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低碳旅游物流发展策略

2015-12-01 07:22白海霞
物流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运输物流旅游

普 荣,白海霞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99)

PU Rong,BAI Hai-xia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Lijiang 674199,China)

旅游城市环境不仅承载着常住居民的生产生活,还要承载大量涌入的旅游者食住行游娱购等各方面的消费消耗,其资源、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非旅游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量旅游人流的涌入必然带来物流的兴盛,据统计,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2000~2010年年均增长22.1%[1],旅游城市更不止于此,高油品消耗与高气体排放的物流业因其对气候环境的严重破坏成为以优美环境为主要旅游吸引力的旅游城市发展旅游的极大威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旅游物流,正是发展旅游业与物流业矛盾的综合点,是旅游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旅游城市低碳旅游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政府缺乏系统化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企业由于缺乏动力机制,积极性不高;公众认知初浅,切实可行的低碳旅游物流系统亟待建设。

1 策略分析

1.1 建立多方共营的低碳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以“政府主导,企业力行,社区支持,游客参与,全民主体”的低碳管理体系。

除现有各种形式的补贴和政策倾斜外,旅游城市政府机构首先可以参考欧美已有经验建立低碳旅游物流绩效考量指标体系,逐步将碳绩效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碳排放视同商品,减排就意味着节约资金,无疑将会极大地激励旅游企业发挥积极主动性,使其由原来的被动地位变为创新主体,主动关注低碳技术,结成低碳联盟,推广交流节能减排技术,推行低碳旅游方式、编排经典低碳旅游线路。同时,旅游企业在践行低碳的过程中,也必然重新审视和评估低碳的价值,低碳不仅意味着精益和减少浪费带来的收益提高,更意味着企业形象的提升,整条供应链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增强,从而更加坚定其发展低碳旅游物流的战略信念。

旅游城市众多社区居民并不是发展旅游的受益者,却要承受因为发出旅游所带来的拥堵、噪音、垃圾、污染等诸多负面结果,难免对旅游抱有排斥态度。发展低碳旅游物流,正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社区居民展开宣讲教育,唤起、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一方面,从自身做起,支持配合政府和旅游企业开展低碳行动,创建绿色社区;另一方面,加强对身边旅游企业和旅游者行为的监督,杜绝不文明旅游现象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在旅游城市各方的旅游宣传中,灌输给游客“负责任旅游”观念,使其认识到旅游地的自然、生态、文化不仅是当地,更是全人类不可复制和再生的宝贵资源。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理性消费、清洁消费、低碳消费,“不是剥夺、而是分享”的行为表现,不仅是自身修养素质的体现,更是对旅游地环境和社会发展应负的责任,是对当地人文自然的一种尊重和保护。

1.2 构建低碳旅游物流系统

1.2.1 绿色采购。酒店、餐饮是旅游业中采购力最强,也是最为耗材耗能和产生碳排放的企业,因此,应从其源头——采购上加以控制。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建立重视环境指标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将供应商是否通过ISO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供应商是否采用绿色生产、绿色物流,供应商有无环境违章的不良记录等纳入评价指标。只有树立环保意识、强化环保教育、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和树立绿色品牌的供应商,才能被纳入旅游采购源。

1.2.2 低碳运输。旅游中涉及的服务都依赖交通运输,据统计,在整个旅游费用中交通费用大约要占三分之一[2],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中,交通运输约占14%,由此可见,低碳运输应是发展低碳旅游物流的最重要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采用清洁能源车辆。通过采用电能、氢能、燃料电池、乙醇燃料、生物柴油、天然气等新能源或洁净能源运输车辆,柴油汽车加装颗粒物过滤器,景区景点内尽量使用电瓶车等手段,既可以节约燃料费用,降低运输成本,又能够降低车辆的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减少由此带来的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

(2)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最大好处就是通过搭配组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达到碳排放最少和效率最高的效果。据调查结果显示,各种运输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分别为小轿车52%,货运汽车31%,航运6%,铁路3%,航空3%[3]。在运输旅游物品过程中,干线运输尽量采用铁路、航空或水运,支线运输利用公路,形成公铁、公空、公铁海、空海公等联运方式,既能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又能减少拥堵、减少排放,减少噪音,实现环境效益。

(3)创新运输方法。在国外,德国已为货物运输开辟地铁线路,研发出一种新式商品存储和取货设施——24 小时储物塔,可全天候工作,通过电子手段自动通知顾客物流信息[4];日本一种超级生态船将于2030年投入使用,这种船的碳足迹将比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集装箱运输船低69%[5]。借鉴先进国家的方法,除了使用甩挂运输、第三方物流、多式联运等常用的方法外,还应进一步尝试从提高载运工具能耗效率与能源结构和优化运输组织方式两方面创新旅游用品运输方法,推进现代综合运输发展,实现物流运输低碳化。

