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视域下球迷骚乱问题研究

2015-12-05 04:25于文谦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球迷足球体育

陈 亮,于文谦

(大连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文化认同视域下球迷骚乱问题研究

陈 亮,于文谦

(大连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足球作为我国最早实行职业化的运动项目之一,其球迷骚乱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以球迷骚乱为切入点,通过文化认同视角对球迷骚乱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球迷骚乱问题的本质在于球迷认同了异化后的球迷文化,而我国足球文化的贫痔与缺失是造成球迷文化异化的主要原因。建议基于文化认同的3个层面:“文化形式、文化规范、文化价值”进行球迷文化认同构建,以解决球迷骚乱问题。

文化认同;球迷骚乱;文化异化

从2015年4月17日北京国安主场迎战贵州人和的比赛中,观众认为主裁判马宁判罚不公而从看台上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打火机等杂物;到6月4日山东鲁能客场对阵贵州人和的比赛中,山东鲁能的巴西外教库卡与助理裁判互殴;再到后来的7月18日辽宁盘锦宏运对阵广东恒大淘宝时,辽足球迷对恒大球星郜林的辱骂、竖中指……中超赛场上各种球迷骚乱问题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赛事环境,促进赛事健康有序发展,保障运动员和观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格尊严等,球迷骚乱问题亟待遏制和解决。现阶段,中国足球迎来了改革的大好时机,但足球的发展仅仅依靠体制的改革是不够的,更需要构建良好的足球文化。正如传统的足球强国英国、巴西等国的足球发展史都超过百年,为其足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诚然,球迷文化作为足球文化的一部分,实质上是一种具有正能量的积极文化。由于我国足球文化的贫痔与缺失,导致了球迷群体在对球迷文化的认同上出现了偏差,致使球迷文化异化后产生一系列球迷骚乱问题。因此,本研究从文化认同的视角来分析球迷骚乱形成的文化因素,并试图从球迷文化的构建和认同入手来解决球迷骚乱问题。本研究以现场观看比赛的形式进行实地考察,确保了案例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并通过文献资料法以“球迷文化”、“球迷骚乱”、“足球改革”和“文化认同”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了相关文献共58篇,以此作为论文撰写的支撑材料。

1 文化认同及其视角下的球迷文化

“认同”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方哲学,由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其认为,“认同”是“在社会背景中,个体对其他个体或群体的意向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等,经由模仿、内化,而使其本人与他人或团体趋于一致的心理历程[1]。而目前学术界对“认同”的认识众说纷纭,学者们分别从“个体”和“群体”2方面进行了定义。韩星等人将文化认同定义为:个体对其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2]。而崔新建指出:“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3]与此同时,根据文化认同的程度可以分为3个层次:1)文化认同的表现层,即对文化形式的认同;2)文化认同的保护层,即对文化规范的认同;3)文化认同的核心层,即对文化价值的认同[4]。这3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文化认同的体系。其中对文化价值的认同则是文化认同的轴心层,包括了对文化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认同。文化价值是文化的最核心层面,体现了群体独特的形象、价值和追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将文化区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的文化是人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精神和物质文明的精华之集合。也就是说,人们在构建文化时具有选择性地把糟粕剔除了,所以文化应该具有先进性和正能量,能够指引人类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而体育文化则具备这一特质。体育文化对球迷文化具有引导作用,是体育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泛而言之,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可以说,球迷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球迷文化反映了某个国家、城市和地区在某一个时代的特征,影响着人们对球类运动的认知和价值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认同包括认同与构建两个方面,不同文化主体的人们不仅在维护自身的认同,而且在不同体育文化的互动中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积极的进行自身认同的重新构建。而球迷文化的构建就是为了维护某地区、某城市和某国家球队的利益,由不约而同的球迷组成群体而形成的一种认同文化。

2 球迷骚乱及其成因解析

2.1 球迷骚乱概述 球迷骚乱是指在球场上球迷之间由于个人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经济、竞争等诸多因素或是由于从众效应而进行的有目的的破坏或伤害行为[5]。球迷骚乱不仅违背了竞技运动的宗旨,严重破坏了竞赛的良好秩序,而且危及了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社会文明和社会的安定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有损于国家在国际的声誉和形象,阻碍着足球运动的发展。在我国,引起球迷骚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社会价值观混乱的影响、体育政治化的过分渲染、假球、黑哨、官哨、赌球等行为造成的社会波动[6]。球迷骚乱行为是一种“越轨行为”,即常指那些超出常规、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该行为是对社会规范某种程度的背离,也是社会成员对其所属群体、社会或文化体系的行为模式或社会期待的偏离。而以上所述概括起来都可反映在文化里。本研究里主要指球迷文化的异化和球迷文化认同的偏离,从而导致骚乱,而造成球迷文化异化和偏离的根源则是足球文化的贫痔和缺失。

