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主流媒体网站如何报道英国大选

2015-11-30 10:22姜日鑫王之月彭兰
新闻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党派选区卫报

姜日鑫 王之月 彭兰

2015年5月7日,英国国会下议院举行第56次选举,包括保守党、工党以及苏格兰民族党在内的多个政党参与角逐,结果执政党保守党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压倒性胜利,赢得总共650个席位中的331席,得以顺利组阁。英国的大选每五年进行一次,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将出任首相并组阁。本年度的大选被称为二战以来最难以预测的一次,执政党保守党和在野党工党的支持率一直到5月7日投票之前,都十分胶着。虽然英国的部分媒体在政治立场上会倾向某一政党,但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或者机构能在结果出炉前做出绝对肯定性的预测,大部分选前民调都预测的是工党和保守党将获得差不多数量的席位,但胜利者因为无法超过半数而须和另外一个政党组成联合政府。

正是这样一场充满了悬念的大选吸引了全英国乃至欧洲和世界各国媒体的关注。从各政党前期的宣传、辩论、政策阐释,到选举日的投票、统计、结果公布,再到选举后期的民情反馈、政府组阁等,英国各大媒体都会派出专业团队、留出专门版面和时间进行跟踪性、深入性、全面性的报道。本文遴选了英国最为重要的几家综合性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卫报》(The Guardian)、《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从他们网站上的2015大选专题人手,深入观察其各自的主打交互项目,梳理对此类周期性的大型政治活动、会议、论坛进行网络专题报道的可借鉴之处。

一、BBC网站:实时跟踪选情动态,“私人订制”政策解读

BBC网站的大选专题延续其电视直播传统中注重实效性的特点,将信息的第一时间发布放在首要位置,除了专题上方部分有编辑设置的重点新闻和少量的长篇文章推荐外,剩余部分即全部是名为“最新消息(Latest Update)”的滚动直播版块。另外,BBC由法律规定的公共媒体属性限制,也是造成其消息类新闻较多而分析性文章较少的原因之一。在最主要的滚动直播版块中,实时更新的内容不仅有图文消息,也有BBC电视部门制作的视频,以及从其他网站和社交平台上转载而来的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时间上则一直延续到了选举结果揭晓后的组阁阶段。专题页面整体风格简洁明晰,重点突出。

在专题页面的最上方有一个简易的菜单栏,这其中包含了BBC针对此次大选专门设计的几个交互式项目的入口链接。菜单栏中,排在首位的是“直播(Live)”,点击后进入的是BBC电视部门的联动直播界面。“结果(Results)”和“地方选举(Councils)”也排在靠前位置,分别是此次大选各政党在下议院的选举结果和各地方选举的投票情况。除此之外,还有“选区(Constituencies A-Z)”、“政策指引(Policy guide)”、“民意调查(Poll tracker)”三个相对大型的交互式报道项目。

按照英国选举制度,英国全国被分为650个议会选区,每个选区产生一位下议院国会议员,这些议员不仅仅是在全国性议会工作,更是各个地方居民选举出来的代表,需要为自己的选区负责。而BBC的第一个交互式项目“选区(Constituencies A-Z)”则凸显选举的地方性和贴近性,让读者详细了解自己所在选区的政治现状。

进入到某一选区的专门页面后,可以看到候选议员名单与选区情况简介,查看该选区地理位置并通过互动地图链接到其他选区,以及参与一个名为“看看你有多了解这个选区”的在线测试(Quiz)。这个在线测试共分为九道题,分别为该选区2010年选举的投票率、居民平均年龄、在海外出生的本选区居民比例、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选民比例、成年人中领取求职者津贴的比例、当地平均薪资水平、自认为个人健康状况良好的居民比例、公务员人数比例以及当地平均地产价格,分别对应了英国当代社会中政治参与率、老龄化、医疗、就业、教育、移民、住房等热点问题(图1)。

