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城市规划设计中历史文化保护的多元发展初探

2015-12-02 01:44许家赫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江西建材 2015年16期
关键词:邯郸市邯郸文化遗产

李 萌,许家赫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辽阔多变的地理环境,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悠久的历史,优秀的历史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还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荣誉感、认同感和自信心,提高城市的生活品味,因而可以及大地促进社会、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发展。在许多国家,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城市文化来源于历史传承,又超越于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气息、文化底蕴,甚至比历史积淀更具魅力。因此,各级地方政府与城市规划与设计部门,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价值,将其运用到城市发展与城市改造中。

随着城市规划学科的不断不发展与完善,城市规划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城市空间,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扩展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对于厚重的历史文化,怎样才能使之更清晰,更有效地建立起文化内涵尤其是历史文化内涵?怎样使历史文化内涵与城市空间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基于此,城市规划设计层面文化与历史文化策略应运而生,对于像邯郸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需要通过宏观的文化策略,搭建发展与保护的宏观框架,将古赵人文背景、历史资源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

1 邯郸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1.1 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

1985 年邯郸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深厚的、丰富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闻名于世。我们曾做过一个民意调查,在邯郸市获得的众多名誉称号中,哪一个最让邯郸人觉得骄傲,88.4%的人认为最值得邯郸人骄傲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3.1%的人认为邯郸最应该体现的是亲切宜人的古城风貌。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可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慢慢掩盖了它的‘古韵’”。邯郸的文化深远,诞生于新石器时期,兴于殷商后期,繁荣于战国和秦汉,作为赵国的都城长达158 年之久,西汉时与洛阳、临淄、宛、成都共享“五都盛名”,还是中国的“文物大市”,而且形成了磁山文化、女娲文化、赵文化、邺都建安文化、成语典故、磁州窑文化、梦文化等脉序。

邯郸市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据统计,截至目前,邯郸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000 多处,其中国家级18 处,省级135 处,市级309 处,市内已经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就有多处,分别为:城内串城街历史文化街区、丛台路历史文化街区、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陵园路历史文化街区等,拥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多达百余处,而武陵丛台堪称邯郸历史文化的坐标。

1.2 邯郸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

历史文化的价值具有非物质性,邯郸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见证了古代战国时期赵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如:位于邯郸城西南郊邯山区境内的赵邯郸故城遗址;位于邯郸市区中华大街80 号。占地面积24 公顷的武陵丛台;位于邯郸城内北关。横跨沁河,贯通古城南北,也称"北关桥"的邯郸学步桥;位于邯郸城内中街。相传是赵国上卿蔺相如给大将军廉颇让路回车的地方的回车巷等等古赵历史文化数不胜数;第二是承载着几代中国人民记忆和情感认同的抗日战争中的邯郸,在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中,邯郸始终处在华北敌后战场的最前沿,当时的中国大地是“铁蹄踏碎山河梦,哀鸿遍野满目痍”。巍巍太行129 师全体官兵英勇抗敌,位于邯郸城西110公里处涉县河南店镇赤岸村的129 师司令部、位于邯郸市区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均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山底抗日地道距离邯郸市62 公里,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西南约十公里处的山底村;第三,邯郸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成语典故之都,有多达百条以上的成语典故都是以邯郸有关,最具代表性的有:“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这一非常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

留存历史文化遗产,其意义也关乎未来。理解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正确理解历史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含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滋生出新的文化内涵。

2 邯郸历史文化保护困境

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 年起,每年6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视野。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邯郸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视的。多年来,邯郸人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很多历史文化遗产、大量古代建筑,在人们的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由于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遗产,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邯郸市“三旧”(旧城、旧厂、旧村)改造工作的全面开展,邯郸市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其历史文化遗存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其原因有:(1)保护资金短缺,邯郸市政府心有余力不足,难以开展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2)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所有者业主单位由于目光短浅,感觉无利可图而缺乏保护与改造的热情,任凭文保单位自生自灭;(3)随着邯郸市作为晋冀鲁豫四省交汇中心城市定位的提升,各房地产开发商急于开发,旧城区大规模拆迁,地方政府管理不善。

2.1 管理不善加剧了对历史文化的破坏

历史文化遗存是一定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的载体,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综合体现,是非常宝贵且不可再生的资源。

在邯郸市,许多既定的文物与历史文化保护单位仅仅是悬挂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他们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保护资金缺乏,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缺位的保护与管理上的不完善,加快了对历史文化尤其是历史文物的破坏,存在重利用轻保护的现象,一些富有价值特色的古建筑和历史环境风貌,正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见证了古代战国时期赵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回车巷已经破败不堪;几千年留存的学步桥常年遭受风吹雨淋无人问津,甚至一度被列入危桥范围。