2.2 中国足球文化的贫痔与缺失 众所周知,现代足球在中国属于舶来品,而在足球的发源地及欧美一些较早开展足球运动的国家,足球的职业化和产业化起步较早,至今已形成成熟且稳定的足球文化。就连与我国同为亚洲近邻的日本,也依靠其几代人相继努力所孕育出的足球文化,达到了日本足球崛起的目的[7]。现代足球运动传入我国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从现代足球运动传入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十年间,无论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和运动技术水平来看,都处在一个发展缓慢的低水平上。而足球在我国的职业化和产业化起步也较晚,至今不过20几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中国足球还难以孕育出自己的文化。

文化的结构可划分为内外3个层次,外层的物的层次(技术层次)、核心部的心的层次(心理层次)、中间的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制度层次)[8]。中国足球文化的贫痔和缺失也集中体现在这3个方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从分析现实出发,指出由于对足球的价值和规律认识不足,体制和管理落后,急功近利,人才匮乏,导致足球社会基础薄弱,风气和秩序混乱,运动成绩持续下滑,相对于迅速发展的世界和亚洲足球,我国足球全面落后。

2.1.1 技术层的缺失 技术层指马克思所说的“第二自然”,亦称对象化了的劳动。这个物态文化,不是任何未经人力作用的自然物,也不是指劳动的物质产品本身,而是指物质产品中所体现的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放在我国足球上来说则是:1)从客观角度来看,我国的球迷情感文化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国外职业俱乐部的球迷协会比较,会发现我国的球迷缺乏足够的忠诚度[9]。目前我国的球迷大多数还做不到对某支球队不离不弃,与国外那种一家三代都坐在同一支球队的观众席上的球迷相比,我国球迷还停留在看热闹的水平。2)我国足球缺乏成熟而固定的竞技风格和稳定的战术,这体现在频繁引用外籍教练和外援上。特别是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足球变成了“有钱人的游戏”,对于国内球员的培养和技战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却置之不顾。高水平的外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国内足球水平,但却反映出国内技战术水平的低下和缺乏创新,只是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

2.1.2 制度层的缺失 制度层包括自然和社会的理论、各种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等。分析我国足球可以看出,在制度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1)中国足球协会职能和定位不明确、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协会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导致中国足球功利主义的泛滥和失范行为的丛生。从内部因素看,由于“举国体制”过度地强化了政府的权力,使体育丧失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对于政治和经济的任何变化都将引起它的波动和振荡。另一方面,政府的体育管理机构又陷入了微观管理事务中不能自拔,反而削弱了宏观管理的职能[10]。2)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和运营模式不完善;大多数职业足球俱乐部中,并未真正建立起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决策机构及执行机构职能不清晰,缺少制衡关系。3)足球竞赛体系和职业联赛体制不完善;中超联赛中出现种种的“政府失灵”的现象及联赛管理者的“越位”情节、“缺位”现象和“错位”问题[11]。社会关系方面,中国足球的健身和育人功能欠缺,在学校和社会的普及不够没有与全民健身紧密相连。除此之外中国足球缺乏自身造血机制,没有培养出足够的后备人才。

2.1.3 心理层的缺失 心理层指的是文化心态,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情绪、民族性格、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等。中国足球被急功近利思想送进了死胡同,忽视足球文化生态规律,破坏足球文化氛围。市场经济下中国足球的功利化倾向严重,大到政府和投资商,往往只盯着足球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对足球文化氛围的营造漠不关心;小到裁判员和球员,假球、黑哨、球员打人……我们找不到原本纯粹和纯洁的足球,中国职业足球如今已成为“丑闻”和“黑幕”的代名词[12]。中国球迷文化也许就和中国足球一样,都还在路上。目前中国球迷还只处于把足球当作生活的调剂品,最多是宣泄场所,远没有把足球当作是生活的必需品和生活的一部分,更有甚者只是盲目跟风起哄的伪球迷。

