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社会生活开放识字课堂

2015-12-05 12:10王月霞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卡片识字汉字

王月霞

识字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先决条件,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学生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进行阅读和作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尤为重要。然而,识字又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事情。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认识事物时不够细致,这给识字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原因如下:

1.识字量大,字形复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几乎每课都要认识十几个生字词,其中大部分要求会写。对于这些刚入学的学生来讲,这些汉字就像一些形状各异的符号,令人望而生畏。

2.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由于识字量大,教师为了便于讲解,大部分的识字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往往是从字音到字形再到字义,教师讲学生练。大多时候采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时间一长,学生会提不起兴趣,表现出对识字的厌烦,课堂效率差。

3.容易遗忘。对于所有的学习者而言最先遗忘的往往是那些不能引起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识记量过大的知识。这样导致以前会的生字,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使学生灰心丧气,失去信心。

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难题,解决学生在识字中的瓶颈呢?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识字是启迪心智,使它认识过去的事情,现在的生活,以及人们对未来和明日的计划的一种手段。因此,识字可以把人和人联结起来,也就是说,可以使人接近世界”。识字的最终目的是接近世界,接近社会。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经验、生活积累联系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一、利用生活资源快乐识字

1.利用学生在校生活资源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我们的学校,为学生识字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那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宣传图画,那一句句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一块块内容丰富的黑板报、一张张课程表、指示牌等都是识字的好资源。我就带着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开展“争做‘识字大王”的活动,谁认识了一个字就做成字卡,放在班级的“识字箱”内,一周评一次,谁认得字多,谁就是本周“识字大王”。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课间,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就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在校园里穿梭忙碌着,吸收着校园生活中的营养。一学期下来,学生轻而易举地认识了几百个汉字,增强了识字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多多关注生活,仔细观察

我鼓励学生利用看电视、去超市、外出旅游等机会去看看电视字幕、读读商品名称、认认旅游地名……并将观察所得,写在自己的识字本上,每周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与实践中体验到了识字的快乐。不仅如此,我班在期中还开展识字体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主动性,如“谁认识的地名多”“报菜名”“读读商品名称”“我喜欢的卡通人物”等活动把识字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文,学好汉字很重要。

3.将课内与课外识字有机融合,效果会事半功倍

课堂上的识字教学往往是见其字不见其物,学生学过就忘了,因此将课堂教学作适当的延伸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有些字词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教师如果创设恰到好处的生活情境,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入情入境,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也会变得轻松自然。比如学习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把夏季水果都带进课堂,让学生把认水果和认汉字结合起来,再让学生尝尝水果的味道,让学生读读词、尝尝味、说说话。识字过程变有趣了,学生的语言变生动了。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桃子,因为它吃起来又香又甜!”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吃梅子,因为它吃起来酸溜溜的!”……

另外,可以将课堂延伸到家庭,让每天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所也变成识字教学的课堂。例如,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练习6》是介绍生活用品的,我让学生制作了词语卡片,贴在家里相应的物品上,如“电视”“书橱”“沙发”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字,并能将字形与字义有机结合起来,学得快乐,学得有效。

二、唤醒生活积累轻松识字

汉字无处不在。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当学生们发现这个汉字是原先就认识的,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如学到“东方”,教师提示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超市,叫作——”学生马上想起来了,很兴奋地说:“东方超市,就在我家门口!”“老师,我去过东方名城!”学习“奶”字时,有学生说:“老师,这个字我会认,我们天天喝的牛奶杯上就有这个字呢!是牛奶的奶。”我立即请这名学生向大家介绍“奶”字。“庄”字是我们班同学的姓,外面是“广”里面是“土”,就是“庄稼”的“庄”;“瓜”是因为我喜欢吃“洽洽瓜子”,我就认识了;“牵牛织女”是我在故事书里看到的。学生们在生活中见过的字,我都想办法唤醒这些记忆,学生们就会觉得这些汉字并不是枯燥的符号,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学起来就会既亲切又轻松。

三、联系生活想象创新识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汉字记忆方法。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跃跃欲试,他们会通过一些奇思妙想来识记生字。这时教师要开放课堂,鼓励学生结合音形义、联系生活展开合理想象,主动识字。学生们的方法也许不是最科学的,但肯定是最贴近他们生活的,也是最容易记住的。比如学习“美”字,有个女孩子说:“老师,我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美字上的两点就像我戴的发箍,多漂亮啊!”多么有创意,让人忍不住为她喝彩。学习“鱼”字时,有学生说:“这就像一条小鱼,有头有尾还有鱼鳞呢!”学习“哭”字时,有学生说:“上面两个口就像我们的眼睛,哭的时候会流下一颗颗大大的泪,就像咱们班的桑同学一样!”学生的记忆方法千奇百怪,通过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会发现有的汉字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

四、引进生活游戏趣味识字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胜,特别喜欢做游戏。在识字教学的阶段性复习中我经常采用一些新颖活泼、富有趣味的游戏活动,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能有效改善学生容易遗忘的情况。

1.谁的卡片多

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玩卡片是他们生活中最喜爱的游戏之一。我让学生制作生字卡片,以6人为一组,进行组词游戏。每人按顺序出示手中的六张字卡,其他三人看字组词,谁组得快、组得多,就能获得这张字卡,集得最多的人就赢得比赛。这种集卡游戏既能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又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量。

2.我当小老师

教师把学生作业中多次出现的错别字整理出来,让学生当老师给这些“字宝宝”挑错。谁挑得准挑得多,就给这位老师送上“好老师”的表扬贴纸,并让他当“老师”领着同学们来读这些汉字。如“年代”的“代”多写了一撇;“公、分”的“八字头”写成了“人字头”;“练习”中的“练”右边写成了“东”,“真”的中间少写一横……学生对“我当好老师”这个游戏非常有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提高学生分辨能力,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错别字。

3.找呀找朋友

“找朋友”游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在身上贴上生字卡片,每8—10人组成一组,每个人在观察的基础上,看看与哪个同学能组成词,就与他交朋友。“找朋友”的游戏还可以提高难度,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区分辨别。这样的识字法,学生兴致高、记得牢。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识字提供了更为开放的课堂,是一本鲜活的识字教材。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积累,让识字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猜你喜欢
卡片识字汉字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一张卡片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