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2015-12-05 11:54罗木莲李中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图略平均分糖果

罗木莲+李中平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重难点】

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若干糖果和橘子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 师生交谈。

师:明天是星期六,老师想请同学们到我家做客,你们想去吗?(想去)你觉得老师会准备什么来招待你们呢?(糖果、饼干、橘子、瓜子……)

评析:通过老师请客,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增进感情,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师:来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课件出示)

图1(桌上放了10个苹果,每两个放在一起,图略)

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苹果)这些苹果是怎么放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这些苹果分成了5份,每份是2个,每份分得一样多。

图2(桌上放了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还有1个面包在旁边,图略)

师:再看,这是什么?(面包)这些面包分成了几份?你觉得这样分好不好?为什么?

生:也分成了5份,我觉得这样分不好,有的是2个,有的是1个,有多有少。

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1份只有2个,图略)

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想说点什么呢?

生:也是分成5份,有的是3个,有的是2个,也是有多有少。

师:你喜欢这样分吗?(不喜欢)

评析:让学生观察老师准备的东西,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出每种东西是怎样分的,体会分东西时有的分得一样多,也有的分得有多有少。

3.教学例1。

师拿出6张糖果图片,分成3份(1、1、4和1、2、3,贴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好)你们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

(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均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评析:老师展示分糖果,让学生判断老师分得好不好。老师的分法相差太大,使得学生心理很不平衡,从而急切地想分得每份都一样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向学生渗透了人人应该平等的思想。

4.巩固练习:第8页的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教学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 份,每份几个?请同学们分一分。(学生拿出橘子图片,同桌两个合作分一分)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分法,同时辅导个别学生。

2.展示分法。

生1:我是一个一个地分,分完为止,我分了三次。

生2:我先两个两个地分,再一个一个地分,分了两次就分完了。

生3:我三个三个地分,一次就分完了。

师: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评析: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验从原始化平均分到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

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师:大家表现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同学一叠本子。(送本子)

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怎么分奖品呢?

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先数数有12本,再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到几本?)小组合作完成。

评析:通过分奖品,不经意地引出实际问题,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叠本子,而不是每一个人,可这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用今天学到的“平均分”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第9页的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分一分、填一填,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的第1题。说说哪种方法对,另外两种方法错在哪里,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在你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

评析: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既整理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猜你喜欢
图略平均分糖果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平均分一半
雨季里的糖果湖
六路钻第五路
——外撇柴
两种分法
测试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