测试中每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皆为“每一百个当地居民中,猜一猜有多少人是……”,有“你的猜测”、“正确答案”和“全英国平均数据”三个指标,并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呈现。问题回答完之后,会自动得出一个百分制分数,达到76分以上的会被称为“头等公民(First-class citizen)”。这既是对读者是否了解自己所在地区情况的检验,也是一次很好的国情介绍,通过生动直观的数据告诉人们英国当下的现实情况。

BBC此次大选专题报道的另外一个大型交互式项目为“政策指引(Policy guide)”,旨在梳理并解释各个政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做出的竞选承诺,并在他们每一次做出政治声明后进行更新。读者在浏览这一页面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政治议题或者党派进行对比查看。例如,当选择了移民议题后,将出现比较重要的十几个政党关于移民问题所发表的立场和政策承诺,还可以细分查看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与北爱尔兰四个地区有什么针对当地的具体承诺。另外,读者还可以根据兴趣去了解自己关心的政治议题的重要性分析文章,以及任意一个政党在此次大选中做出的所有政治宣言。总之,传统的线性阅读变成了读者的自由选择——一切由个人兴趣决定,不管你是来自哪个偏远的城镇,或是关心社会上较为边缘的议题,都可以通过BBC的网站找到自己的“私人订制”版政策解读。

二、《卫报》网站:深度分析与交互式图表并重

作为英国一家主流大报和数字转型进程中的排头兵,《卫报》网站上对于大选的专题报道在编辑思路上与BBC有较大不同。除了常规的选情直播和政策阐释,《卫报》网站上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更注重深度分析性文章的编排与交互式信息图表项目的设计。

《卫报》大选专题页面包括了“竞选重点新闻”“评论与分析”“政党宣言”“深度报道”“卡通”“视频”等十几个栏目,大选投票日前夕还在显著位置开辟了直播页面的链接。该专题中包含了4个交互式信息图表项目,分别是“民意调查(Polls)”“各党做出了哪些承诺?(What are the parties offering you?)”“民调地图(Mapping the polls)”和“建立联盟(Coalition Builder)”。

民调数据展示是几乎每家媒体网站必做的可视化项目,而《卫报》网站上的民调数据呈现则集合了诸多元素与手段。在“民意调查”栏目中,《卫报》收集了多家机构发布的包括地方选区层面和全国层面的民调数据,综合分析并制成4组交互式图表(图2)。这几组图表分别从不同的时间维度与数据来源进行分类,选取相适合的可视化形式进行对比展示。

第一个交互信息图展现了从大选前一个月里每一天民意调查中各党派得票情况,并用折线图显示了工党、保守党等5个得票较多的党派支持率走势图,当鼠标经过折线某点时会在5个折线图上同步显示该点对应的日期。这一部分还根据相应支持率数字给出了可能组成政府的党派组合,并配上了对各组合的一句话评价。第二个信息图展示了从2014年12月1日到2015年5月6日的选民投票意愿变化,由散点构成,并将主要的党派用折线标示出来。第三组图显示了与2010年大选结果相比每个政党可能出现的席位变化。除了一个包含全部党派的总图之外,还有分别分析工党、保守党、苏格兰民族党及自由民主党的分图。第四个信息图则列出了不同民调机构公布的半年以来每一天的各党派支持率。

《卫报》的第二个交互项目名为“各党做出了哪些承诺?”,也是要为读者提供政党的政策解读。这部分首先通过5个小测试题目去了解读者的年龄、经济水平、家庭状况、生活区域以及所关心的议题,并根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归纳出读者可能最为关心的领域,并同样“私人订制”地呈现这些议题中各党派所制定的政策。如果通过上述方式找不到自己关注的政策,还可以在360项政策中按照议题、党派等维度搜索自己想要的内容。

