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曲异工”之妙用

2015-12-01 15:02曾伟吴广平
艺海 2015年11期
关键词:配器流行歌曲

曾伟+吴广平

〔摘要〕经典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有许多配器版本,大体可以分为“西洋范”配器、“民族风”配器、“中西合用型”配器三种类型。“西洋范”配器版本以邓丽君、王菲的演唱版本为代表,伴奏乐器邓版以钢琴、吉他为主,王版以钢琴、弦乐为主,呈现出高雅时尚的西洋情调;“民族风”配器版本以罗海英、龚琳娜的演唱版本为代表,伴奏乐器罗版以二胡、埙为主,龚版以古筝为主,呈现出古典传统的东方风味;“中西合用型”配器版本以谢霆锋、张远的演唱版本为代表,伴奏乐器谢版以大鼓和长号为主,张版以京胡和钢琴为主,呈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配器

配器是流行歌曲构成要素之一,它是一首歌曲演唱前的再创作。一首歌曲的配器,将影响其主题思想的表述、音乐气氛的渲染以及音乐风格的确立。正如黄晴葵在她的论文《〈月亮代表我的心〉不同版本的伴奏配器形态》中所说:“同一首歌曲可以使用不同的伴奏配器形态,这样可以使歌曲焕然一新,注入新的活力,赋予歌曲不同的时代风格,给听众以耳目一新之感。”[1]

《但愿人长久》(亦名《明月几时有》)是一首经典流行歌曲,原唱是邓丽君,后被王菲、张学友、谢霆锋、龚琳娜、罗海英、张远等多人翻唱,因此它具有多个不同的配器版本。其中邓丽君、王菲演唱采用钢琴加电声方法,风格类似酒吧轻音乐;而罗海英、龚琳娜则采用民乐伴奏,乐曲较具民族风格;谢霆锋及张远则更多采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手法,风格带有New age music(新世纪音乐)特点。细致分析《但愿人长久》不同配器版本,仔细体会在不同的配器创作下,同一首歌曲主旋律塑造的不一样的音乐形象,确立不一样的音乐风格,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配器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更好地体会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西洋范”配器

西洋乐是当代流行歌曲配器中最常采用的乐器,其音色高雅而又时尚,符合现代大多数人的欣赏品味。在《但愿人长久》的多个演唱版本中,笔者认为,最为经典的当属“亚洲歌姬”邓丽君与“华语乐坛天后”王菲的版本。两个版本都主要采用西洋乐器伴奏,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也因伴奏乐器及编曲不同而造成了差异。

《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曲于1983年由梁弘志谱曲,收录于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邓丽君是《但愿人长久》这首经典歌曲的原唱,此后的多个歌手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翻唱。邓版《但愿人长久》配器主要采用西洋乐器,“洋范儿”的配器加上邓丽君的完美演唱,在那个流行歌曲刚刚起步的年代,无疑成为一曲站在时代巅峰的佳作。

邓版《但愿人长久》曲式结构:前奏+A+A1+B+B1+间奏+B+B1+尾声。这首歌曲前奏采用纯钢琴弹奏,钢琴优美的分解和弦抒情流畅,为全曲奠定了温柔甜美的基调;前奏后部分加入弦乐铺垫,弦乐音色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优美的音色加上具有歌唱性的旋律把歌曲“但愿人长久”的情绪表达得恰到好处,意境优美而又略带伤感;从A1段开始,伴奏采用吉他弹奏低音,增强了配器形态横向的线条性,弦乐和吉他交替演奏,使音乐显得充实、流动而没有停顿感,弦乐音色和谐、演奏流畅,显得柔美,而吉他音色较清脆、节奏跳跃,加强了歌曲的律动;进入B段后,钢琴伴奏织体由分解和弦转换成柱式和弦,从听觉上加厚了伴奏织体;自B段末尾至B1段,加入管乐吹奏,与人声相互呼应。歌曲的配器层层递进,不管是从乐器种类还是从伴奏织体上,都将伴奏层层加厚,推动着歌曲进入高潮。这首歌曲主要运用西方乐器进行伴奏,打破了以往歌曲伴奏的形式,是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元素的完美融合。作为流行乐坛的“亚洲歌姬”,邓丽君倾心为人们演绎着这首渴望“千里共婵娟”的曲目,加上钢琴、吉他等配器的完美合作,无疑为人们展现出了一场现代与古代结合,流行与古典交融的听觉盛宴。这种氛围的营造与内心思想的融合便是古典元素在流行音乐的运用中所达到的效果,也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王菲版本的《但愿人长久》是1995年王菲向邓丽君致敬时翻唱,此版本由Alex San编曲,收录于专辑《菲靡靡之音》。王菲用她“空灵”的嗓音,赋予了这首歌曲不一样的感情色彩。

