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中融入民族体育的研究 ①

2015-12-04 16:00杨春卉,王淳,陈家鸣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民族体育社区体育传承

社区体育中融入民族体育的研究①

①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TY032)。

陈家鸣(1965—),男,汉,辽宁义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杨春卉1王淳*2陈家鸣1

(1.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沈阳 110819;2.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本溪 117004)

摘 要: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及十二运在辽宁的召开,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渐加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也普遍高涨,但同时也显现出社区居民对体育多样性需求与现实矛盾等问题,而少数民族体育却拥有项目丰富、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为其融入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可行性。该文在分析社区体育与民族体育的重要性及各自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民族体育融入社区体育发展的建议,并总结出加强政府在保护民族体育方面的职能,扩大对民族体育的宣传,培养相关人才和促进民族体育现代化转型等策略。

关键词:民族体育 社区体育 现代化 传承

作者简介:杨春卉(1973—),女,汉,山东东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通讯作者:王淳(1990—),女,汉,山东高唐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c)-0182-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182

作为城市居民的聚集地——社区,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开始有意识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并呈现出多样性等需求。社区体育也存在着与现实条件的矛盾,如项目不能满足多样化的要求,场地限制等。同时辽宁省又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但受到体育全球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以西方价值观念为主导的体育全球化的巨大冲击,为民族体育的继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在保留民族特点的同时对民族体育进行创新发展,不但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还具有其必要性,所以传承民族体育的同时加入现代的元素,并融入到社区体育健身活动中可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互相弥补,促进发展。

1 社区体育的重要性及发展需求

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1]。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街道、居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2]。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之一就是国民体质状况,我国政府从1995年就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年),号召人们“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健身意识和人民体质健康水平。群众体育活动因此而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自2001年以来“全民健身计划”进入第二期工程,工程实施的重点是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活动的基础部分,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群众体育的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社区体育的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同时具备它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辽宁省于2013年成功举办了全运会,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辽宁竞技体育的骄人战绩,但要想成为一个体育大省,强省,除发展竞技体育之外,还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社区体育。但是因为社区体育的对象是大众,群体数量巨大,而且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状况,不同职业等不同特征,社区体育的需求也多种多样,如:健身、娱乐、社交等等,但这些并不是传统的三大球,跑步等能完全满足的,而且通过调研也发现社区体育中存在着体育锻炼项目与居民对体育项目多样性需求的矛盾,所以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需求,丰富人们的生活,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急需解决无法满足居民体育需求多样化,锻炼场地缺乏等难题。为此我们需要广开思路,依据社区体育的特点,大力挖掘适合的体育健身方式,尽力满足居民体育多样化的需求。辽宁省曾多次举办过老游戏大赛,在品味“嘎拉哈”,“踢毽球”“陀螺”等游戏乐趣的同时更激发了人们锻炼的兴趣。

2 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及受到的挑战

所谓民族体育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在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广适性等方式,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4]。

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共有44个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5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在地区上聚居的情况不同,形成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地域上的大杂居和少数民族的小聚居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后在已有的两个蒙古族自治县基础上又新设了新宾、清原、岫岩、本溪、桓仁、宽甸等6个满族自治县,35个少数民族镇,105个民族乡或民族联合自治乡。在这些民族中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大约有110种之多,这些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娱乐、表演、竞赛等功能,这些都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民族体育的起源是多样性的。体育的本质之一就是强身健体,这种本质在战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许多民族体育项目就是在军事战争中应运而生的,其衍生出来的体育文化也会略有差异,再加上特殊的地域限制,就逐渐形成带有民族属性的体育文化。例如“回回十八肘、查拳、西夏拳、灵州回回刀”等数十种拳法和刀法,都代表着回族独有的体育“武”文化特点;蒙古族的蒙古象棋也体现了蒙古族的体育文化。这些项目都对参与的人群起到强身健体作用,这也与社区体育需求相吻合的。

娱乐性是体育运动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体育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同样辽宁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也具有这样一个特征。例如“嘎拉哈”是一种规则简单、玩法多样、不受环境限制的一项满族传

统体育项目,距今有至少6000年的历史,现今仍在民间流传;“跳板”和“秋千”也一直被作为娱乐活动流传,是朝鲜族妇女日常丰富生活、锻炼身体的娱乐活动,一直受到朝鲜族群众极大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这些民族体育完全具备在群众体育中去推广的可行性。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体育全球化也随之产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以西方价值观念为主导的体育全球化的巨大冲击,很多民族传统项目陷入发展困境,甚至有的项目已面临失传的窘境。以时代的眼光去审视我省的民族体育文化,实现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辽宁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也为我省实现体育强省的目标作有益的尝试;另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已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发展,通过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化研究,使人们了解本民族历史与文化,树立一种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民族文化学习的热情,实现对民族历史的纪念和对自然文化的回归,并促使我省民族体育文化持续发展。同时还能教育青年更加深刻地了解本民族历史,并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推陈出新,存其精华,去除糟粕,融入现代的生活气息,整理和推广我省的民族体育文化,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 社区体育中融入民族体育的对策研究

3.1加强政策的引导

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加强以民族体育项目为代表的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做出相应的推广政策,扩大民族体育项目在社区群众中的影响度,并对普及比较好的社区经验在全社会中进行推广。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加大对民族体育项目的整理工作,对具有推广价值的民族体育项目投入适当的财力和物力加以保护和推介。

3.2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

可以请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传承人走进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授课,提高居民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意识,丰富民族知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并重点培养一批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求知欲的人员,对他们进行技能和知识的传授。

3.3对民族体育进行现代化转型

在尊重民族文化,保留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适度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在丰富社区体育项目的同时,还保护发展了民族体育运动,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例如:健美操的运动核心特征是“健、力、美”,这与蒙古族安代舞的核心精神所体现出的蒙古族人民一往无前的气势与所向披靡的力量相一致,安代舞项目是蒙古族人民日常的健身舞蹈。因此在与健美操融合的过程中,可以求同存异,在保留健美操的节奏感、力度感、艺术性的基础上,加入蒙古族的元素,如可以采用蒙古族音乐或安代舞动作等。

参考文献

[1]朱德禄.群众体育工作指南[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2]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廖军.湖南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 2007(3):20-22.

[4]马辉,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探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107-109.

猜你喜欢
民族体育社区体育传承
论民族体育与校园文化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