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借鉴江浙先进经验 助推河南建筑业改革发展

2015-12-01 23:02孟白
科技与创新 2015年21期
关键词:政策支持建筑业管理体制

孟白

摘 要:河南省建筑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河南省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当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河南省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困难,有效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快推进河南省建筑业的改革发展,努力实现从建筑业大省向建筑业强省的跨越。

关键词:建筑业;转型升级;政策支持;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1.036

1 河南省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虽然当前河南省建筑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由于20年前形成的对建筑企业和建筑市场的管理模式以及建筑企业自身的一些因素,目前河南省建筑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急需加以研究、解决。

1.1 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长期以来,在河南省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省政府虽然也多次强调建筑业对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也相继制定了一些支持政策和文件,但相较于江浙等建筑业发达省份而言,河南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大,对建筑业的重视程度相对还不够。尤其是自2007年以来,河南省在建筑业发展上还未出台以省委、省政府为名义的相关政策性支持文件,未编制过全省建筑业总体规划、发展计划和相关规划,未组织过由省政府领导参加的推介会、展销会,也未制订过以省政府名义表彰、奖励、命名建筑业之乡等激励措施。这是河南省建筑业发展较为缓慢、落后于江浙等省份的根本原因。

1.2 建筑企业发展负担较重

负担过重是河南省建筑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据调查,当前在我省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建筑企业既面临着沉重的税收负担、名目繁多的保证金,又存在着融资困难、拖欠工程款等现象,致使建筑企业发展困难重重,负担较重。以所得税为例,目前河南省建筑业所得税是按照2.5%的比例征收,而同期江苏省所得税征收比例仅为1%.由于河南省所得税征收比例比较高,致使河南省出省建筑施工企业不愿回省内缴纳所得税。据粗略估计,每年仅所得税一项,全省流失税源就高达20多亿元。

1.3 转型升级比较缓慢

转型升级是建筑业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目前,河南省建筑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其主要在于转型升级比较缓慢。河南省很多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和技术专利较少,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较落后,施工现场管理粗放,生产方式仍然主要靠拼人力、物力、设备,仍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发展低级阶段,未能建立以高新技术和雄厚资金条件为基础的集约型管理模式。部分企业管理的核心层思想仍停留在原来的管理模式上,对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敏感性不够,缺乏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产业链延伸、跨行业发展等意识。

2 先进省份推进建筑业转型跨越的经验

江浙两省是全国建筑业发展的大省、强省,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两面旗帜。湖北省是全国建筑业发展的后起之秀,发展势头强劲,其发展经验具有启示意义,特别是政府在推动建筑业做大做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1 政府高度重视

领导重视是江苏、浙江和湖北等省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促进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江浙两省制定了“十二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总目标,编制单项建筑业发展规划,编写建筑业发展报告,加强宏观管理。江苏省每年以省政府的名义在省外召开一次展示会,介绍本省建筑业的发展情况,推荐本省建筑企业,鼓励本省建筑企业到外省市投资;浙江省则采取省政府主推,从省政府做起,每五年召开一次由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全省建筑业发展大会,主要研究全省建筑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湖北省提出了“要推进建筑业向万亿元产业迈进”的战略目标,制定实施了做大产业集群、做强规模企业的“双轮驱动”举措,并在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

2.2 创新管理体制

为促进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企业,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营造宽松环境,江苏、浙江和湖北省政府均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工作重点,成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建筑业管理总站,为副厅级全供事业单位,下设5个办事机构,40名全供事业编制,负责管理全省18 000多个建筑企业;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建筑业发展管理局,为副厅级全供事业单位,26个事业全供参公编制,3个驻外办事处,负责管理全省8 000多家建筑企业;而河南省住建厅建管处作为全省建筑业发展的主管部门,只设了一个建筑业管理处,8名公务员,协调管理着全省10 400家的建筑业企业、723.88万建筑业从业人员,稍显力不从心。

2.3 破除发展瓶颈

职称问题、资质问题和资金问题是建筑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瓶颈问题。为促进建筑业企业的发展,三省均把解决职称、资质和资金等瓶颈问题置于突出位置,全力加以解决。对于职称问题,三省政府规定,对获得国家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和省级工程项目奖的项目经理,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职称,对于正常申报高级职称者,外语不作要求;对于资质问题,三省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增项提质;对于资金问题,三省各级政府每年举办银企对接会和授信签约活动,促进银企合作,督促金融部门解决建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业绩优良、信誉较好、还贷能力强的建筑企业,还可增加授信额度或实行优惠贷款利率。

2.4 促进转型升级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是推进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和保障。为促进建筑业的发展,三省均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引领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全力推进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将保障性住房作为推动建筑工业化的重点项目,引导企业通过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式施工形成建筑工业化生产和施工能力,培育一批工厂化企业;高度重视建筑业信息化工作,例如江苏省建设厅成立了信息化委员会,制定和实施了特级建筑企业信息化标准,并以中南建筑企业集团信息化标准为模式,搭建了以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为基础的信用管理平台,并进行成本管理、日常信用管理等工作。

3 推进河南建筑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对策

推进河南建筑业转型跨越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共进,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全力支持建筑业发展

把建筑业强省作为河南省发展的主导战略来抓,尽快编制和出台加快建筑业发展、打造建筑业强省的意见,加快制订全省建筑业发展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成立高规格的建筑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兼任,成员包括住建、发改、财政、税务、人社、金融、科技、国土、工商、统计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下设办公室,专职负责我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制订、规划编制以及相关问题的协调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制订和出台河南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全力促进河南省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2 推进建筑业改革创新

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契机,全面推进建筑业的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发展、谋跨越;积极借鉴江苏、浙江、湖北等省份建筑业的先进经验,创新建筑业管理体制,适时成立河南省建筑管理局(副厅级单位),主要负责全省建筑业的管理工作;深化审批制度的改革,依法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坚持“应减尽减、应清尽清、应备案事项决不审批”的原则,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从建筑业实际和市场形势变化出发,积极推进职称评定制度改革,调整完善企业资质、评价认定政策,加快定额调整力度,着力营造建筑业发展良好环境。

3.3 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

从做大做强我省建筑业这一目的出发,加快制订和出台相关政策,切实减轻我省建筑企业的负担。比如,对于税负过重的问题,要积极出台相关扶持建筑业的税收政策。对于各类名目繁多的保证金问题,住建部门应出台有关政策,探索建立综合保证金制度,减轻企业负担;鼓励采用银行保函作为保证金形式,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对于重点扶持的骨干企业,实行统一缴纳投标保证金扶持政策,例如由省级主管部门或建筑业协会对骨干企业收取一定额度的投标保证金作为押金,骨干企业在本省范围内投标不用再按单个项目分别缴纳投标保证金;制定保证金信用浮动制度,例如对于评为省“守合同、重信用”和重点纳税大户的本地信誉良好的建筑企业,应免征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3.4 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针对当前我省建筑业转型升级缓慢的实际情况,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全力解决。主要举措有:①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建筑业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②积极推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向建筑业的上下游领域延伸;③引导企业多元化经营,鼓励建筑企业与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兼并重组,帮助企业进入公路、铁路、隧道、机场、城际铁路等领域;④积极支持建筑企业申报专业资质,鼓励企业向市场前景广阔的环保、园林绿化、古建筑、建筑智能化、装修装饰等特色专业方向发展;⑤积极推进建筑业企业产业化发展,引导建筑企业进入建筑产业化领域,占领建筑业发展的制高点。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政策支持建筑业管理体制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2018年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3.8万亿元
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研究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煤炭污染治理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