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12-05 07:22蒋金鹏刘洪武王志双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9期
关键词:镜像偏瘫上肢

蒋金鹏 刘洪武 王志双

[文章编号] 1672-8270(2015)09-0107-03 [中图分类号] R496 [文献标识码] A

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

蒋金鹏①刘洪武①王志双①

[文章编号] 1672-8270(2015)09-0107-03 [中图分类号] R496 [文献标识码] A

目的:评价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镜像疗法,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运动研究测试(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BMI)评定量表,分别评价患者总体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以YD-5500生物反馈治疗仪测量桡侧腕伸肌表面肌电数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t=4.55,t=5.84,t=9.14;P<0.05)。结论: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确实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镜像疗法;康复训练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Convalescence Medicine, 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Military Command Area of PLA, Beijing 100700,China.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均较高。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1.2‰,年新发卒中约200万例,现存卒中患者700万例,约75%的存活患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1]。对脑卒中患者而言,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功能障碍,最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减轻个人、家庭及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偏瘫是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表现,患者常以肢体痉挛和半身麻木为主要症状,约有55%~75%患者伴有上肢功能障碍,而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对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镜像疗法是一种想象疗法,是患者观察镜中健侧肢体的活动,用瘫痪侧肢体模仿正常肢体的活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及视觉反馈机制,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镜子作为治疗手段,通过反馈健康肢体动作,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其操作简单,极大的减少了物力、人力消耗。本研究以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取得一定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40~68岁,平均(55.2±6.1)岁。48例患者中脑梗死39例,脑出血9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3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偏瘫类型等临床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关于脑卒中偏瘫诊断标准,经CT、MRI临床确诊[2];②初次发病;③发病时间在12个月以内;④生命体征平稳;⑤坐位平衡等级≥1级,患肢上肢Brunnstorm分期Ⅱ~Ⅲ级,肌张力Ashworth分级1~2级;⑥认知、精神尚佳,依从性良好;⑦未合并上肢畸形和器质性疾病;⑧签订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脏、肝脏及肾脏功能障碍;②合并其他类型原发骨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换、肢体被动活动与主动活动,物理疗法、针灸及按摩等传统疗法,以及神经发育疗法和作业治疗等专项疗法[3]。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镜像疗法。镜像疗法:①选择颜色单一、舒适的房间,取双面镜置于镜盒中央,上肢等距置于镜面两侧[4];②指导患者进行健肢运动,患者目光注视健侧上肢镜像,健侧完成腕关节背伸、屈曲运动,前臂旋前、旋后运动,手抓握、手指摆动等精细运动,也可借助器械完成复杂的联合运动;③患者集中精神,排除杂念,想象患肢无障碍,可在器械辅助下完成与健侧上肢相同的动作[5]。

1.4 观察指标

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运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测试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BMI)评定量表,分别评价患者总体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以YD-5500生物反馈治疗仪测量桡侧伸肌表明肌电数值。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以SPSS 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FMA、ARAT、MBI以及肌电信号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t=1.32,t=0.47,t=0.51;P>0.05),见表1。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14,t=4.55,t=5.84,t=9.14;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可影响穿衣等绝大多数日常活动,而上肢功能康复一直是卒中偏瘫康复的难题。传统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包括良肢位摆放、肢体被动及主动训练、肌力训练、日常活动能力训练以及电刺激等物理疗法等,疗效值得肯定,但需注意这些康复训练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同时存在一定治疗风险,治疗费用昂贵,且难以在家中进行训练。若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患者或多或少可能伴有上肢活动障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康复治疗难度越来越大。

表1 两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水平对比(x-±s)

表2 两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治疗前后差值对比(x-±s)

