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

2015-12-02 21:35屈琦超苏效圣刘克建
人间 2015年29期
关键词:化工协同机制

屈琦超 苏效圣 刘克建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重庆 401120)

化工园区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

屈琦超 苏效圣 刘克建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重庆 401120)

随着化工区域经济的形成,缺乏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在化工职业教育中的技术人才,常常由于找不到实践工作单位而踌躇,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脱节。本文通过化工园区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机制的策略研究,找出对策,促进两者共赢。

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化工区域经济

由于地缘的关系,处于相同或相近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下的某一区域的经济,会形成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点[1],进而形成一种经济上的优势,即为区域经济。而这种经济的区域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区域经济正在大规模形成,尤其是对于化工经济这种实体经济来说。

化工区域经济的形成,社会需要更多更好的职业技术人才去推动和促进,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发挥它的长处[2]。2014年9月25日,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迁建长寿区开工仪式举行,校园用地550亩,这标志着长寿区即将迎来区域内的第一所高校,很显然,职业技术人才的直接补充对于长寿化工园区的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发挥促进作用。

而两者结合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政府已经着手正式将化工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并是两者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创新。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企业、政府、知识、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高职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高职院校与化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两者共同发展的理想选择,研究高职院校与化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4]。

通过理论的研究,以及实际生产的调查分析,结合我们目前的职业教学情况,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化工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机制更好的促进两者共赢。

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协同创新机制。就如上面提到的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直接将一个校区搬迁至长寿化工园区。这样,职业院校可以将化工类技术类学生直接安排到就近的化工单位进行实践,而学校教师指导起来也是非常方便,可以随时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而不需要像以前如进行电话指导,或者是视频指导。或者,职业院校可以直接将化工技术类学生的课堂直接搬迁到化工厂;比如,进行化工设备的教学,提到冷凝器等,学生只看图片可能很难想象。但是课堂在化工厂的话,教学就不一样,同学们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直观看到工作流程与工作原理,更具有创造力和想象性,从而更好地结合课堂教学。同时,化工厂的技术人才可以到职业院校兼职教学,他们的一线经验是学校很多教师所达不到的。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和推进化工经济发展[5]。我们要要改变关起门来只由学校培养人才的过时模式,努力探索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多部门、多渠道协同培养化工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是科学研究的协同创新机制。随着国家越来越多出台关于鼓励学生和教师创新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研究的创新对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是重要,尤其是我们化工类的创新,它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为了不至于使科学研究闭门造车,提供现实研究基地非常重要。而对于化工类职业教育来说,一般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比较少的,因为这一块的投资是非常大的,通常学校的教学设备都是老旧的。我们现代化的化工企业正好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研究基地和与时俱进的设备和材料。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在企业里面建立职业学校的研究基地,教师、学生定期轮岗进行科学研究。研究出来的结果,双方可以进行共享,又反过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生产。

第三、社会服务的协同创新机制。在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中,职业学校学生掌握的知识量是非常充分的,他们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很有助于健康、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化工类职业人才和教师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可以深入化工其企业进行急救、心理健康及防火等方面的社会服务,非常有利于在职的化工职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同时他们的接纳,也会促进他们学习的欲望,进而达到双赢。

第四、“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协同创新机制。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是非常看中的。在我们实行这个政策以来,“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中起到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化工技术人才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更加突出。而在化工区域经济里面的众多企业,给了更好的培育“双师型”教师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使我们的老师更好的掌握技能。同时,我们也可以对一些技能能手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育,使他们成长为“双师型”教。

第五、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的协同创新机制。在化工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涌现出了一批高技能的一线人员,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又是非常低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协同创新机制让这些技术人才能够回到课堂,接受继续教育,从而提高知识储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飞跃和发展。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使其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应用,逐步深入完善;学校、企业共同进行合同制度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彼此能约束也要相互依靠,达到企业、学校、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样就能可持续发展。使得化工园区与职业教育实现双赢的局面。

[1]马树超.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林勇.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及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6):13-16.

[3]邹阳,李琳.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分析[J].高教探索,2008 (3):44-48.

[4]张文耀. 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2(6):101-106.

[5]候宁,沙秋琳.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59-62.

G710

:A

:1671-864X(2015)10-0053-01

屈琦超(1981.12-),男,重庆潼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功能材料。

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办”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与重庆化工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研究》编号(2014-GX-056),主持人:屈琦超。

猜你喜欢
化工协同机制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