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企业化创业实践研究

2015-12-05 11:15郎宏文郑云花崔帆
科技与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郎宏文 郑云花 崔帆

摘要:大学生社团企业化是指借助高校社团平台,创立企业化管理运作的创业社团。本文结合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以及高校社团特点,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社团,并将企业化运作模式融入创业社团,运用企业化的管理制度、运作方式对创业社团、创业团队以及创业项目进行管理和运作,从而帮助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与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社团;社团企业化

中图分类号:G40-0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133(2015)04-0109-06

当前,根据国家提出的创业创新型国家战略,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得到极大重视,201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地、科学地和实践地锻炼和培养,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以创业促进就业,而且对于提高全国、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创业现状

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针对创立项目来获得收益而言,而是广义的创业,包括大学生进行兼职、实习、研发以及成立创业项目、建立校内外实体企业等可以在大学生活中带来收益并获得实践锻炼的活动。处于大学这样一个社会化的校园环境中,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赚钱的想法,绝大多数人通过找兼职、实习工作来历练自己,同时获得经济上的收益,但在这一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挫折。少数人则进行了自主创业的探索,而其中很多又会以失败告终。纵观这些现象,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社会经验不足。刚从“十年寒窗”走进大学这样一个“小社会”的大学生,知识与经验尚且不足,缺少对市场的了解及对未来准确把握,创业过程中很容易遭受挫折且难以自我调节。同时,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难的一个障碍。很多大学生自身能力存在欠缺,但却不想踏踏实实的积累经验和提升知识与能力,总想“一口吃个胖子”,美好的愿望大多归于失败。

(2)大学生资金来源有限,创业经费缺乏。大学生的生活费尚要来源于父母,创业经费更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瓶颈。由于是初创业,尚没有形成确定的收入来源,他们大多只能求助于父母亲友,或找其他同学投资,因而资金来源紧张。这有限的资金对于创业项目的整体运作来说也许属于杯水车薪。同时,缺少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对于资金的使用和控制不是特别成熟,不能很好地管理企业、控制成本,不能实现最大效率地利用资金,有的项目甚至没有具体的资金使用规划,以至于部分投资资金“交了学费”,使本来就紧张的资金更加难以运转。

(3)缺少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有力平台。针对大学生自身经验不足、能力不足的缺陷,高校支持性的创业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行弥补。但问题是国内很多高校还没有这样的平台,部分高校虽有创业园却没有明确支持和保障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所以,成熟且真正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创业平台亟需建立。

另外,创业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仅仅依靠大学生,很难独立完成这些资源的储备。如果没有各方面的支持,创业地点的选择、租赁,创业公司的申请,创业人员的培训等等,这些对创业者来说的刚性需求,大学生创业者也很难做到。

纵观大学生创业现状,除去“乌托邦”式的空想者之外,很多将想法付诸实践的大学生也鲜有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创业的实践环节面临着更多、更棘手的问题,如缺少启动资金、学生商业意识不足、组织能力欠缺、优质创业项目缺乏等。除此以外,没有建立高效的创业团队与有效的管理制度也是在校大学生创业难的重要原因。当务之急是搭建有效的创业实践平台并组织创业实践活动,以高校学生社团形式与创业活动相结合,建立创业社团,并采取企业化的管理运作方式,促进创业项目与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2大学生社团特点

大学生社团是以高校的专业性、学术性背景为依托,以大学生共同的生活理念、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学术取向或其他方面的追求而自发建立起来的,经过登记注册,自发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学生群众团体,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完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它们是具有明确发展目标和规范的“公益性组织”或“互益性组织”,属于高校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按组织内容分类,大学生社团有学习类、文体类、娱乐类、公益类等,各种社团虽然活动内容不同,但管理方式大同小异,会员少的社团由社团负责人直接管理,会员多、活动多的社团设几个部门进行职能制管理。

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社团或多或少都存在管理松散、缺乏制度化等问题,但以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组成的社团,更多的体现出其平台优势。

