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的美学审视——以吉首乾州古城舞台剧《格朗渡》为例

2015-12-04 16:00刘世田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舞台剧体育项目少数民族

刘世田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的美学审视
——以吉首乾州古城舞台剧《格朗渡》为例

刘世田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选取吉首市乾州古城舞台剧《格朗渡》作为例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进行美学审视。获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形象性、本真性、社会性、自由性、感染性等方面的特征。在审美形态上存在着优美与壮美的集合。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美学理论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给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理论的支持,提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市场开发的蓝本。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项目开发 美学审视

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极其丰富。20世纪初,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海外传入中国。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郭沫若等在介绍西方美学和发掘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方面都做出了贡献[1]。正是这些前辈大师的苦心耕耘,美学思想才能在中国得以传播、发展,尔后才会有美学理论与体育理论的学科交叉,才有体育美学的产生。体育美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渗透到了体育思想、体育艺术、体育训练等诸多方面,但很大一部分是对西方体育项目的研究,少许有人将它引入到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常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深厚的思想和内涵。在进行研究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史方面研究者多进行项目及项目历史的考究,走的是考古学的路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研究者多进行项目技术的分析研究,走的是实用主义的道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管理与营销研究者多把体育项目与市场相结合,走的是经济学研究之途。

1 乾州古城舞台剧《格朗渡》的介绍

“格朗渡”是苗家语,译成汉语是“太阳树”的意思。“太阳树”是湘西土著民族原始的图腾,“太阳树”的崇拜包涵了土著民族的祖先崇拜、天地崇拜、神灵崇拜;传说中“太阳树”生于天地混沌初开时。日吸天地精华,夜受甘露润泽,盘根错节,祖先神灵化为果,儿女子孙发成枝。年深已久,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子孙有求树方现,国泰民安身隐形。

2 《格朗渡》美学审视的理论基础

2.1 体育美

黑格尔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曾被认为是哲学的一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美学逐渐从哲学中实现了独立。体育美注重哲学的探讨,探索体育美的本源,论述体育美存在的领域与范畴。前文论述舞台剧《格朗渡》中包涵了多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项目的个性使得美学存在领域一览无余,其中包涵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技术美等五个领域。如:摆手舞的划船、砍伐、播种、收割、欢庆等一系列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技术美和艺术美,置于当时的表演情境又可以实现其的社会美和形式美,通过看官的联想还可以实现它的自然美。

2.2 体育美感

体育美感应注重心理学的研究,它研究的体育美感的产生,本质及规律,阐释体育美感与生理、心理及心理因素的关系[2]。体育美感产生之前是审美意识的形成。如何感受到美,取决于感受者的心理。感受者通过联想来寻求美的领悟,进而融心于美的事物。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要了解一个名族的心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融入当地民族。欣赏舞台剧《格朗渡》时,了解每个项目的背景,做一番考究才能更好的得到美感。

2.3 体育审美

关于体育审美应注重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重在揭示体育审美关系形成的主客体关系、体育审美心理特征及体育审美的差异、标准。我国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有一章名为“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3],揭示了不同职业、不同知识层次的人审美标准的不同。体育审美的标准也因人而异,《格朗渡》在开发商的眼里是美,因为可以为其创造收益;在观众眼里是美,因为可以带来精神的愉悦;在表演者心里是美,因为文化展示里饱含了对祖先、神灵的崇敬。

3 《格朗渡》美学特征及形态

3.1 形象性、社会性及优雅美

黑格尔言:“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舞台剧《格朗渡》的美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美,表现在姿态美、行为美、服饰美等方面,社会性也正是因为有着万物之灵人的存在而得到体现。在表演“天”的篇章中,他们按照同类相生的原则,通过模仿诸如:鸟、马等意象,来进行艺术的创造。如梯玛作为一种敬奉祖先的活动方式,集音乐、舞蹈、巫术于一体,演绎出一种空灵、神秘的优雅美。艺术表现内容包括开山祭祖、敲天钟、模仿骑马等等。

