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走进农村绕不开的“路”

2015-12-02 04:57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销售农产品电商

近年来,生鲜类食品的电子商务化一度深受社会和业内人士青睐,被视为撬动农村电商市场的有力杠杆。然而2013年优菜网的倒闭引发蝴蝶效应,掀起了生鲜电商倒闭潮。2015年9月初,一亩田农业网大幅裁员,被疑造假事件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裁员、撤资、造假等传闻层出不穷,在舆论压力下一亩田的经营举步维艰,这也让人看到农村电商发展存在诸多难以预料的未知因素。

近十年来,电商领域发展迅猛,凭借着网络的春风走向千家万户,京东、亚马逊、淘宝等交易平台的快速发展壮大,使其成为电商领域中的佼佼者。城市销售是电商们的强项,而面向农村的工业品销售仍是京东、亚马逊、淘宝等电商平台实施战略布局的“短板”。电商下乡主要面临着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物流渠道不够畅通、农村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强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系统不健全、农民消费观念与“互联网+”时代不同步等问题。其中最为危险,必须引起人们重视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价格定位

以淘宝网为例,很多淘宝小业主,仅有几万元的周转资金,主要做二、三级代理。因以个体经营销售模式为主导,因小批量的进货与销售行为,导致销售价格比美国沃尔玛高。随着网上购物的人越来越多,网络平台方衍生出各种收费,因此网上物品的价格开始水涨船高,据统计今年网购价格提升了5%。我们来看一下中美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中国从2011年开始超过美国,2013年美国是5.8%,中国是8%。按照马云的说法,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50%。而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数的50%以上,可见农村电商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发展领域。但是事实上,近几年来农村电商发展不容乐观。很多人认为,农村电商难成规模归结于对价格敏感和缺乏渠道。笔者认为阿里应该在农村电商营销方向有所改变,不要像城市电商一样,搞个体销售模式,而是要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销售部门,以降低销售成本,获取最大化的利益。

农村电商地域选取

2011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由于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城市务工的情况增加,致使农村“空心村”不断出现。人民日报曾报道,“最近10年来,我国每天有近百个村庄消亡。”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农村年青人口不断减少,认为农村青年是网络消费的主体有失偏颇。该如何进行电商布局和引导?“刷墙”的手段未免太单一。从宏观上来看,中东部有些地区可以运到村级;西部最多却只能到乡镇一级,很难再向村级下沉。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巨大,尤其是农村,地区间、地区内都有很大差异,这些客观存在的条件,制约了农村电商注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开花,而肯定是先从局部发展起来,然后不断渗透、发展,最终结合当地经济和市场特点成为农村市场的主流商业业态之一。在农村与在城市一样,电商不可能完全取代线下实体市场,但在很多行业中两者的比例会有很大的不同,有些行业线上高于线下,有些行业则相反。遂昌模式、成县模式、通榆模式都是很好的农村电商地域选取的成功案例。淘宝村、特色村都是可以借鉴的经典案例,但不能照搬。因农村与城市市场的区域差别,有些在城市发展很好的电商未必适用于农村,反之亦然。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农村的电商发展,选取好农村电商发展地域。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地区,应该结合当地的地理区位、资源条件、经济形势和产业基础及物流状况来摸索适合的发展模式。

农民消费习惯

农村网购行为还需要突破现有的认识层面。农村人群购买物品时,仍习惯在集市、商场等场所进行面对面钱物互易,而且农民的时间成本很低,有充分时间在线下进行交易。反之电商买卖存在双方无需见面的便利性的同时也暗藏一定风险性。加上农民收入有限,小农意识强烈,难以承担网购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使得电商进农村存在一定障碍。

仓储物流

农村物流网络不发达、配送成本高,“最后一公里”配送难度较大。国家统计局在2014年9月的数据显示,有高达6成的农村居民认为快递收件不方便。除中国邮政外,顺丰、“四通一达”等主要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大多只达到县城地区。由于农村人口分散,网购商品下乡的成本可能是城市的数倍,会带来严重的返程空载,加剧了物流体系构建的难度。所以,速度快、价格便宜的民营快递公司在农村的网点普遍偏少。中国邮政虽然可以送货到村委会,但收费较高且到达时间长。所以物流问题不仅使农村网购不方便,也牵制了农产品的网上销售,特别是一些大宗的生鲜产品,农民“卖家”根本无法承担运费。

标准与安全

对农户自产自销情况而言,农民存在对农田缺乏科学管理、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缺乏广阔和畅通的销售路径、银行贷款困难等问题,对农民自身的经济收入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一,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的非标准化特点,导致品质管控难度大。目前,生鲜商品品牌化程度低,大部分农产品只有原产地标识,有品牌标识的非常少,消费者只知道产区,却无法分辨商品的真假,比如阳澄湖大闸蟹。因此只有当农产品有了自己的个性品牌,通过非原产地标志的品牌建立起自己的品质标准,才能产生溢价效应。

第二,农业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大多由分散的小农户生产,农产品的非标准化程度非常低,再加上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干扰,导致同一果园里今年和去年的水果品质不相同,不同批次的同一农产品不一样的情况。同时,由于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的安全与信任就成了大问题。小范围内的商业诚信靠的是地缘,即如果售假将失去生存的社会基础。但是在虚拟的电商平台,依赖的就只有农户诚信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所以,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是个大课题。外观与内在品质的标准是一大体系;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又是一大体系,两个都得有。但是,这样复杂的体系与漫长的链条,一般的企业根本做不下来,农产品的标准化进程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并且还要根据不同地域农村的特色选取销售方向,做出本地的品牌。现在市场上有些企业已经为大家做出了样板,如三只松鼠、百瑞源宁夏枸杞和良品铺子都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

总之,各大电商企业反复用人口基数、收入提高、移动互联网使用率和普及率等有利条件来佐证农村电商的巨大潜力,但要想真正在农村市场获得成功,就得避开这些危险的“陷阱”。不管是阿里还是京东,目前我们见到的更多是一种探索性的市场行为以及战略部署。对于各大电商企业,应把农民和农村放在首位考虑,脱离了他们的电商平台只能从“兴盛”走向没落。而真正做到让农村居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电商的服务,还需要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村电商领域不仅给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大佬们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并且以何种形式进军到农村电商这片广阔蓝海,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猜你喜欢
销售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这四个字决定销售成败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电商下乡潮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