随着高校社团的不断发展,这个平台已经不仅仅是大学生展示自我、发挥所长、弥补不足的平台,也是大学生利用课余生活充实、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平台。同时,社团成员来自各个专业,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通过互相交流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如果将高校社团这个平台进行深入开发和发展,利用平台优势,以帮助大学生创业为主旨建立大学生创业社团,必将会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产生有益而且深远的影响。

3大学生社团企业化运作的优势

大学生社团和企业活动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自主运作和管理,通过一定的活动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建立企业化运作的创业社团,是结合大学生创业现状和高校社团的平台优势,运用企业化运营管理的制度和理念管理创业社团,通过一系列的创业讲座、创业竞赛、创业实践、建立校园内外创业实体等活动,渐进式地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创业社团企业化运作,既能为解决当前一般类社团发展困境提供经验参考,又能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支持平台,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务与支持。其优势从以下几点分析:

(1)企业化运作,可以解决管理松散、效率低下问题。所建立的创业社团实行企业化运作,可以避免出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松散、制度缺乏、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完善社团管理制度,重新调整社团组织形式,堵塞管理漏洞,明确社团宗旨和发展方向,进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从而强化社团组织管理提高社团的纪律性、执行力和影响力,带动社团以良好的状态生存发展。

(2)企业化运作,可以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大学生创业资金普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业项目的顺利开展。创业社团企业化运作可以相对容易地解决创业资金的问题。创业社团可以以企业的名义申请创业基金或银行贷款,也可以以项目的名义申请风险投资,有的项目还可以享受国家的补贴和政策的优惠。当资金不再是创业活动发展的阻碍,就会成为促进社团发展壮大的有利因素,社团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将会不断增强,为大学生服务的目标也将得到很好的实现。

(3)社团成员的多元化构成有利于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储备。社团中的成员来自全校各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有着不一样的专业知识、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会带来不同方面的信息,通过组建社团实现学科交叉、优势互补,有利于在创业前后集思广益,拓宽知识面,积累知识和经验,形成团队的集成、综合优势,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4)社团企业化运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团的企业化运作可以让社团对学生的作用及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也是成立企业化运作社团的初衷。通过社团有效的管理和高效的活动组织,让学生体会到社团的意义与价值并从中发展兴趣、学习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拓展视野、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在企业化管理中体验企业组织管理,提前完成从学生到职业经理人的过度,将社团作为工作对待,学生对社团的责任感存在感加强,又会对社团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化运作的社团本身就是一个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通过建立职能机构、制定规章制度、运用企业管理制度方法管理社团的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业项目,帮助大学生进行能力培训、经验交流、兼职实习、创业实践,不仅解决了部分学生经济需求,而且可以通过这样的锻炼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为以后真正步入社会进行就业创业打好坚实基础。

4大学生社团企业化运作模式探析

创业型社团的成立、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分工、社团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以及财务的管理、社团指导老师和负责人的选聘任用等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较少的受管理意志的制约,基本上可以视做是一个独立的运作实体,这是创业型社团实行企业化运作的首要条件。企业化运作的创业社团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将创业社团与企业运作模式相结合,既为高校学生建立创业平台,又达到对社团的有效管理,有益于社团的发展,帮助更多在校大学生获得创业机会,更好地为广大大学生服务。具体的运作方式要结合高校社团的现状以及组织形式、发展模式,借鉴高校社团已有的组织发展形式,融入企业化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实现社团创业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以帮助大学生创业为主要运作内容开展一系列活动,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以及必要的支持。

4.1组织结构

创业社团初期由于管理体制不成熟可以按照企业直线职能制,设立职能部门,如培训部、招商部、财务部、技术部、项目部等,各职能部门之上设立社团管理层,根据需要设定管理层人数并确定最高管理者一名,负责指挥控制社团整体运作,各部门负责人由最高管理者统一指挥,部门成员受本部门部长管理。

创业社团在学校的社团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下开展活动,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所在学校的相关规定。创业指导教师作为社团的顾问,在社团的培训、项目的管理等过程中进行理论指导。