镜像疗法操作简单,极大的减少了物力和人力的消耗,可在家中推广运用,适合坚持治疗、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避免延误病情。上肢瘫痪恢复不易,其原因较复杂:①大脑中动脉损伤后难以修复,动脉损伤主要影响上肢功能,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神经细胞可修复再生;②长期使用健侧,至患侧“习惯性废用”;③患侧废置,致控制区大脑皮层功能减退[6]。故上肢瘫痪不仅仅是上肢存在病理性变化,而是神经功能存在障碍,单纯从肢体上进行康复训练无法有效促进患肢恢复,需从大脑本身进行干预,以维持大脑皮质相应结构持续活跃。

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主要机制:①充分利用视觉反馈效应。视觉感觉超过触觉与本体感觉,属中高级中枢理性思维,一定程度可调控作用机体[7];功能磁共振成像证实,当上肢一侧在镜中运动成像时,对侧大脑对应的上肢运动功能控制区信号发生显著改变,信号较活跃[8];②充分利用中枢神经可塑性。中枢神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适应外界变化,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动物实验表明,脑损伤后受损区域神经功能可由其他区域承担,此外失去一侧脑半球仍存活者并不在少数,其中部分人损失大脑半球所控制功能甚至得到一定程度恢复;③反馈激活镜像神经元,有助于运动记忆区形成[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表明镜像疗法确实有助于增进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意义[10]。

镜像训练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可重复,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在家中开展,是一种较理想的康复训练方法。此外,与其他康复训练一样,开展镜像训练宜早不宜迟,尤其对于瘫痪时间数年者,镜像训练恐难起到显著疗效[11]。

镜像疗法存在一定局限性:①并不适用于双侧上肢瘫痪者;②对于存在认知障碍等伴随症状依从性较差者,效果较差;③镜像疗法存在诸多干扰因素,如镜面设计、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在家中利用简易的镜面设备自行训练效果无法得到保障;④训练区域相对狭窄,训练的内容相对简单。

本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患者例数较少,病谱分布少,镜像疗法是否适用于所有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尚值得商榷;②为形成系统的镜像疗法,如何开展效果最好、镜像疗法是否适用于下肢功能障碍治疗以及如何与常规康复训练相配合,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4 结语

目前,已有与镜像疗法作用机制相类似的治疗技术被推出,其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为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创造模拟与镜像治疗相类似的视觉环境。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确实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日后的研究重点应在于探讨镜像疗法适应证,寻找最佳治疗方法,克服镜像疗法的局限性。

[1] 曹静.脑卒中瘫痪98例早期康复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40-7941.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 Shinoura N,Suzuki N,Watanabe Y,et al.Mirror therapy activates outside of cerebellum and ipsilateral M1[J].Neuro Rehabilitation,2008,23(3):245-252.

[4] 陈家宏.腹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5] 姚红华,陈银海.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2):142-143.

[6] 孙莉敏.运动想象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7] 王朴,郭毅,张君梅,等.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5):529-539.

[8] 何宗颖.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13.

[9] 吴奇勇,叶锦萍,李洋,等.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成本-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2):154-157.

[10] 付明超.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早期脑卒中患者肩痛的疗效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11] 胡永新.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D].青岛:青岛大学,2010.

Clinical analysis of mirror therap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troke patients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JIANG Jin-peng, LIU Hong-wu, WANG Zhi-shuang//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5,12(9)∶107-10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irror therap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hemiplegic upper limb motor dysfunction. Methods∶ To choose 4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4 cases in each group to observe, are bas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bservation group joint mirror therapy, using FMA, ARAT, BMI, respectively,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 motor function,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daily life ability, numerical measurement of radial carpal extensor emg.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FMA level, ARAT level, MBI level, EMG level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FMA, ARAT, MBI, the difference of EMG signal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t=14.14, t=4.55, t=5.84, t=9.14; P<0.05). Conclusion∶ mirror therap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really helpful to upp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living ability of the patients.

Stroke; Hemiplegia; Motor function of upper limbs; Mirror therap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蒋金鹏,男,(1976- ),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北京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研究方向:脑卒中后康复治疗。

2015-04-01

①北京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北京 100700

DOI∶ 10.3969/J.ISSN.1672-8270.2015.09.034

猜你喜欢
镜像偏瘫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镜像
镜像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