1.2.3 合理仓储。物流系统中,仓储所占比重仅次于运输,居于第二位。合理的仓储对于低碳旅游物流的实现也至关重要。除了一般的旅游用品外,旅游商品一般具有品种多、批量小、季节性和地域性强、包装精美的特殊特点,并常常是旅游地特色与文化的体现。根据这些特点,可以从以下途径发展低碳仓储。

(1)外包。旅游企业一般不需要保持大规模库存,自营仓储不仅需要较大投资,而且需要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自营仓储缺乏一定的柔性,专业性的缺乏也会导致存储带来的过期、变质、破损、搬运等风险性增加,仓库本身又对电能、建设、钢材等产生大量消耗,因此旅游企业可以考虑将仓储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的仓储。3PL 能够根据旅游企业自身特征和要求提供专业化的高效、经济、准确的高水平储存服务,利用不同旅游企业淡旺季仓储需求互补提高仓库利用率,集中运输降低运输成本,节约人力资源雇佣与培训费用,通过科学库存管理、高标准专业化的搬运降低库存费用,减少物资消耗。

(2)仓库合理选址,节约资源,低碳操作。即便旅游企业有必要自营仓储,也要综合权衡仓库选址与仓库数量,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仓库数量,并考虑仓库选址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筑上,尽量采用环保低耗材料,减少建筑资源消耗;布局设计上,合理分区、优化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操作上,采用低碳高效的物料搬运设备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利用循环料箱和周转箱,缩短搬运距离,合理装卸搬运,提高作业效率。

(3)研发现代仓储技术。除了具有一般性的旅游用品外,对于较为特殊的旅游商品,由于它通常是旅游地特色和文化的体现、地域化特色明显,很难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和储存,加之品类多、批量小、材质不一,复杂程度增加。因此有必要针对以上特点,研制开发旅游商品的仓储技术,使得旅游商品在储存、保养、包装、分拣、信息等方面更加低碳高效。

1.2.4 环保包装。目前,旅游行业主要是涉及购物商店出售的各种旅游纪念品和酒店采购的旅游用品包装,应用较广的包装材料主要是塑料、纸、玻璃、金属及复合包装,这些包装材料的生产,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不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还会在生产过程中和使用后产生众多污染物,因此,包装应遵循6R 原则,即轻量化(reduce)、可重复(reuse)、可回收(return)、拒绝非生态材料(refuse)、可循环(recycle)、可降解(degradable)。因为无论是商品包装还是运输包装,主要是起到保护作用和便携作用,对购买者并无太大实际使用价值,对商品包装应尽量简化,对运输包装应重视标准化和集装化,减少包装材料的浪费,并注重材料的回收、重复利用。旅游地还可开发特色包装,如旅游土特产,可采用可食性材料的小包装,如茶叶、天麻、三七、鲜花饼;旅游工艺品,采用大自然取材、手工制作包装,如粗棉麻、纸制、草编等,既低碳环保,又能够凸显旅游地特色,提升旅游地形象。

1.2.5 节能体系。根据旅游城市自然气候特征,在旅游景点景区、酒店、购物商店、娱乐场所等的照明、电器、厨卫、空调、洗浴、交通、光电景观等的建设使用上,制定关于节能、环保、降耗、营销的新标准,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新技术,订立节能减排的员工培训管理、客人宣传教育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建立起“节能减排”和“减污降耗”的节能体系。

1.2.6 逆向循环。旅游是高强度排放垃圾的活动,由于游客会把垃圾丢弃到足迹所到各处,因此旅游垃圾具有范围广、分布散、难收集的特征。从垃圾构成看,多是有机垃圾(如餐厨垃圾、粪便)、废弃塑料包装(如饮料瓶、塑料袋)、一次性用品(如酒店报纸、纸巾)等,对于这些垃圾,不应一概丢弃,而应分类处理,能够回收的,加以回收再利用,既节约社会财富,又可以减少再生产必然导致的碳排放;不能够回收利用的,也应该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以免随意堆放造成破坏景观,占用土地,污染土壤。

2 结束语

当然,发展低碳旅游物流的途径多样,除上述各种外,增强信息化、创新新型技术手段,发展物联网技术、利用第三方物流,建立低碳物流园区,提高标准化,加强高素质复合型旅游物流人才的培养均为可行性手段。

[1]刘宝亮.我国物流费用GDP 占比比发达国家高一倍[N].中国经济导报,2011-03-24(B03).

[2]陈娜.第三方物流发展领域的探索[J].经济师,2004(11):278-279.

[3]瑾湖.羁绊低碳物流现象TOP10[J].中国储运,2010(3):39-40.

[4]Zsolt Istvhn.Erno Garamvolgy Reverse Logistics andManagement of End-of-life Electric Products[C]// ISEE 2000 Proceedings of the 2000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U.S.:IEEE,2000:15-19.

[5]范璐.低碳物流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8):46-51.

猜你喜欢
运输物流旅游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旅游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