在实际运作中,按照企业化规范,制定创业社团的社团宗旨、社团目标为服务于更多的大学生;根据社团的特性确定社团的创业文化;结合学校对社团的要求以及企业化管理的需要,制定创业社团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明确各负责人和各部门具体的权利与责任及其工作标准、奖惩制度等,编写每个部门的工作守则。

4.2运作内容

创业社团的运作,以创业实践为最终目标,以对会员的培训、创业竞赛的组织、社会实践锻炼等为辅助,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培训交流。首先,进行创业观念教育,请高校管理学院以及创业园的老师进行专题培训讲座,主题内容可以是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创业过程、企业管理运营理论、创业风险等方面,培养会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所必须具有的拼搏精神和风险意识。其次,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聘请高校老师或专业培训师,开设TRIS创新理论、市场调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税务知识、法律法规等课程强化会员的专业能力,并搜集各种校园内外成功或失败企业的创业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讨论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法等,总结经验的同时提升会员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完成基础培训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引进SIYB创业培训体系,通过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培训、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IYB(改善你的企业)培训、EYB(扩大你的企业)培训,促使已经有创业项目的团队成立有生命力、有发展潜力的实体企业。

(2)创业竞赛。系统地进行创业培训后可以举行社团内创业比赛,在比赛中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虚拟实战中,为创业实践打好基础。鼓励会员参加创业计划、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企业经营模拟等竞应用赛,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ERP沙盘模拟大赛等,通过比赛体验创业过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3)社会实践。此项内容旨在让会员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切身感受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促进创业项目和创业方案更贴近实际。联系校外能够提供兼职、实习岗位的企业或公司,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会员通过创业社团获取实习兼职信息,企业或公司通过创业社团获取会员信息,在此基础上,会员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通过这种长期的合作机制,创业社团提高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同时建立起高校与社会企业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创业实践的开展;会员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开拓眼界、了解企业,锻炼自身能力、积累经验,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定收益。

(4)研究与开发。社团利用所在高校在科学技术、管理运作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优势,以及高校各专业老师、学生等人才优势,组织相关会员进行高新科技、新型产品技术等的创新性研究与开发并探索其商业化应用的方式和途径。社团可引导会员进行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包括各创业项目中的产品创新,创业社团、创业项目以及创业实体企业的制度、管理方式创新研究,使创业社团对创业项目的支持从硬件(平台、资源、人才等)支持上升到软件(管理方式、组织制度等)的支持,从而保持创业社团的创新性,减小创业项目的运作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5)建立项目实体。通过一系列创业培训、创业竞赛并进行实践锻炼、积累了一定经验的会员,鼓励其成员组织团队,选择项目,经调查论证可行后进行创业实践。创业社团提供部分经费鼓励支持校园内创业,根据校园情况和学校政策开办完全由在校大学生经营的各类型校内创业实体,如开设以学生为经营者的服务类实体(干洗店、打字复印社、学生超市、咖啡屋等)、成立依靠高校技术与人才支持的科技类实体(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的研发与商业化应用)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机会,实现为更多大学生服务的宗旨。同时,对于通过创业社团项目在校外建立的创业企业,可以采用校企联合的形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实务指导等支持的同时降低创业风险。

对于已经建立的创业实体,在其走向正常化发展时,创业社团退出管理经营,由原项目团队负责运作,自负盈亏。从会员培训到扶助实体企业正常运作,创业社团的作用相当于“企业孵化器”又高于“企业孵化器”,前期对创业项目人员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创业社团不同于且优于一般“企业孵化器”的。

4.3运作方式

(1)经费来源。社团经费主要用于日常办公费用、一定的培训费用、参赛费用以及创业项目经费等,可以通过多元化渠道获得。建立创业社团初期,由于社团性质的特殊性,可以通过向学校申请一定的经费支持、在校园外寻找赞助商等方式获得社团日常运营资金。此外,在创业项目通过前期可行性研究、风险收益评估后,可以申请创业基金或银行贷款,也申请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来获得启动资金。社团发展到一定程度,各个创业项目运营到一定阶段后,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将会来自于通过创业项目建立起的校内外创业实体。创业实体所获得的经营收益,在为创业社团自身发展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够更多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帮助。

