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文化,助推中国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2015-12-05 20:36陈剑
廉政瞭望 2015年23期
关键词:引领者跟随者民主

文_陈剑

培育创新文化,助推中国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文_陈剑

要培育创新的观念文化,在当下,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一整套创新文化,如创新为荣的价值观、理性的批判精神、开放协作的竞争观、不畏失败的风险意识和允许失败的宽容精神

从追随者到引领者,是一次转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一动力、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样的表述在中央文件中是十分罕见的。什么是核心?就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工作。“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提到如此重要地步,可见其十分重要。

为什么把创新放在如此重要位置,这与当下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和整体经济形势有关。

改革开放36年(1978年至2014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年均9%以上速度的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和发动机。但中国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艰巨挑战。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分析,一个不容回避的因素是,中国经济创新不足,原创的技术和产品缺乏。

以中国制造为例,中国制造曾经在全球铺天盖地,创造灿烂辉煌。但随着近年来各种要素成本的持续上升,现正遭遇尴尬,风光似乎不在。复制模仿、拿来主义或后发优势,这是评价中国经济36年持续增长的一些说法。

上述说法有些片面,但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是以跟随者身份出现的。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作用愈益显现,中国正面临一个重要转型,即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诚如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所指出的,“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什么是引领型发展,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就是要作为全球引领者,要引领世界科技、世界经济乃至世界政治潮流。只有这样,才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地位相适应。中国作为全球的经济大国、科技强国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这是两个不同的角色的定位。对跟随者来说,只要能够跟上引领者的步伐,亦步亦趋,也能够持续发展。引领者则不同,引领者

是旗帜,是标杆,是领袖。作为引领者,需要提升魅力和感召力。而魅力和感召力,从全球视野看,要作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上的引领者,经济上需要有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政治上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需要维护全球的公平正义,等等。这样才能成为国际关系中有魅力的领导者。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这样一种身份的转换,实际是一个重要转型。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而要经受这个考验,并能够完成这样一种转变,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国自身创新要素聚集,并汇聚中国整体创造力,进而成为全球经济、科技乃至政治等各方面的引领者。中国如果不能完成这样一个转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乃至中国自身发展都将受到严峻考验。

培育创新文化,当下要做什么?

中国要完成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最重要的是创新。而要提升中国整体的创新发展水平,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了包括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七条措施。要使上述七条战略措施能够实施,还有一项工作不可或缺,就是需要形成源源不绝的创新思想。只有形成创新的思想,才能够以思想感召人,提升自身魅力。而形成创新思想,重要的是培育创新文化。只有创新文化的充分发展,才是助推中国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最为重要的力量。

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相关的能激励人们创新的文化。包括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精神的创新观念文化,也包括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人文环境的创新制度文化。

培育创新的观念文化,在当下,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一整套创新文化,如创新为荣的价值观、理性的批判精神、开放协作的竞争观、不畏失败的风险意识和允许失败的宽容精神等。现代社会,公民理性的批判精神十分重要。只有批判精神氛围浓厚且富有理性,才有利于创新火花和观念的形成。此外,宽容失败,鼓励竞争性的风险意识也十分重要。

中华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并不完全兼容。要汇聚创新文化,就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与更新。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需要弘扬,对不合时宜的文化需要舍弃,对糟粕与精华并存的文化则需要改造,而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缺的内容则需要更新。例如民主、法治等。只有让思想插上自由的翅膀,让异想天开、胡思乱想不再是贬义词,而被看作创新思想的火苗,才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于创新火花汇聚成创新火炬。

创新文化的培育同样依赖于制度建设。“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就属于创新制度文化。从更宏大视野考察,创新文化有赖于民主制度的建设。因为只有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创新才有不懈动力和源泉。因而,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包括推进党内民主,推进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对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形成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有利于创新思想形成的体制机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才具有不懈的动力和底蕴。(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引领者跟随者民主
中国力争成为生物多样性引领者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梦心龙/5G黄金引领者
孩子,该当家庭的引领者了
由城市台的“跟随者”到县域“三农”媒体的 “领导者”
从“跟随者”到“引领者”
—— 瓮福集团PPA项目成为搅动市场的“鲶鱼”
跟随者
西部耐磨堆焊服务引领者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