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女孩”华丽转身:眺望更高更远的青春

2015-12-06 02:45朱振华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25期
关键词:合肥上学美的

■文 /朱振华

“拾荒女孩”华丽转身:眺望更高更远的青春

■文 /朱振华

她6个月大时,母亲无法忍受打工致残的父亲,选择了远走高飞。从此,她便跟着拾荒的奶奶生活。上学后,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边拾荒,边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可读到四年级时,奶奶再也无力供她上学了,她只能从合肥回到乡下的老家。巨大的落差萦绕在她的心头,可当她看到那么多闷闷不乐的留守儿童时,她决定创办一个“留守儿童小分队”,大家相互帮助,还能一起玩,一起学习。她就是被媒体誉为“拾荒女孩”的谭海美。

时光荏苒,如今,谭海美从幼师毕业后,放弃了在省城市直机关幼儿园工作的机会,来到了乡村,成了一名幼儿教师。工作之余,一个更大的梦想逐渐成形……

父亲受伤母亲离去,“拾荒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

1993年5月,谭海美出生在安徽肥东县六家畈镇。就在谭海美出生的前几个月,在工地打工的父亲遭遇了一场横祸:那天,父亲和同事正在工地上干活,突然一个建筑物体从天而降,生死存亡关头,父亲一把推开了同事,父亲却被砸了个正着。父亲很快被送往医院抢救,虽然命保住了,可却失去了右手,颈椎、腰椎等部位均受伤严重。

为了给父亲治病,谭海美的爷爷奶奶四处借债,共花费了十几万元,这才捡回了父亲的一条命。父亲生命没有危险后,家里也实在凑不出钱供他治病,虚弱不堪的父亲只得回到了家里。

由于伤口还没愈合,又缺乏良好的科学护理,父亲的伤口开始发炎,也因此落下了病根。父亲受伤后,工地一次性赔偿了700元钱了结此事。

母亲见父亲成了残疾人,整天唉声叹气,以泪洗面。几个月后,女儿呱呱坠地了,爷爷希望孙女将来能像大海一样美丽,便给孙女取名为谭海美。

谁知,谭海美出生快6个月时,对这个家越来越绝望的母亲,选择了悄然离开,此后便杳无音信。

一个是受伤严重的残疾人,一个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这个原本就艰辛、充满了悲情的三口之家,因为女主人的离开,一下子变得支离破碎、风雨飘摇。

那时,谭海美的爷爷在合肥开摩托车接送客人,奶奶在合肥一家钢厂附近捡垃圾。看着伤心可怜的儿子和孙女,奶奶将父女俩接了过来。逼仄的的出租屋里,从此多了一个婴儿的啼哭声和一个男子绝望的叹息声。

对于一个正值壮年的男子来说,失去了右手,颈椎、腰椎均受重伤,再加上妻子决然离去,这种打击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也难以承受。爷爷出车,奶奶去捡垃圾时,轻生的念头一直在父亲的脑海中闪现。可一想到长得白净漂亮的女儿,父亲的心又开始摇摆……

奶奶从父亲的言谈中,发现儿子有轻生念头,虽然老人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还是坚强地告诉儿子:“人的一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海美已经没了妈妈,你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别的不说,你想想,孩子多伤心啊。你放心,我和你爸能养活你们父女俩……”在奶奶的劝慰下,父亲逐渐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开始积极康复治疗。

时光荏苒,很快,谭海美就学会了走路,一声“爸爸”叫得父亲涕泪横流。谭海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奶奶一起去捡垃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独特的家境,培养了谭海美坚韧、乐观、节俭的好品质。爷爷奶奶为了攒钱给父亲治病,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懂事乖巧的谭海美从不浪费一粒粮食,每天吃的青菜,也是和奶奶一起去菜市场捡来的。

转眼间,谭海美该上幼儿园了,可爷爷奶奶实在拿不出学费,就这样一直熬到了1998年,谭海美这才去了一个私立幼儿园。由于户口不在合肥,爷爷奶奶又缴不起赞助费,谭海美直到7岁时才成为合肥漕冲小学的一名小学生。

谭海美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来没人辅导的她,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女儿乖巧懂事,让父亲感到特别欣慰。经过几年的休养,父亲独自去了东北打工贴补家用。

自从父亲去打工后,习惯了和父亲朝夕相处的谭海美,非常想念父亲。那时,奶奶捡垃圾认识的一个朋友家里有固定电话,每隔一段时间,父亲便会打来电话。每次接到父亲的电话,谭海美都想对父亲说几句想念的话,可不善言辞的她,话到嘴边又生生咽了下去。

