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

2015-12-02 16:14田冰洁
艺海 2015年9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技术音乐

田冰洁

[摘要]近年来,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在古筝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为此应逐渐优化古筝教学方法。本文从古筝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实现“音乐”与“技术”的交融。

[关键词]古筝教学 音乐 技术

古筝给予了人们一种独特的韵味,且由于其音色优美,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享受。近年来,大量的学校也相继开展了古筝教学,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导致古筝教育出现了技术和音乐间不平衡的现象。本文详细阐述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望其能为现代古筝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古筝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古筝教学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古筝教学过程中,音乐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为了提高古筝表演中艺术气息的展现,要求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古筝技术。另外,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由于其更为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由此忽视了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在古筝演奏过程中无法充分展现古筝最具天然的韵味。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常规演奏方法和水平对其进行反复的规范化训练,在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准确地掌握了演奏技巧。但是,由于在培养学生规范化演奏方法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艺术内涵的培养,致使学生通过古筝音乐的欣赏无法感受到其文化内涵。古筝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知识结构和艺术底蕴,因而教师在对古筝艺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使学生在掌握到规范化的演奏方法的同时,亦可深入理解古筝音乐的深刻内涵,最终实现“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演奏效果,提高古筝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促进古筝教学音乐与技术融合的原因

(一)使课堂更加有趣。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我国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单一,且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从而致使学生在古筝课堂学习中逐渐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对于此,大力推动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能提高自身学习热情,同时亦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技术培养为主,缺乏一定的文化交流活动。因而在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古筝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定期安排学生参加相应的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促进对音乐的理解。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古筝教学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但是,在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将肢体语言融人到音乐语言中,例如,在讲解《春江花月夜》的过程中,即可实现肢体语言与音乐情感的完美融合,最终更好地演奏出音乐本身内涵,感染古筝音乐的欣赏者。与此同时,促使学生通过对肢体语言的分析即可更好地了解古筝音乐中所承载的内涵和意义。且在古筝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古筝音乐过程中,通过文献查找等方式深入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并加深自身对音乐本质的理解。

三、提高古筝教学的具体方式

(一)古筝的技术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相融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基础。古筝音乐艺术的完美呈现与古筝演奏者的技术基础是息息相关的。因而为了更好地灌输学生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演奏理念,要求教师在古筝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技术基础。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应加强学生的指法训练,促使学生在古筝音乐的演奏过程中可利用高超的指法技术完美地诠释音乐内涵;第二,为了提高学生古筝技术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即为学生制定科学化的训练计划,要求学生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按规定的计划进行。在长期的计划训练下,学生即可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最终较好地提高自身技术基础;第三,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并要求家长在生活中也注重培养古筝初学者良好训练习惯的形成,最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在现代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古筝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形成,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更好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学习心态的形成间接决定了作品表演的美感。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能逐渐形成较好的学习心态。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部分古筝学习者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会出现表演失误现象。对于此,主要归咎于学生心态不佳,导致其在表演的过程中失误率与平常演奏相比增多,且动作的娴熟程度也明显下降。为了促使学生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表演心态的转变,然后帮助学生分析不良心态出现的原因,且帮助学生逐渐疏通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最终促使学生在良好学习心态的带动下,能逐渐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基础技术。

(三)从音乐中吸收养分。古筝艺术已经被传承了数十年,因而其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在传统的古筝艺术演奏中,古筝表现方式被分为不同的流派方式,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未对其演变过程和演奏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那么学生在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将无法体会到民间风俗魅力,且无法达到最佳的演奏技术。传统的古筝艺术是现代古筝教学的基础,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古筝音乐中吸收养分,丰富自身的艺术情感,最终将其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古筝表演中,致使表演更加具备独特韵味和艺术气息。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古筝基础技术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对传统技术的学习与了解,从而在传统技术的学习中能掌握到传统古筝表演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古筝表演中,丰富古筝表演所具备的韵味,最终达到良好的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演奏效果。例如,在演奏《滕王阁序》古筝名曲时,由于其名曲充分展现了劳动人民生活安逸,一片祥和的梦幻意境。渔民们在一天劳作过后也踏着轻快的脚步回到家中。此番画面是现代都市人无法体会到的。因而在其演奏过程中,学生若能将自身所掌握到的传统音乐中所承载的养分融入到其中,那么会使表演作品更具感染力。

(四)突出肢体训练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在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也应提高肢体训练意识。即在古筝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强化肢体训练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并安排学生在基础技术练习的同时,也能强化其自身的肢体训练,最终提升古筝演奏过程的灵活性。肢体语言是古筝音乐表演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其也是技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在古筝学习过程中强化自身肢体语言的灵活性是非常必要的。肢体训练可促使学生在掌握到基础技术的基础上能优化自身表演技能,同时亦可推动古筝表演中音乐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但是在古筝教学肢体训练中,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肢体语言的正确使用,从而促使学生在掌握到正确的肢体使用技巧后能更好地实现技术与音乐的相融合。

(五)加强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实现现代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融合的有效途径为加强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教师在开展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行为,进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带动下,能通过课后对古筝音乐的欣赏提高自身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亦可加深自身对音乐的理解;第二,在古筝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安排学生观赏他人的演奏,进而促使学生在观看演奏的过程中,对演奏的技巧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最终深化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推动古筝表演中技术与音乐的完美融合。另外,教师在安排学生对他人的演奏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总结出他人表演中的高超之处,最终实现自身古筝表演技术的有效提升。

结论:综上可知,近年来,古筝教学中的“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方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教学手段和方式较为单一,因而导致学生在古筝音乐学习过程中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在现代古筝教学中,教师应大力推广“音乐”与“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促使学生在古筝音乐的表演过程中能更好地展现出艺术的独到魅力。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技术音乐
如何实现音乐与技术在古筝教学中的融合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