第三个交互式信息图表名为“民调地图”(图3)。地图中,根据最近的一次民调结果,全国650个选区被标成代表参与大选各党派的不同色块,以直观地体现各党派的支持率情况。读者可以选择“所有选区”,也可以选择只查看“可能改变主意”的选区或是“竞争十分激烈”的选区。由于此次大选相比于之前来说具有地区性竞争激烈的特点,因此《卫报》还特意对比了苏格兰、英格兰北部、东海岸等地区2010年议会和2015年大选民调结果,当鼠标划过某个区域时会出现黑色箭头,标示着该选区所支持党派的变化。

最后一个交互项目是一个互动小游戏——“你能否组建一个稳固的政府?”。由于在大选前舆论普遍认为没有一家政党会获得绝对多数席位而必须和其他党派联合执政,所以很多人都在猜测联合执政背景下的政府将会如何组成。该交互项目中,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包含各党党魁头像的圆圈代表本次大选中参选的各党派,圆圈下方是各党的简称和根据民调预测出的可能席位数。读者可以将这些圆圈拖动到下方的方框中,即模拟将对应党派组成议会。每拖入一个党派,方框左上角就会显示新的总席位数,当满323席时,便可以“组成”政府。至此这个“游戏”还并没有结束。《卫报》网站还会针对被选择的党派组合的稳定性、可行性给出一个总体评价,并给出诸如“不能指望(Dont count on it)”“差不多可行(This is probably a goer)”“很般配(This is a match)”等评价以及具体原因。

三、《每日电讯报》网站:普及基本常识,主打亲民风格

《每日电讯报》网站的大选专题相比于前两家媒体更偏向基本政治信息和选举常识的普及,有大量科普性文章介绍政治专业术语、各党执政纲领、选民如何投票、结果何时出炉等问题。一个较为突出的亮点是,该网站制作了一系列信息可视化动画视频(图4),介绍某一个党派的执政纲领,或是投票指南,或是竞选实时结果,内容丰富多彩,表达简洁明晰,十分“接地气”。

《每日电讯报》网站上的技术呈现不是很复杂,交互式信息图表大都简单易操作,不会像前两家媒体那样丰富,而内容则大都以提问式的标题进行开头,语言风格较为轻松。网站上的交互式项目主要有“我该给谁投票?(Who should I vote for?)”、“什么是悬浮议会?(What is a hung parliament?)”和“结果地图(Election 2015 results MAPPED)”。其中,“我该给谁投票?”包含一个小测试,旨在让读者快速了解自己对政治的愿景与哪个党派更为契合,为他们的投票选择提供依据。具体来说,首先让读者为系统给定的重要社会议题进行排序,并选择自己所在的地区;再在每一个议题的领域内提出一个观点,并针对该观点进行认同程度选择;最后列出各党竞选纲领与读者的接近程度,标示出与读者观点匹配度最高的政党。

四、三家英国媒体带来的启发

(一)用适合的方法解释数据

在对政治大选进行报道时,最重要的是选前民调数据的展示。而对这类涉及多段时间、多个主体、多种来源、多种计算方法的复杂数据,不同的媒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取舍,选择最为适合的呈现手段。例如BBC的民调数据信息图表中,网站读者可以进行选择的唯一指标就是时间,在“一年”、“半年”和“一个月”三个时间长度中选定一个后,通过拖动时间轴来查看五家主要政党的支持率变化折线图。整体数据呈现较为精简,对不同政党的支持率变化及比较则一目了然。相比之下,《卫报》的民调可视化项目则显得较为复杂,用到了各种数据呈现形式,并把不同时间段的党派支持率变化与联合执政可能性、各党派席位可能出现的变化、不同民调机构的数据内容进行融合,更加丰富的同时也增大了理解数据、展示数据的难度。

在民调的数据来源方面,各家媒体大都是通过计算多家民调机构和公司的平均数据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英国,比较著名和权威的民调机构包括ComRes、YouGov、ICM、Ipsos MORI、Opinium、TNS-BMRB、Survation等,BBC的大选专题上对这些民调数据来源的调查问题、调查途径、样本容量等情况都有分别介绍。虽然《卫报》的数据来源与BBC基本重合,但是由于不同媒体的编辑部会有不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导致各家媒体呈现出的民调结果也会有所差别。