本文主人公(中)

从此,谭海美在上学之余,便跟着奶奶四处捡垃圾。在没有母爱、缺乏父爱的岁月里,幼小的她,学会了坚强,整天跟在奶奶身边,和奶奶相依为命。

从城市到乡下,“留守儿童小分队”在行动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物质上的贫乏,不是难题,可不能读书,这成了谭海美最头疼的事。在谭海美的记忆里,每学期开学前,都是奶奶和她最焦灼、难熬的时光。虽然放假时,谭海美和奶奶拼命捡垃圾,可给父亲治病欠下的十几万元巨债,对于这个特殊的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开学的日子终于来临了,看着别的小朋友都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谭海美却只能跟着奶奶继续外出捡垃圾。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谭海美和奶奶刚捡垃圾归来,却看见校长来了。原来,校长在得知谭海美没去上学的原因后,当即掏出钱给了奶奶,他说:“再怎么困难,也要让孩子上学啊!”靠着老师、邻居等好心人的帮助,谭海美的学业终于可以继续了。

然而,当谭海美上到四年级时,爷爷奶奶再也无力供她上学了。原来,谭海美叔叔家里有两个儿子,因为叔叔婶婶外出打工,两个孩子也被送到了爷爷奶奶这里,爷爷奶奶一下子要抚养3个孩子,不堪重负的老两口终于做了一个决定——爷爷带着3个孩子回到肥东老家上学。谭海美一听,立即反驳道:“我要在合肥上学,我不回老家。”奶奶说:“奶奶也想让你们都在合肥上学,可家里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怎么供你们上学?”迫于家庭现状,谭海美只好决定跟着爷爷回到老家。

同学们得知谭海美要去老家上学后,都非常不舍,老师更是找到谭海美的奶奶。可当目睹了她家的真实情况后,老师在一张宣纸上,用毛笔字写下了“天道酬勤”四个大字送给谭海美。虽然年幼的她,还不能读懂其中的深意,可老师送的礼物,谭海美觉得非常珍贵,一直珍藏在身边。

几天后,谭海美和爷爷以及两个弟弟来到了老家——肥东六家畈。老家的房屋已经坍塌,他们只得租住在一个村民家里。安顿下来之后,谭海美去了村里小学继续读书。

上学的第一天,谭海美就觉得自己无法适应这里的一切:破旧不堪的校舍、老师带有方言的普通话……最让她不可思议的是,每次下课了,同学们都不出来玩,大家都坐在椅子上发呆,同学之间也很少说话……

在谭海美的印象里,她过去班级的同学都非常活泼,大家下课了都会一起做游戏,遇到集体活动也会积极参与。班里只有谭海美是从合肥转学来的,老师经常让她回答问题,还经常问她一些在合肥上学的琐事。在同学们的眼里,这个从合肥转学来的新同学,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学习成绩又好,同学们都跟她保持着距离,这让谭海美备觉孤独。

怎样才能融入到集体中去?除了上课,谭海美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谭海美决定主动出击,她主动和班里的同学聊天;主动找到同村的同学,提议大家放学一起回家;主动拉着同学的手,课间做游戏……慢慢地,大家开始喜欢上这个从合肥转学来的新同学。

和同学打成一片后,谭海美这才得知大家下课都不玩的真正原因。原来,这是一群留守儿童,同学的父母基本都在外地打工,有的甚至1年都不回来一次,对父母的思念,成了这群孩子最大的心病。

那时,村里有8个孩子和谭海美是同学,谭海美每天上学放学都和同学一起。

周末时,谭海美对两个关系最要好的同学说:“明天你们来我家做作业吧,这样遇到不会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在一起写作业效率高,还能一起玩耍,加入的同学渐渐多了起来。

读五年级时,老师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谭海美村里的同学学习成绩提高了,也变得活泼了。谭海美在告诉了老师情况后说:“村里的同学都是留守儿童,我们在一起学习,他们很高兴,也不像过去,一没事时,就想打工的父母。”

老师听了非常诧异,在老师的帮助下,谭海美成立了“留守儿童小分队”。小分队刚成立时,大家除了在一起写作业,做游戏,并没开展别的活动。如何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如何能让小分队干些更有意义的事?谭海美脑海里却没了主意。

带着困惑,谭海美找到了老师,老师在听了她的汇报后说:“你们可以先组织同学在校园开展清理垃圾活动,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说不定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呢?”