3.2 本真性、向上性及粗犷美

俄罗斯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的命题。美无时无刻不在生活中得以体现,美不是须臾飘渺,不是让人如坠云雾,而是切实能被我们所感知。《格朗渡》在表演“地”的篇章中,按照巫术中以某一事物的特质来进行艺术的表现。如:湘西的苗鼓、撑杆提米等等。古时敲鼓是为了祈求雷神喝退邪灵,而撑杆提米之前会要做一系列的仪式,包括有洒水、摇铃等等,是巫术中请神的常见仪式。人类早期的崇拜神灵不是一种自怨自艾,而是当时生产力低下,无力而为之的生存活动,就当时而言是具有向上性的。

3.3 自由性、感染性及喜感美

“美是自由的象征”,但自由又何尝不是在阐释着美呢?美与自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由是对规律与必然的娴熟把握。《诗经·国风·周南》中《关雎》写道:“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佳人的美,令痴情男子如此着迷,以致夜不成眠;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滋味”。这些都体现了美的事物的感染性。《格朗渡》在表演“和”的篇章中,采取了上刀梯、摆手舞等内容进行表现。“和”,孔子认为和谐为美。在最后一个篇章中,创意开发者,利用上刀梯的观赏性和摆手舞的易参与性,把主旨落到了人上,让民众参与、与民同乐,演绎出一派祥和的场景。

4 《格朗渡》美学审视的价值

舞台剧《格朗渡》中包涵了梯玛、摆手舞、苗鼓鼓舞等多种体育表现形式。可以说对《格朗渡》的美学审视即是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审视。

4.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模式的创新

当前,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异化、断层、失传的威胁。究其原因有3:第一,民众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不理解,认定其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糟粕。第二,发掘者太过注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实际用途,而不做深入探究,浅尝辄止。第三,寄希望于政府,抱着观望的态度,冷眼看着优秀文化的失传。舞台剧《格朗渡》的演绎,是企事业单位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利用,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模式的创新。

4.2 有利于参与者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等方面的特点。参与的民众观看表演时,往往不能理解表演者举手投足间的寓意。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美学的审视,离不开舞台剧表演者、策划者的现身说法和看官的训诂考据。莎士比亚言:“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看官在观看表演时通过联想,获得戏剧所带来的快感。一定意义上说,美学审视的过程即是参与者知识结构的优化和世界观重塑的过程。

4.3 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工作者提供参考案例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早已采取了开发—保护—利用的发展模式,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不具备实际用途的项目被开发者所冷落,导致了项目传承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整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计成几个场景或一台戏剧,是解决项目传承与市场经济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舞台剧《格朗渡》也存在着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而就单个元素而言,要使其融入市场十分的难,如:哭嫁、打溜子等等,但结合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则可以巧妙的缓解或解决文化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它们的和谐美得以更好的彰显。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格朗渡》中存在大量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艺术审美上有着形象性、社会性、本真性、向上性、自由性、感染性等方面的特征,有着优雅美、粗犷美、喜感美等形态,间接的影射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格朗渡》可以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与商业应用的一个蓝本,同时可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路。

5.2 建议

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的美学审视该研究者在此提出几点微薄的建议。

(1)注重市场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的平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应保证其的本真性,不要弄得不土不洋。

(2)悉心剖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找到各个元素(如:传说、体育项目、风俗等)的切合点再进行整合优化。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用于市场前,应对其进行一番考据,知根知底,做到言之有物,以利于看官美感的形成。

[1]胡小明.体育美学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8(10):1-8.

[2]张疆之,马少莲.关于体育美学研究本质及内容的新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22-23.

[3]朱光潜.谈美[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4]易健.美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83-199.

[5]周振甫.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经译注(修订本)[M].中华书局,2010.

G853/857

A

2095-2813(2015)08(c)-018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185

猜你喜欢
舞台剧体育项目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大型黄梅杂技舞台剧《七夕情缘》
舞台剧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成语魔方
舞台剧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舞台剧改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