2.2 缺乏对历史文化保护的意识

对于邯郸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古代文物及古迹保护应有着不同的保护内涵,由于地方政府没有更多关注文化遗产本身的历史性,只是以少数文物保护学者和城市设计部门呼吁其重要性,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市民缺乏足够的机会了解、参与或者是监督文保工作。

邯郸涉县岭底深山里的千年古村,古民居群历史悠久,建筑年代沿续连贯,历宋、元、明、清各朝,为涉县人民农耕生活的理想家园。其规模庞大、气势雄浑、布局有律、空间组合奇异、装饰精美绝伦、使用功能齐全,其文化底蕴深厚,民族个性鲜明,建筑艺术精妙。如今保存完整,具有历史原真感,环境风貌依旧,单姓同宗聚族而居,历史生活延续,集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宗亲文化、耕读文化之大成,为典型的古代农业聚居村落。

由于历史原因,岭底古建筑群局部曾遭到一定程序的破坏。1 文革时期是古建筑群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其中,1966 年代破坏规模较大。石雕、木雕及各种木匾遭受破坏并且大量流失。随着时间的久远,房屋部分破旧,急需维修。

2.3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编制滞后

邯郸市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遭到严重破坏,规划部门在编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过程中,只是为了编制规划而编规划或者是编制了规划但不按规划实施。

而城市管理部门缺乏保护意识与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了近期利益用厅堂馆所、道路桥梁代替了传统的意匠空间,导致规划部门只能是为了规划而规划,使邯郸这座三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无法延续。

3 应对邯郸历史文化保护多元化发展的策略

邯郸迄今已有3100 多年的建城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邯郸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成语之乡、中国梦文化发祥地、太极拳之乡,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座高峰。邯郸应以历史文化价值为核心竞争力,扩大在晋冀鲁豫乃至在全国的影响力,来带动区域内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邯郸的整体文化发展策略应该为该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提供前瞻性、决策性的发展思路,使之有效地知道历史文化的更新与改造。

3.1 拓展对历史文化内涵的认识

历史文化必定是有一定的时间或年代,如果没有时间或年代就不能称之为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时间因素尤为重要。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等,都是一个时代所留下的有力印证。而邯郸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与文物古迹保护有着不同的内涵,应区别对待。由于历史通俗滴讲就是往日的故事,所以历史文化保护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市民物质与精神的多元化需求,是以人为主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保护的最终结果是:促进市民文化生活和城市的活力,使它能更快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之中。要通过实地调查、街头走访、查阅文献等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价值,确定保护要素,建立起较为全面的保护框架,针对各自需要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2 提炼文化保护要素,演绎千年历史

保护历史文化要合理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严格控制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范围内的合理建设,严禁破坏历史建筑外部界面的改建活动,适当根据历史文化资料整理与缝合已失落的连续性空间体系。

在空间节点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般均呈点状分布而与之相匹配的城市肌理也应得到保护。延续历史肌理的前提是要摸清历史状况,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激励特征,从城市规划层面来进行保护和控制。保护能保护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保护的,并能创造性地加以发展。

在时间节点上,邯郸市要制定一套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经济均衡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要统筹考虑城市的经济增长、城市市容改善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三方面因素,其中历史文化遗产要纳入到邯郸是的城市发展资源体系中,提炼文化精华,演绎千百年邯郸历史。

3.3 挖掘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内涵

邯郸市历史悠久,文物升级颇多,有许多已消失和即将消失的、有形、无形的历史文化遗存,对这些历史遗存城市规划部门应该进行深入挖掘和归纳整理,提炼出鲜明的区域特质,从而提升城市内涵。从历史意义、文化内涵、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既要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要保持邯郸古城现存的历史风貌,同时也要保护古城所留存的历史信息。在保护邯郸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应有序更新、发挥优势、发掘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城市文化。以历史文化作为邯郸市城市文化内涵发展的主线,来构筑历史文化创意廊道等方式,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扩大邯郸的影响,推动邯郸经济发展。

4 结束语

邯郸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是对城市未来的管理,历史文化保护规划需要将保护与发展利用有机结合,将发展利用作为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注重宏观层面的发展和微观层面的利用,以恢复历史文化本身的活力,只有以保护为基础的发展才是真正科学的有效发展。

[1]张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特征与完善路径[J].小城镇建设,2012.10.

[2]阮仪三.反假创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J].小城镇建设,2012.10.

[3]陶伟 蒋伟.平遥古城形态研究:西方视野中的探索、分析与发现[J].城市规划学刊,2012.2.

[4]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2,9.

[5]王蒙徽.梁思成的文物建筑和古城保护思想初探[J].华中建筑,1992.2.

[6]王金平.历史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模式探索—以孝义旧城为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5.

[7]吴建民.邯郸历史文化与旅游[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1.

[8]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理论与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2.

猜你喜欢
邯郸市邯郸文化遗产
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中心支行
邯郸市
与文化遗产相遇
邯郸在哪里?
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中心支行
邯郸市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清代邯郸教育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