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的改革与发展

2015-12-06 19:00娄成武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3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改革

文/娄成武

能与大家共同探讨社区管理问题,非常高兴。记得在1999年,围绕编写“社区管理”课程教材,产生了很大争论,大家对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是否开设这门课程进行了激烈辩论。今天,成立辽宁社区干部学院,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社会的现代变革

中国社会的变革是社区管理的大背景,决定着社区管理如何改革、朝什么方向改革。首先是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变革。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达到美国的2/3、日本的2倍多,外汇储备从1978年的200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4.4万亿美元。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变革,城镇化速度大大加快,1978年辽宁城镇化率为40%,是全国最高的,现在全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4%;人口流动性大大提高,1985年中国人一生流动平均为1.02次,2012年达到了2.1次;人们对单位的依附性大大降低,以前大多数人一生在一个单位工作,现在80%的人脱离了单位,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实现了社会化,真正成为了社会的主体。还有民生制度改革带来的社会变革。住房在计划经济时代绝大多数是福利住房,现在实行住房社会化。为此,除了传统社区外,新社区大批涌现,但由于产权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相对滞后,社区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没有完全跟上,社区教育、医疗、治安、养老、救助等资源稀缺,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社区管理还存在许多盲区。再有,信息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现在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大量通过正常渠道表达不出来的非理性诉求、不合理诉求可以通过网络表达出来,可以使一个小事件转变为一个大事件。相对于信息社会的发展,社区管理在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上还存在差距,社区治安、社区交通、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党建等各种网络管理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社区的改革和未来发展

未来社区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着眼点,是要通过创新社区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把社区这个中国社会最基层的细胞融为一个整体,把中国社会融为一个整体,提升全社会的动员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力量。要转变社区功能。现在的社区既有传统社区,同时又大量涌现出新的非传统社区。传统社区是基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工作关系等形成的社区,计划经济时代大部分是由工作在一个单位的人构成的社区,特点是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度高,对单位的依赖性强,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到位。而非传统社区居民大都来自社会的四面八方,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必须靠政府来提供,这就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社区功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居民是社区主体,发挥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的作用,进一步解决社区管理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的问题,提倡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转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要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形成完善的信息网络。

面对社区改革发展,社区工作者应承担什么角色?我觉得,社区工作者至少应承担六个角色:一是和谐社区的建设者。做好尊老爱幼、扶弱帮困、调解纠纷等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打牢基础。二是民主法治的推动者。熟知法律、运用法律、普及法律,解决好社区面对的各种纠纷。三是社区安全的构建者。坚持警民合作、推进社区一体化建设,满足居民的安全需要。四是弱势群体的保护者。加大对儿童、老年人及残疾人等群体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是社区文化的组织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生活,建设有特色、有品位的社区。六是社区动员力的体现者。提升社区居民应对灾难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强化社区动员力提升整个国家的动员力。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改革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影像社区
改革创新(二)
影像社区
瞧,那些改革推手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