2.3 中国球迷文化异化 文化认同是一个外化的过程,是群体力量的形成和凝聚。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文化具有社会整合、社会导向、社会凝聚和社会传承的功能。文化不仅仅具有以上所述的正向功能,同时文化还具有一定的负功能。在价值秩序失范、价值观念扭曲的环境中,球迷群体逐渐形成一种负面的意识形态,并且都认同其中。于是随之形成一种消极的不正之风“球迷文化异化”,中国球迷文化在贫瘠的足球文化中产生了异化。这种异化后的球迷文化的异己力量之大,势头已经压过了正常的球迷文化。但对于文化认同来说,其体现着全体成员之间的共同利益和理想追求,表达了群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促使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自觉维护群体的利益,使群体成为统一的凝聚整体。然而长期处于足球文化缺失环境中的球迷逐渐认同了异化后的球迷文化,并错误地认为对裁判和对方球员发泄不满便是对己方球队的支持和维护,甚至异化的球迷文化比正常的球迷文化更具凝聚力和引导力。如:有球迷专门组织的球迷团体、协会等,他们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一旦导火线被引燃,球迷骚乱行为在异化的球迷文化指引下更具杀伤力和摧毁力。当激情的球迷置身于足球文化如此贫乏这样一个足球比赛环境当中时,各种黑哨、官哨、假球如一盆冷水扣在了球迷的身上,球迷原本的热情瞬间被浇灭。为了维护所支持球队的利益,随之而来的则是谩骂、愤怒和失控。长期处于压抑的球迷终将会爆发,原本是加油、助威的正能量逐渐演变为暴力和骚乱的阴暗势力。于是球场上不堪入目的横幅、不堪入耳的谩骂之声如波涛一般汹涌,球迷暴乱和失控行为如同定时炸弹一般潜藏于足球赛场上。

3 球迷骚乱问题解决对策

3.1 球迷文化及其认同的重要性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政策精神的延续,集中体现了以习总书记为领导人的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思想[13]。中国足球出现的问题只是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但却反映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客观事实。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的价值越来越被边缘化,盲目追逐经济利益之风愈演愈烈,中华传统所蕴含的优秀精神被舍弃,新的文化认同体系尚未成熟,因此出现了现代精神的荒芜。当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文化的价值却日渐被忽视,文化在整体社会中所发挥的功能被削弱。所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不仅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而是一种价值观的导向和彰显。改革方案中体现出的革新足球风尚、形成足球文化、缔造新的国民性的理念需要引起重视,职业足球发展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文化改造的新运动。

球迷自身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政治环境因素是引发球迷骚乱的主要因素。作为球迷来讲,球迷自身无法控制社会和政治大环境,但也不能因此作为骚乱的借口。他们身处不同的社会阶层、所接受教育的程度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等都是有差距的。在解决球迷骚乱问题的时候,我们无法改变上述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但我们可以构建出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通过对积极文化的认同来引导球迷,并最终解决问题。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等强制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球迷骚乱,但始终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化建设才是有效且长久的药方。所以在球迷骚乱问题的治理中,我们必须构建出合理、正向的足球文化和球迷文化,以此来引导和熏陶球迷群体。同时,加强球迷文化认同的建设,有了文化必须有人认同才算是行之有效的,不然将毫无意义。

3.2 球迷文化认同的构建

3.2.1 文化形式的认同 文化形式认同指的是人们对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方面的认同,通常是通过某种物质产品和象征物作为标志来表示自己的文化认同。1)文化形式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球迷文化实体层面的构成要素。如:球迷产品、球迷设施、思想物化品(球迷书籍和球迷报刊、杂志等)。球迷在支持和维护所在地区、城市和所喜爱的球队时,首先体现在是否会用球迷产品(该队的队服、头饰、帽子、围巾、吉祥物,横幅等)来装扮自己和制造氛围。2)球迷是否在球迷设施(指球迷活动的场所和空间,如:看台、球迷酒吧、球迷餐厅等)进行看球、侃球和交流。3)球迷会不会积极主动的在球迷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想法或提出自己的建议。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身份的球迷在维护和支持共同的球队而聚集在一起,利用这些物质产品来表达自己的对球队的情感,这些其实就是球迷在文化形式上的认同,是球迷文化以球迷为载体,通过人们的实践在物质产品上进行体现。没有这些物质文化作保障,球迷群体就缺少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球迷文化也便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球队应该积极投入到球迷文化形式的建设上来。

3.2.2 文化规范的认同 文化规范可以理解为文化对人的制约和保障,在一定的文化中规定了人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文化规范最初是根据传统、习惯、经验等自发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按照理性有意识和有目地设计和建构出正式的制度,包括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文化规范是文化的规范层面和秩序系统,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其意义系统必然会体现为一定的规范和稳定的秩序。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规范的认同其实就是一种球迷制度文化的认同。我国足球的社会规范意识严重缺失,无论是从赛制到赛场还是从组织者、裁判、队员到球迷观众的表现,规范缺乏严重[14]。因此,在球迷文化认同建设中,文化规范的认同也显得至关重要。而在文化规范的认同建设当中,除了依靠制定相关的法律条列等强制性制度之外,更应该重视的是球迷协会和球迷俱乐部的中介作用。由于球迷群体是临时组建起来的,球迷协会和球迷俱乐部将分散的球迷组织规范起来,增加球迷之间的沟通,为球迷搭建感情的桥梁,提高了球迷的归属感,使球迷情绪得到适当、有效的释放,并能够积极、及时地疏导个别激进的球迷,以防形成集体效应。因此,建立球迷协会和球迷俱乐部就成了社会对球迷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良好中介,也是球迷发挥社会作用、寻求社会认可的良好场所。各个球迷组织间应加强沟通,并建立组织者和球迷之间的沟通平台,利用“跟潮效应”、“从众心理”、“暗示心理”和“感染效应”来规范球迷[15]。最终目的是形成一种良好的球迷文化规范和氛围,球迷认同其中并约束自己。