(2)会员管理。社团长期吸收有创业想法的有志大学生成为会员,接受创业培训、参与社团的创业培训、创业竞赛、创业实践等活动,在过程中不断提升会员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并支持和鼓励其进行实体创业。在制定社团的章程、宗旨、管理制度外,对于会员管理制定相应的人会面试流程,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的创业项目审核、实践过程规范,对创业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风险收益等进行系统地评估。在项目的实施以及成果分享的过程中,努力达到创业团队成员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对团队成员的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以此为基础进行薪酬发放以及项目收益分配。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发人力资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经实践均证明其对于改善企业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发展成熟的项目时,可以考虑对创业社团的会员进行股权分配激励,根据每个成员对项目实施与收益的贡献度,分与所占项目总体风险和收益的不同份额,即看作所谓的股权,使得社团成员可以按其所占的比例对项目收益进行长期的分红,实现项目团队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并以此方式促进项目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不断地完善创业社团的企业化运作制度,可以对每个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确保会员有所获,项目有所成,创业社团有所价值实现。

(3)项目实践运作。创业社团的最终目标是要支持和帮助创业团队的可行项目进行成功地实践,项目运作的过程及其方法也就成了创业社团工作的关键所在。社团建立初期由于没有经验,借助高校所具有的科研、技术理论与实践优势、丰富的管理理论与案例等进行社团理论基础建设,也可以邀请相关学者专家、校内外一些创业团队等,从专家的讲解和创业团队的分享中总结创业项目过程和经验,甚至可以从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吸取其经验教训。

当创业社团进入健康发展期后,各创业项目的业务稳定发展,已经能够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创业社团需要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扶持创业项目更快更有效地进行实践并确保其成功的流程和方法,并逐步进行不同类别项目实践方式的分类总结规划,同时健全创业社团的各职能机构,组织结构转变为矩阵制,完善社团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进行新项目的开发,进一步发展壮大,从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成功实践。

4.4运作实例

2013年,哈尔滨某高校艺术设计系影视多媒体专业的一个社团的几名学生,成立了一个影像工作室,创立初期由于经费不足,基础设施缺乏,再加上管理不善,运作不规范导致亏损严重,一度面临关闭的危险。影像工作室认真分析了社团自身的局限性及外部发展环境,同时依托创业基地和科技园,引入了“社团企业化运营”的全新管理理念,将企业的管理模式渗透到社团的管理中,将影像工作室成功实现了企业化运营,转型后社团对自身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进行深化改革,制定了商业运作模式、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并设立了财务部、技术部、项目部、招商部、培训部等。

社团企业化运营一年多以来,走上了规范运作和盈利的道路,已与哈尔滨数十家企业合作,成功推出了许多优秀的影视广告作品案例,例如:哈尔滨时迹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专题片、哈尔滨市血液中心形象宣传片等;与哈尔滨市汽车广告公司合作,制作了公交车和出租车车载媒体和平面广告以及候车厅广告;与哈尔滨数家婚庆策划公司合作,长期承接了婚庆现场影像拍摄业务等,实现了社团业绩稳步增长。

5结论

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在高校建立企业化运作的创业社团,从大学生自身出发,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创业实践能力为着力点,依托大学生社团这样一个能得到高校支持的平台,“借社团之体,习创业之道”,以企业的思维和方式管理运作社团,多渠道获得经费,结合高校特有的知识理论、人才、技术以及信息渠道等优势,通过企业化的制度管理、人员培训、项目运作,为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经验不足、资金缺乏、没有支持平台等的实际问题提供方法与思路,在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同时为大学生丰富生活、取得收益、增长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提供服务与支持。

经过试点实践,将大学生创业社团企业化运作的模式推广运用于各高校,必将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提供经验与典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实践,从而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与发展。

[编辑:厉艳飞]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业
从“互联网+”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未来发展
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
创业公司及项目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财务管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运用
编辑出版专业大学生的自出版创业模式研究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研究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