世界各国的政体与国情各不相同,各个媒体的报道目的与编辑思路也有所差别,所以很难找出一个公认的标准模式供所有的数据新闻工作者使用。最重要的便是为自己想要呈现的数据找到相适合的分析与可视化方式。

(二)以贴近性的原则解读政策

不管是在激烈的大选期间,还是常规性的政治会议中,往往会出台一系列宏观政策,而普通民众却很少会把自己的生活与那些看似“高大上”的政治宣言或者法律法规联系起来。在此次英国大选三家媒体的实践中,共同拥有的一个思路就是将相关政策和数据分解成具体条目,让每一个读者感受到这些政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卫报》网站上的“各党做出了哪些承诺?”交互式项目,读者像玩网络游戏一般去选择自己的身份,系统则会根据这些选择来推送相关的政党竞选承诺,从而为读者进行政策对比与做出最终选择提供便利。

而《每日电讯报》将政治新闻卡通化、亲民化的报道风格在国内外也都有所尝试,国内类似复兴之路工作室、网易新媒体实验室等新闻制作团队也在努力开发这种类型的作品。轻松、幽默、精简的作品风格一改政治新闻在人们心中神秘、严肃的刻板印象,往往会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

同样,我国每年的地方两会和全国两会也会出台很多与普通民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政策等,不妨借鉴英国媒体的思路,以读者为中心,以贴近性为原则,拉近每个普通人与政府宏观政策之间的距离。

(三)普及政治常识与国家国情

在此次英国大选中,政治和媒体精英们都在试图用各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选举投票。英国议会选举委员会在社交网络Facebook上特地开辟了大选专页,鼓励选民投票,特别是希望能提升年轻一代对政治和选举的兴趣。而英国一家智库还针对18-24岁年轻人投票率过低的情况提出应强制公民在18岁成年后第一次投票必须参加,引发了一阵热议。不仅是在英国,民众对政治的参与率下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情况。

英国媒体在今年的大选中则是做足“基本功”。除了前文提到的通过各种交互手段与亲民的可视化风格拉近读者与政治之间的距离,他们还特别重视向受众普及选举知识与政治国情。例如BBC就在大选专题中专门推出了名为“现实考察(Reality Check)”的二级页面,来普及与选举、政府、议会相关的基本知识。在大选前一天的5月6日,“现实考察”页面中就主推了几篇分别名为《政治宣言背后的真相》、《2015年大选常见问题》、《选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年轻选民参与大选之中》的系列解释性文章。而《每日电讯报》网站上此类知识普及型的文章、图表、视频作品更为常见,表现形式也更加直接,包括了去哪投票、怎么投票、选票怎么计算、结果何时公布等涵盖大选方方面面的问题解答。

为了在最大程度提成年轻选民与读者的兴趣,这几家媒体网站还都不约而同地添加在线小测试(quiz)的元素,一方面作为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读者国情知识的一次检验。另外,几家媒体还特别重视社交网络的运用,不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政策解释与推广,还把社交媒体的消息源列为选情传递的重要来源之一,纳入网站直播页面的联动平台上。

除了本文提到的几家比较有代表性的英国媒体网站,其他一些媒体例如《金融时报》、《镜报》、天空新闻网以及Buzzfeed等也都推出了特点鲜明的大选专题报道。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媒体来说,在报道大型政治活动与会议时,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适合本国国情和受众兴趣的政策解读方法与数据呈现方式,真正让自己的读者可以感受到国家政治与个人生活的贴近性。

猜你喜欢
党派选区卫报
甘利明为何能“复活”?
《卫报》“AI撰写文章”被指哗众取宠
抗战时期《中国农村》杂志探析
“自拍杆”
诗人结社与党派分流
三大特别政党
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