3.2.3 文化价值的认同 文化价值是文化的最核心层面,文化价值的认同是文化认同的轴心层,包括了对文化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认同。对文化形式和规范的认同其实是对文化价值认同的体现,文化的价值认同构成了人们的文化认同体系中最稳定的基础,文化的制度认同和文化的形式认同都是按照文化的价值认同构建起来的,没有文化的价值认同,文化的规范认同和文化的形式认同就是无源之水,难以形成。球迷的价值认同感作为社会文化和赛场文化的共同反映,集中体现为球迷的集体认同感。而集体价值的认同感是球迷文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影响和规范球迷行为模式的理念、价值和行为。

如何培育出优良的球迷文化价值认同是解决一切球迷骚乱问题的关键。足球文化、球迷文化的构建和认同不仅要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更要促进人的发展,所以这一切必须作用于人才有意义和价值。将文化融入足球运动之中,坚持以人为本、推崇人性管理、达到人与足球合一,实现球迷与运动员同生共长,共同发展[16]。中国特色球迷文化的建设旨在打造“人的品牌”,从而提高中国球迷的整体素质。由于球迷的文化价值认同是社会文化和赛场文化的共同反映,所以在构建球迷文化价值的时候应多吸收社会文化的积极方面,将其作为优良社会文化的宣传器,而不应成为消极社会文化的反光镜。将球迷的情感和足球的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球迷文化与体育文化统一起来,将奋进、拼搏、公平的体育精神渗透到球迷文化之中,让球迷文化产生一种正能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球迷文化价值当中。

4 结 语

当下,中国以体育大国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而足球强国对于我们来说意义深远且浓重。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振兴足球,是实现体育强国梦、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儿女的热切期盼。足球已经具有了超体育、跨文化的价值,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同经济、政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复杂格局,中国足球没有文化优势,就无法走向未来。目前,中国足球迎来了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期,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抓住重点,让中国足球改头换面。努力构建足球文化并重视足球运动参与主体人的发展,使中国足球的水平以及中国球迷的素质取得重大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以新的姿态站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中国足球会越来越好,也呼吁每一位足球爱好者都积极投身于足球文化的建设中来。

[1] 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3.

[2] 韩星,杨永亮.孔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J].今日南国,2008,76(1):89.

[3]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4):102-104.

[4] 钟星星.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5] 朱国生,孙保利.球迷骚乱再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8):28-30.

[6]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2.

[7] 曹连众,夏璐.中日足球文化差异研究——兼论日本足球运动崛起的文化动因[C].杭州: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

[8]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2.

[9] 谭淼.我国足球球迷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建设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1):32-36.

[10] 孙克宜.试论体育管理体制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1):6-13.

[11] 李玥.中国足球治理与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12] 刘捷.近现代中国足球发展的历史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1,18(2):50-52.

[13] 孙科.中国足球改革诠释——对《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5,36(3):16-19.

[14] 马连鹏,张鲲.现代足球的民族精神与中国足球的文化缺失[J].体育学刊,2006,13(6):29-32.

[15] 李鹏.我国足球球迷越轨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16] 黄银华,欧阳柳青.试论中国足球球迷文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6):7-9.

专题研究

编者按:2015年7月31日,北京市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不仅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同时也激发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冰雪运动研究的热情。为了能够为冰雪运动研究者搭建学术交流的有效平台、营造学术研究氛围,为相关的管理者、从业者提供参考,为冰雪运动的科学地、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本刊从本期开始将组织刊发冰雪运动专题,呈现当前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与研究情况,并且将长期开办该专题,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关注并积极投稿。

Research on the Issues of Fans Riot from the View of Cultural Identity

CHEN Liang,YU Wen-qian
(School of Humanity and Law,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njin 124000, Liaoning China)

Football as one of the earliest sports events that was introduced to professional sports, its fans riot has been the focus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fans riot issue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ns riot through field survey and literatur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essence of our problem is that the fans agree with the alienated fans culture. The barren and lack of football fans culture in China is the main cause of cultural alienation. It recommend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fans cultural identity should based on three levels of cultural identity: the cultural forms, cultural norms and cultural values so as to solve the issue of fans riot.

culture identity; fans riot ; cultural alienation

G80-054

A

1004 - 7662(2015 )12- 0011- 05

2015-12-01

陈亮,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球迷足球体育
让足球动起来
中国球迷
少年快乐足球
我们的“体育梦”
认识足球(一)
球迷俱乐部
超级球迷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