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

2015-12-05 01:44田雅娟毛海飞杨继红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中医学中医药

田雅娟,毛海飞,杨继红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

田雅娟,毛海飞,杨继红*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为规范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保证该技术有序、高效、快速的发展,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借鉴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等,初步完成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一级到三级的框架体系构建工作。并提出在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最终解决方案,对于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化

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标准化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

1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化相关概念

“中医优势病种”是指在疾病总体或疾病某一阶段、某一环节的防治上,中医的效果较西医为优的病种[1]。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是对独具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总结,阐明其机制,并将其运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门技术。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极具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应用方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适应证广等特点[2]。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可分为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内治疗法、外治疗法及其他疗法五大部分。常用特色疗法包括药物贴敷疗法、药物熏洗疗法、药浴疗法、药酒疗法、药茶疗法、药摩疗法、药枕疗法、头针疗法、眼针疗法、腕踝针疗法、火针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梅花针疗法、钩针疗法、飞针疗法、小针刀疗法、电针疗法、脐部疗法、足部按摩疗法、耳穴疗法、艾灸疗法、放血疗法、点穴疗法、捏脊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磁疗法、蜂毒疗法、醋疗法等。

当今世界,标准化水平已成为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其已成为各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深刻认识到标准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国家标准《标准化指南: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做了如下定义:“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关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为了“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我国也在涉及社会、经济、科技、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不断制定相应标准。所谓最佳效益,就是要发挥出标准的最佳系统效应,产生理想的效果;所谓最佳秩序,则是指通过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提高,发挥出最好的功能。

2 构建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化是中医药标准化的一部分,是为便于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对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术语、诊断方法、辨证规律、治法治则、治疗指南、疗效评价及相关管理和工作事项等一系列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而制订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且意义重大。

2.1 国家政策层面重视中医药标准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制定颁布了120多项中医药国家标准和规范。按照《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十一五”时期实现了既定目标,制修订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450多项,初步建立了与中医药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标准体系。“十二五”目标即到了2020年围绕中医药事业要求完成300项标准制定,覆盖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教育、科研、中药等领域[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已将“中医药优势病种疗效评价与推广研究”列为“优先领域”的重要方面[4]。

2.2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化是满足中医药科学与临床管理的需要

通过中医医疗标准化,可以克服传统中医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规范中医医疗行为,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维护患者利益,确保医疗安全。标准化建设是对中医管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的过程,有利于规范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等行为,有利于加强中医市场监管,提高中医管理水平。

目前,中医药的标准纷纷出台、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5-7]。现有中医药标准种类繁多、分布分散,如《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 20348-2006》《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GB/T 15657-1995》《经穴部位 GB 12346-90》《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GB/T 21709.9-2008)》等。但是,就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中医临床适应技术的治疗技术标准还尚未深入地进行系统分类,建立比较全面的中医药治疗技术的标准体系,全面规划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所需标准的类型。因此,为了中医药标准有效的归类、各项标准不断的健全、进一步推进中医治疗技术的稳步发展和推广,建立相对应的体系框架非常必要。

2.3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化是保障其高效、安全发展的重要手段

进行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可以对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技术操作和疗效评价、中药品种、质量、炮制加工、中药研究方法与安全性评价等进行科学规范,以保证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与产品的安全有效,提高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

2.4 从“局部到整体”和“整体到局部”两个角度构建中医学治疗技术标准体系

从“局部到整体”是指不断累积现有标准,渐渐形成一个小体系,标准之间联系不是很密切到标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的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从“整体到局部”是指首先规划、设计好所需的全套标准类型,根据总体的顶层设计,最终形成一套具有一定规模、功能的标准体系。两种方式相互促进,不断发展[8]。

3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3.1 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研究方法

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借鉴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方法,对标准化的基本理论知识、中医药标准体系研究概况进行分析整理,在掌握标准体系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中医优势技术的发展现状、明确标准体系在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中的重要性以及借鉴其他行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的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现行、在制、预制中的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中医优势病种176项、中医优势病种对应治疗技术369项、卫计委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第1~2批共110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第1~4批共198项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确定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标准体系框架和分类层次,提出顶层设计方案,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整改,形成有利于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规范、推广及发展的标准体系。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研究思路见图1。

3.2 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研究过程

标准体系框架构建是指标准体系表的层次结构方框图或序列结构方框图的绘制过程。它体现了纳入体系中不同标准的排列形式,这种排列形式表现为层次结构和分类组合。因此标准体系构建的关键是确定标准的层次结构和分类组合,以更有利于中医优势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为主要目标。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隶属于中医药标准体系,为保证一致性和完整性,本体系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体系划分办法,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划分为:“优势治疗技术基础标准类”“优势治疗技术技术标准类”“优势治疗技术管理标准类”和“优势治疗技术工作标准类”4个大类目。各类优势治疗技术标准按照不同属性和需要进行细分,并确定其子类目。

图1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思路图

3.2.1 基础标准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基础标准是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围绕中医药标准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基础标准的研究制定。主要包括标准制修订通则、名词术语、信息分类与代码、图与模型、计量单位、翻译术语及其他等。