在老师的指点下、参加小分队的同学越来越多。班级形成了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积极氛围,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后,立即向校长作了汇报。校长在震惊之余,立即组织全校的老师开会,并提议在所有班级开展“留守儿童小分队”活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小分队组织大了,大家参与的活动更多了:植树节到了,小分队组织大家一起植树;清明到了,同学们一起去扫墓;农忙季节来了,同学们相互帮助,去为困难家庭收割稻子……不仅如此,谭海美还带领同学给父母写信交流,学校也开通了留守电话,专门为留守儿童和父母联系。

成立“留守儿童小分队”,这在全国的留守儿童中是创举。谭海美的举动,很快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被媒体誉为“拾荒女孩”的谭海美,随即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华丽转身情系留守儿童,眺望更高更远的青春

2005年10月,在相关组织的带领下,谭海美去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并进行了专题发言。领奖归来,一夜之间,谭海美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各路媒体更是蜂拥而至,这个原本宁静的乡村小学,也因此喧闹了起来。

很多电视台的记者,为了能采访到鲜活的镜头,更是走进课堂进行拍摄。乡村的孩子,大多没见过摄像机,对于记者的到来,孩子们的双眼里写满了好奇。同学要配合记者的拍摄,老师也得按照记者的要求进行讲课,几轮下来,老师和同学都有些不堪重负。

更让谭海美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她经常要去参加各种颁奖活动,做专题报告。经常,谭海美一整天能都不能到校上课。学校考虑到谭海美的特殊情况,安排老师专门为她补课。然而,每天都被排得满满的社会活动,让谭海美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原本名列前茅的成绩开始下滑……

谭海美内心焦灼不堪,可对于一个根本不知道如何拒绝的孩子来说,她只有机械地应付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身心俱疲,却又无可奈何。

让谭海美觉得高兴的是,暑假很快来临了。放假后,谭海美思念在合肥捡垃圾的奶奶,便立即回到了合肥。看到奶奶憔悴的脸庞、日益增多的白发,谭海美的心中如刀割般难受。第二天天没亮,谭海美早早起床了,先做好早饭,吃过后,和奶奶一起去捡垃圾。多日不见,谭海美和奶奶之间有说不完的话……

开学后,谭海美进入肥东四中学习。谭海美原本以为,经过一个暑假的淡忘,不会再有社会活动,她能静下心来学习。谁知,整个初中3年,谭海美基本都在参加各类活动。

很小的时候,谭海美就设想要考一个好的大学,将来当一名优秀的老师,可眼下,只能在班级排名中下等的学习成绩,让谭海美着急。更让她觉得惶恐的是,自己原本成绩优异,成立了“留守儿童小分队”,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可眼下,她的学习成绩,让她觉得和这些荣誉相比,有种名不符实的感觉。谭海美开始变得沉默,心事重重……

初三下学期,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意气风发打算报考肥东一中时,谭海美决定报考合肥幼儿师范学校。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一是从她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另外,就是考虑到早点就业,能回报社会,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2009年9月,谭海美如愿被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录取。入学不久。学校得知谭海美的事迹后,有意安排她参加一些报告等社会活动。谭海美却对领导说,自己只想安静读书,学一些真本事。校领导得知后,也非常尊重谭海美的选择。

学习之余,谭海美参加了学生会,还和同学一起,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目的是帮助一些贫困的孩子。除此之外,谭海美还和同学一起,对师资力量薄弱的偏远地区进行支教活动。

5年的光阴弹指而过。2014年7月,谭海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专科毕业证书。毕业之前,谭海美也参加了一些幼儿园的招聘考试,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谭海美最终被合肥市直机关幼儿园录取。亲友得知后,纷纷向谭海美祝贺。

可谭海美却有没丝毫的喜悦感,她的脑海中经常萦绕着那些留守儿童的身影,她觉得自己之所以有今天,正是因为成立了“留守儿童小分队”,社会各界给予了这么多的荣誉和关怀。现在自己学成归来,理所当然要回报家乡,为那些留守儿童,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思想上的障碍清除后,在众人的不解中,谭海美回到了肥东,并参加了肥东幼儿老师统一考试。经过一番紧张的笔试面试,谭海美从近7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五。随即,谭海美进入肥东包公镇中心学校,成了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

上岗后,谭海美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学中去。看着班级里,一张张可爱的脸,一股强烈的自豪感涌上心头,她想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一个更高高远的创业计划,在谭海美的脑海里盘旋、成熟——她要尽快积累教学、管理经验,时机成熟时,针对留守儿童,创办一家“留守儿童幼儿园”。

(责编/朱茂星)

E-mail:zmx1999@163.com

猜你喜欢
合肥上学美的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上学啦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生态合肥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