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深化我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5-12-05 07:27田静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评价体育

田静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091)

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在于“综合”,即综合职业能力不是各子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将上述能力进行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的实际运用和执行能力。职业教育立足培养新型、技术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和专业特点,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要适度进行改革,体育教学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主线,围绕“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积极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健身理念,通过体育课、体育俱乐部、课余锻炼,运动竞赛和训练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1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依据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国家教育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及各项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有计划、有制度、有保障地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国家的要求,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也要做出及时调整,在强调强身健体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强化“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体现“教育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倡导积极开发式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身体和技术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深化体育课的教学改革。

2 教学内容和形式要有突破

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最终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这核心作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高校体育是最后的一个阶段,这样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求高职院校要将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更高的培养目标和更丰富的内容,将素质更高的人才培养出来。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中,规定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对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进行使用,将多元化的体育课堂组织形式构建起来。因为一定的体育锻炼基础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已经被高校学生们所掌握,对于课外体育互动的监督和辅导我们应该有效的组织起来并予以强化,在体育课外发挥其作用,确保能够有效的结合起课外体育活动和课堂教学,因此,多类型、多时段、多形式的对体育课程进行设置,确保有着多样化的体育内容,令体育能力不同、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们都能够有效的对自身的体育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对于自身的学习目标都能够有效的予以实现,这样令一些学生们喜欢的体育内容能够被他们所掌握,在对学生们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培养中,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教学时,对于终身体育的内容应该不断加大,例如跆拳道、游泳、太极拳和户外运动等,并且根据培养对象和地区的差别,有效地融合起健身体育、生活体育、娱乐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内容等,在对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们能够很好的锻炼身体和增强自身的体育意识,为将来体育兴趣的迁移提供可能和依据,从而实现了体育生活化、终身化的历史使命。

3 突破原有教学模式的限制

教学过程和教学系统的实际化和具体化即为教学模式,是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进行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传统的生物体育、功能体育会对其带来影响。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色彩在其中还是非常的强烈,没有合理的要求去要求学生们,这样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就会呈现在学生们当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来完成授课,向学生们用固定的方式灌输内容,基础技术、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依然是教学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非关注选择,而只是在乎基础,不在乎学生们的创造性,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和地位在其中并没有受到重视,对于学生们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就会带来一定的阻碍,这样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就不够浓厚,习惯的认为运动技能的培养和身体锻炼是一些传统的看法,只是乏味枯燥重复的训练。

为此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和需求一定要予以关注,进而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从教师主体向着学生的主体方向转变应该是体育教学的重心所在,从技术传授为中心、传统的体育知识教学向着学生们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自主为主要的方向,用创造性学习来取代维持性学习,用社会终身体育学习来取代一次性体育教学,将课内外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在三个基础教学的前提下,更多的去留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良好的习惯、学习动机等。只有将学生们放在了主体位置上,才能够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而促进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

4 延长开课年限保证学生需要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min。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

但是,我校体育课程的开设只在一年中实现了,因为学生们的素质、机能和身体形态等方面较一、二年级发展的迅速,在对大学生经常从事健身锻炼的习惯和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在其中并非能够发挥出作用,为了对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予以落实,提升学生们的体育能力、将学生们的体育兴趣培养起来,这样就应该有充足的教学时间给予支撑。

这样学校应该将体育予以延长,将相应的课时安排在二年级中,进而将充足的时间保证为大学生们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此外,对于体育投资应该大幅度的提升上来,对于学校的体育设施予以完善,将体育活动场所提升上来,将大学生们锻炼健身的场地设施进行丰富完善。

5 发挥考核的积极导向作用

体育考核主要目的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激励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及自觉性,但是传统的体育考核要求学生片面地追求分数或达标,学生对考试内容、形式没有任何选择,只能片面以分数高低来衡量,这正是应试教育的片面所在,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在某种意义就成了教学的指挥棒,考核不合理我们的教学就好像失败了,老师的评价、晋级就会受到影响,学生考试不合格就要补考甚至是肄业,老师和学生都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长此以往体育教学就会越来越无生气可言,所以,应该全面客观的进行课程的评价和考核,进而对教学水平进行检验,将重点放在促进师生发展上,有效的结合心理素质评价和生理素质的评价,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互补充,有效的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进而确保多方位、全时空、多角度的综合质量评价系统会存在于评价系统中,对于考核评价的多种作用尽可能的通过,对于体育教育中有效的调节反馈予以实现。使育人、育心的目标在成绩考评中能够真正的予以实现,确保学生们真实客观的锻炼情况能够更好的被反映出来,进而将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尽量的展现出来。

6 必须重视体育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学院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只能使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提高,但要真正实现体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首先学校必须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投入,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体育教师,他们正处事业上升期,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必须对青年教师加强继续教育,要加大资金投入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专门的教研项目,指定青年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以建立一支业务精通、科研能力强、知识面广、知识结构新、新型青年体育教师团队。

[1]周建松.浙江高职教育强省建设战略与实践[M].浙江金融,2008(8):59-60.

[2]周晓慧,霍国庆.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7-70.

[3]潘捷军.论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66-68.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评价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