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2015-12-02 21:35闫冬梅
人间 2015年29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新课程课堂教学

闫冬梅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宏润中学,河北 保定 071500)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闫冬梅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宏润中学,河北 保定 071500)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基础。教师要民主施教,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

初中地理;教学情感;互动教学

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观念、教学行为及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面对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地理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优化教学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构建和谐课堂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关系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真正的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和谐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知识、智能、群体、个体、主导与主体、教书与育人等各个要素之间互相协调,这是对学生全面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课堂有效的前提保证。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一是师与生和谐。这种和谐的基础是“平等”。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基础。所以,教师要通过畅顺的教学流程、幽默的教学表达、平等的学习互动等途径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宽容。师生关系直接影响课堂上的学习质量,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活力课堂的基本准则。教师要转变“权威”、“裁判”的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做“平等中的首席”。平等意味着尊重,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不体罚、辱骂、训斥、冷落和羞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先做学生、后做先生”,理解学生特有的处境,善解人意。二是教与学和谐。这种和谐的基础是“民主”。教师要民主施教,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堂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是文本与人本和谐。这种和谐的基础是“正确的课程观”。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教师和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智慧、行动策略、知识经验、社会阅历、处世技巧、工作精神、实践能力等,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基础、认知能力、个性差异、表现欲望等都是课程资源,文本(教材)更需要与人本(教师、学生)的有机整合。和谐的地理课堂,应依托教材步入和谐,依托教师和学生享受和谐。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三、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

四、实施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探究、讨论、交流等,通过自己获取的或教师教给的方法思路,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教学过程开放、获取知识自主、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目的性明确、客观真实、活动过程动态、探究结果多元等特点。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牢记“三个代表”和树立“三个一切”的思想,与时俱进,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身“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将是美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春天。

[1]尹爱良. 新课程呼唤地理教师专业化[J]. 地理教育. 2003(03).

[2]张春华. 新课程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2(01).

[3]朱华平. “双主互动” 实现双赢——浅谈“双主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学苑教育. 2014(02).

G633.55

:A

:1671-864X(2015)10-0108-01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新课程课堂教学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后浪&前浪 艺术史上的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体育新课程改革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