王菲《但愿人长久》曲式结构:前奏+A+A1+B+B1+间奏+A1+B+B1+尾声

歌曲从前奏到尾声,伴奏乐器与织体都没有明显变化,层次感不强,正好与王菲慵懒、平缓的演唱特色相呼应。整首歌曲一直采用轻盈的弦乐加上唯美的钢琴伴奏,只在A1段加入一些不明显的贝司低音,伴奏平缓匀称,贝司音色不突出,搭配王菲平稳温和的气声唱法,使歌曲似乎演绎于云雾缭绕的半空之中,为歌曲营造了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使听众在欣赏时容易暂时忘记苏轼原词中思念亲人之痛,沉浸在歌曲为我们营造的舒适的音乐环境之中。王版《但愿人长久》配器的另一大特点便是配器演奏极富旋律性,相对更加独立,间奏时钢琴运用八度进行弹奏,旋律轻盈、空旷而富于歌唱性,即使单独听伴奏,也是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

两位“歌后”虽演唱的是歌词与主旋律都相同的歌曲,配器上也都主要采用西洋乐进行伴奏,但在配器选择及编曲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在配器层次上,邓版伴奏层次感相对较强,使歌曲情感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而王版伴奏层次感相对较弱,与王菲平缓、慵懒的演唱特色配合得天衣无缝,但比较而言,又缺少了邓丽君演唱的感人至深。两人虽都采用钢琴伴奏,但邓版的钢琴一直运用分解和弦与柱式和弦为人声伴奏,节奏单一、平稳,旋律性不强;而王版的钢琴相对更独立,更富旋律性,节奏更加丰富,可听性更强。邓版吉他伴奏中规中矩,节奏型单一;而王版吉他伴奏富于变化,灵活性更强。在和声上,邓版和声运用简明,采用的是西方大小调功能性和声;而王版和声丰富,运用多种不同功能的和弦,且加入了大量和弦外音,如在尾声处,两个版本的伴奏旋律都采用钢琴以琶音的形式弹奏主和弦给乐曲以结束之感,但邓版仅仅弹奏主和弦的三个组成音;而王版除了弹奏三个基本音外,还加入了“re”这个经过性和弦外音。此外,由于当时录音技术的欠缺,邓版伴奏相对独立,与人声的搭配似乎不够融洽;而王版伴奏和人声显然已水乳交融,融为一体。比较而言,邓版的配器手法在如今的流行乐坛虽带有一定的时代感,但在那个年代,这首歌曲确是走在时尚的前端,直到如今仍是无可替代的经典。

二、“民族风”配器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在现代歌曲配器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采用民族乐器进行编曲配器已经成为歌曲创作一种重要方式。在歌曲配器中应用民族乐器,能够反映歌曲的民族特色,增强歌曲的民族色彩,通过时尚流行的音乐艺术重新阐述民族文化,向听众展示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在《但愿人长久》的多种翻唱版本中,运用民族乐器进行配器以罗海英和龚琳娜各自的演唱版本最为突出。

罗海英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收录于专辑《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曲配器运用多种民族乐器,凸显了音乐的内容与风格,个性化的音色为流行音乐增添新的色彩,给人以古香古色之感,同时也推动了流行音乐“民族化风格”的创作。

罗海英《但愿人长久》曲式结构:前奏+A+A1+B+B1+间奏+B+B1+尾声。歌曲前奏主要运用埙吹奏歌曲的主旋律,古琴在每一句末尾进行点缀,同时运用细腻清脆的打击乐与埙柔软绵长的音色进行对比,丰富了前奏的音色,这些古韵味儿浓厚的乐器,宣示着歌曲古朴高雅的艺术化倾向。进入A段后,加入古筝刮奏,更加丰富了歌曲的古典美。在B段末尾,二胡进入,演奏主旋律,二胡音色圆润柔和,优美动听,其与人声相近似的乐音,在歌曲中与人声一唱一和,相互呼应,使歌曲显得更加柔美和谐。歌曲将A、B两段演绎完后,加入由歌曲引申而来的派生性间奏,延伸歌曲的乐意,依靠器乐演奏使歌声未尽的情感得以完善。乐曲采用古筝刮奏和古琴进与退的演奏结束,优美流畅的古筝和沉静古朴的古琴升华了乐曲古风古韵的特色,令人荡气回肠。这首乐曲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都运用了古筝刮奏或古琴进与退的弹奏连接,使整首乐曲的完整性、流畅性极强,作品一气呵成,让人回味无穷。

龚琳娜版本的《但愿人长久》演唱于2013年10月11日江苏卫视的节目“全能星战第1期———摇滚之夜”,在前人缠绵悠长曲风的基础上,龚琳娜突破传统,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见的摇滚版《但愿人长久》。

龚琳娜《但愿人长久》曲式结构:前奏+A+A1+B+B1+间奏+A+A1+B+B1。这首乐曲配器虽然运用了中、西乐器,但旋律演奏只采用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唱腔中也融入了中国戏曲唱腔,体现了龚琳娜把中国民族元素融入现代流行音乐的愿望。这首歌曲前奏采用古筝演奏旋律,加入鼓点节奏,一开始便使人对民族乐器印象深刻,但整首乐曲的风格又颠覆了原来人们对于古筝婉转、典雅的印象,用古筝配合打击乐,演绎出了一曲“豪放派”的《但愿人长久》。虽然龚琳娜用摇滚曲风演唱的这首歌曲,没有被大多数听众所接受。他们认为,苏轼虽是豪放派的词人,但不代表他没有婉约派的作品,将《但愿人长久》演绎得如此豪放,不符合苏轼这首词的风格。但也有人认为,豪放派词人的词,就该这么演唱。无论如何,龚琳娜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完全不同风格的《但愿人长久》,丰富了这首歌曲,同时也为民族元素融入流行歌曲前进了一大步。