3.2.2 技术标准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是标准体系建设的核心,为有序、高效、快速和安全的推广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技术标准体系分类的过程中,笔者借鉴中医针灸标准、护理标准、中药标准等多项标准的分类方法,提出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的分类方法。结合目前已收集到的各项技术进行了归类研究用以证明分类方法的合理性。本分类方法以中医治疗技术为研究对象,借鉴针灸标准体系框架构建方法、中医临床护理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研究等内容,分类方法与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卫生适宜技术等中医药的其他技术具有兼容性。层次结构以树状图来表示,共分为4个层次,第1、2层为共性标准,第3、4层为具体标准。所谓共性标准指能够适用于所有医药行业的标准,而具体标准是能够突出本文所研究的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标准。在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技术标准第三级分类的过程中,得出了3种不同的技术标准分类方案。

方案1:⑴预防保健标准;⑵诊断操作标准;⑶治疗操作标准;⑷评价技术标准;⑸护理技术标准;⑹其他。

方案2:⑴内科类标准;⑵外科类标准;⑶妇科类标准;⑷儿科类标准;⑸皮肤科类标准;⑹骨伤科类标准;⑺耳鼻喉科类标准;⑻眼科类标准;⑼肛肠科类标准;⑽康复科标准;⑾妇产科标准;⑿其他。

方案3:⑴针灸标准;⑵推拿标准;⑶内治标准;⑷外治标准;⑸其他。

为了在3种方法中选择最适合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发展和推广的分类方法,笔者采用专家咨询法、调查问卷法,分别对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太原铁路中心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以及地级市的盐湖区中医院、新绛中医院、稷山中医院、万荣中医院等几十家医院进行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框架体系构建研究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34份,收回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为90.6%。另外,笔者还邀请山西中医药管理局、医院、药店、卫生所、医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名业内专家召开了2次研讨论证会。

专家讨论意见结果显示,方案3的支持率最高,占到36.0%;其次是方案1,所占比例为22.0%;支持率最低的是方案2,所占比例为19.8%;还有22.2%的专家认为以上3种方案均不理想。3种方法在分类的过程都有优缺点,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咨询、研讨会等方式,最后决定综合第1种和第3种方案,扬长避缺,研究出了第4种方案,即三级标准体系按照方案1,四级标准体系引入方案3。见图2。

新方案有效地弥补了方案1和方案3的不足,更加有利于具体标准的归类,有利于突出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特色,有利于临床优势治疗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中医药知识的传播。

3.2.3 管理标准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管理标准涵盖专业资质管理、评价管理、质量管理、服务设施管理、教育管理、科研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技术信息管理及其他。

图2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中的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图

3.2.4 工作标准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工作标准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制度、考核与评定及其他。

4 小结

4.1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第一,完成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框架体系的第四级以及第五级的分类。第二,目前中医优势病种已发布了3批共176项、中医优势病种对应治疗技术369项、卫计委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第1~2批共110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第1~4批共198项。下一步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优势病种来检索与其相对应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易于推广与掌握的、相对西医具有显著优势的治疗技术作为检验标准框架体系合理性的标准。第三,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市场调查,调查可在太原的各大中医院以及山西其他地市级医院进行。通过对于不同医疗水平的中医院的广泛调研,收集各类意见进行分析、讨论、整改,不断完善标准体系表。

4.2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构建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目前官方发布数量较少,对于哪些技术可以归为中医学优势技术标准尚不明确,为了更加有利于中医技术的发展,应加速归纳整理,对于哪些技术属于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有明确的定位,才能更有利于标准的制定及标准体系的构建。

第二,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有很多空白,针灸标准化发展相对较快,其他的中医药标准化进程仍需大力推进。今后应大力加强行业内对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普及力度。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普及中医药标准化知识,扩大影响力,形成良好的氛围,为下一步中医优势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奠定基础。

第三,我国中医药标准化人才不足是造成标准化发展不够迅速的原因之一。应大力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标准化的学习培训,与标准化业内人士多进行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并加强高校培养中医药标准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

[1] 盛增秀.中医优势病种研究中的关键问题[N].中国中医药报, 2008-11-26(004).

[2] 曹洪欣.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的战略思考与实践[J].中医杂志,2009,50(1):11-12.

[3] 卢传坚,林嬿钊,叶子怡,等.中医预防保健标准体系研究与初步构建[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0):2526-2527.

[4] 王红霞,李上,范玉敏,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调查分析及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2):1-2.

[5] 常凯.中医药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

[6] 王茂.行业标准《中医药标准体系表》研究制定——中医药标准分类编码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7] 齐桂.中医临床护理标准体系构建——中医临床护理标准体系表研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8] 黄亚博,冯广清.中医优势病种调查方法学研究及其应用评价[J].江苏中医药,2012,44(12):1-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System Framework of TCM Advantageous Treatment Technology

TIAN Ya-juan, MAO Hai-fei, YANG Ji-hong*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yuan Shanxi 030024,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tandardize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TCM advantageous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ensure the orderly, efficient and fast development of this technology.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reference method,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ere used, so level-1 to level-3 of construction of system framework of TCM treatment technology was completed.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final solutions were put forward, which would have significance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CM advantageous treatment technology.

TCM advantageous treatment technology; standard system; standardization

10.3969/j.issn.2095-5707.2015.02.004

(2014-12-23;编辑:张华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I05B00)

田雅娟,助教,研究方向为中医文献数字化。E-mail: 86070814@qq.com

杨继红,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文献研究、中医药信息学。E-mail: Yangjh10@163.com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中医学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