找矿,在坑尾窝石英脉型钨矿床深部找到隐伏蚀变花岗岩钨矿体,“地下室”钨矿找矿取得重要突破。笔者认为,“地下室”有利成矿部位应在泥盆系—南华系地层与隐伏岩体边缘凹凸转折部位、小岩株和隐伏岩体岩钟部位,接触带有伟晶岩壳,花岗岩具云英岩化、钠长石化、白云母化;地表见细小构造(部分地表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岩石具不同程度的角岩化、云英岩化;地表具一定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从岩浆活动、构造、地层等方面探讨了“地下室”中其主要控矿因素,通过地表找矿标志有效地指明与确定了“地下室”钨矿的找矿方向。

[1]曾载淋,田幽军.赣南地区钨矿找矿史回顾及新一轮钨矿找矿思考[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6,27(2):94-102. ZENG Zai-lin,TIAN You-jun.The historical review of oresearchingand thenew thinkingof tungsten ore prospecting in south Jiangxi[J].ResourcesSurvey&Environment,2006,27(2):94-102.

[2]王登红,唐菊兴,应立娟,等.“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 [J].吉林大学学报,2010,40(4):733-738. WANGDeng-hong,TANGJu-xing,YINGLi-juan,et al. Application of“Five levels+Basement”model for prospecting deposits into depth[J].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2010,40(4):733-738.

[3]许建祥,曾载淋,王登红,等.赣南钨矿新类型及“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J].地质学报,2008,82(7):880-887. XU Jian-xiang,ZENG Zai-lin,WANG Deng-hong,et al.A new type of tungsten deposit in Southern Jiangxi and the new model of“Five Floors+Basement”for prospecting[J].Acta Geologica Sinica,2008,82(7):880-887.

[4]李水如,王登红,梁婷,等.广西大明山钨矿区成矿时代及其找矿前景分析[J].地质学报,2008,82(7):873-879. LI Shui-ru,WANG Deng-hong,LIANG Ting,et al.Metallogenic epochs of the Damingshan tungsten deposit in Guangxi and its prospecting potential[J].Acta Geologica Sinica,2008,82(7):873-879.

[5]章崇真.内生金属矿成矿规律及隐伏矿床预测方法[J].南方国土资源,2008,(7):35-38. ZHANGChong-zhen.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prediction method of concealed ore deposits in the innermetallic ore deposits [J].Land and ResourcesofSouthern China,2008,(7):35-38.

[6]中国矿床发现史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江西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7]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江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8]朱焱龄,李崇佑,林运淮.赣南钨矿地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9]李诗斌,曾载淋.赣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其钨矿找矿的指导意义[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增):28-37. LIShi-bin,ZENG Zai-lin.The analysis of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inSouthernJiangxi provinceandits guidance significance for tungsten prospecting[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of Technology,2006,(s):28-37.

[10]曾载淋,许建祥,朱祥培,等.赣南地区新一轮钨矿找矿进展[C]//加强地质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南昌:江西赣南地质调查大队,2006:86-90.

M ineralization Feature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ions for the“Basement-typed”Tungsten Deposit in Yudu-Ganxian Ore-concentrated Area

LIHai-pan,LUO Liang,FAN Li-juan,CHEN Jie

(GeologicalProspecting Bureau of Jiangxi,Ganzhou,Jiangxi341000,China)

In recentyears,under the guidanceofempiricalmodel,called“Five levels+Basement”,a seriesofbodytype tungsten deposit in Yudu-Ganxian ore districthasbeen found on the surface of the quartzvein tungsten deposit ofdepth.Research on thegeological conditionsand characteristicsof tungstenmineralization in the exploration are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ore forming rock mass is rich in sodium feldspar and lithium mica granite,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with highmud content isagood sealing condition.The developmentofburied altered granitemining area tend to have weak magnetic anomalies and 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the surface outcrops with different degreeofhornfelsic,greisenization,marks the developmentof"five storey"mineralization belt.

"Basement";rock type tungsten deposit;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prospecting marks;Yudu-Ganxian

10.3969/j.issn.1009-0622.2015.04.002

P618.67;TF041

A

2014-04-08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勘查项目

李海潘(1982-),男,江西于都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资源评价工作。

猜你喜欢
白云母钨矿矿化
江西钨矿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探讨
柚皮苷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
电化学改性对钙离子活化白云母能力的影响机理
共和国“第一国企”助革命成功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白云母/纳米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江西省钨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新疆哈密市沙尔萨依地区钼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矾渣中有价金属的微生物矿化-浮选回收可能性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