这两位歌手在配器方面虽都主要采用民族乐器,但呈现给听众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歌曲风格,一种古典高雅,另一种却豪放洒脱,这充分体现出了不同的配器、不同的配器形态会呈现给听众完全不一样的歌曲风格,因此在给歌曲配器时,要充分考虑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适合营造的意境,才能完美地完成这次演唱前的再创作。

三、“中西合用”型配器

中西乐器合用也是现代流行音乐中一种较常见的配器方式,西洋与民族的结合,既有利于将中国民族乐器活跃于流行音乐的舞台,又能让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以编配出更加动听的音乐。谢霆锋和张远各自演唱的《但愿人长久》便是采用了这种配器方式。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上,谢霆锋、容祖儿合唱《但愿人长久》,用这首歌曲向世界华人呼唤统一,表达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不可分割的骨肉亲情。

谢霆锋版本《但愿人长久》曲式结构:前奏+A+A1+B+B1,歌曲将A1与B1的歌词改成与A、B歌词相同,而省略了原词中上阕的后半部分和下阕的前半部分。

这首歌曲前奏采用长号等西洋乐器,开场便营造了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进入A段后,加入中式大鼓作为打击乐,从男声演唱的A1段开始,又加入西洋吹管乐伴奏。整首乐曲主要运用西洋吹管乐与中国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大鼓作为节拍骨架,稳定着整个乐曲的节奏框架,同时是整首歌曲气氛的基石,让整场演出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西洋吹管乐主要演奏旋律声部,伴奏乐器音色洪亮,气势恢宏,使这个两人的演唱在大型的晚会上并不显得单薄。虽然整首歌曲所营造的气氛已不是苏轼原词中所营造的意境,但这首歌曲的配器既符合当时晚会盼望和平统一的主题,又符合演出时热闹、欢庆的气氛,同时又能hold住全场,也算是一曲成功之作。

张远版本的《但愿人长久》演唱于2014年2月22日天津卫视戏曲真人秀节目“国色天香”第4期,这也是一曲民族与西洋、古典与流行结合的作品。

张远版本《但愿人长久》曲式结构:前奏+A+A1+B+B1+说白+B1+尾声。这首歌曲采用中西合用型配器,歌曲前奏先进入板鼓、铙钹等京剧中常用的打击乐,再由京胡演奏旋律,京胡音域宽广,音响洪亮结实,音色纯净优美,京胡的加入,使人感觉这首歌曲京剧色彩十分浓厚。从前奏后部分开始,钢琴进入,并一直担任主要伴奏乐器,而京胡只在A1及B1两段的最后一句演奏旋律。个人觉得钢琴的伴奏与张远的京剧唱腔并不太融合,或许在人声演唱时再加入一些京剧常用的伴奏乐器会使人声与伴奏显得更加融洽。

这两个版本在配器上虽都采用中、西乐器的合用,但由于乐器及编曲的不同,在效果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谢霆锋版本主要采用民族打击乐和西洋吹管乐,音乐风格鲜明,节日气息浓厚;而张远版本主要采用京剧元素以及钢琴伴奏,京剧味儿十足,充分体现了民族与西洋的结合,听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六位歌手演唱同一首歌曲主旋律,由于配器及编曲的不同,带给听众的是六首情感、意境各不相同的音乐作品,使人感受到了“同曲异工”的魅力。每一个版本的配器,都融入了编曲者和演唱者的情感,都有他们编配的理由,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配器赋予音乐以时代性,同时影响着歌曲情感的抒发和歌曲意境的确立。一曲优秀的配器,既要与歌曲风格和情感相适应,又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契合大众的审美。因此,要出色的完成这个歌曲演唱前的再创作,是一件不简单的工作。配器知识高深而又复杂,需要我们倾心研究,更多地掌握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实践。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黄晴葵.《月亮代表我的心》不同版本的伴奏配器形态[J].大舞台,2012,04:94-95

[2]杨玲.苏轼《水调歌头》歌曲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3]王卓.巨人交响,配器传奇[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3

[4]黄晴葵.1980年以来中国流行歌曲小型乐队伴奏配器形态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5]于京君.配器新说(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02:83-95+103

[6]文海良.两版《烟花易冷》的对比分析[J].艺海,2014,05:86-88

[7]李蓉蓉.民族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J].艺海,2011,11:43-44

[8]黄晴葵.中国流行歌曲复苏时期的伴奏配器形态特征[J].艺术百家,2010,05:231-232

猜你喜欢
配器流行歌曲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下)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上)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