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该荡气回肠走一遭

2015-12-07 08:47佟明增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15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书记党员干部

文/佟明增

如何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一位50岁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作出了这样的回答:去世前15天,他还执意跑到工地查看工程进度;去世前9天,他还在村委会认真核对村民年终分红账目;去世前一天,他还在为第二天的村里年终总结大会做准备;去世前3个小时,他还在反复念叨“开会、分红、慰问老党员、看望孤寡老人”这样牵挂于心的四件事。2014年12月29日,这位喊出“人生就该荡气回肠走一遭”的共产党员,带着为百姓担当的忠诚和信念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他,就是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赵庄村党支部书记汪明如。

干实事者最为民,甘为民者最任事。汪明如的为民和任事,改变了一个村庄贫穷落后的历史。而当汪明如的生命与这段历史诀别的时候,赵庄村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在通往殡仪馆的路上,自发前来为他送行的村民排成了一条长龙。“人活在世上,钱是挣不完的,官是当不到头的。我只想用有限的生命为乡亲们谋幸福”,这就是汪明如的为民观和担当观。这种摒弃了“钱是挣不完的”的为民观,扬起了汪明如“人生就该荡气回肠走一遭”的豪迈风帆;这种舍弃了“官是当不到头的”担当观,铸就了汪明如“人生就该荡气回肠走一遭”的拼搏意志。

“人生就该荡气回肠走一遭”,蕴含了共产党人的忠诚品格。忠诚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汪明如为了家乡父老的致富梦想,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产业而心甘情愿地做一个农民兄弟的领头人,这是一种心有群众、甘愿奉献的忠诚。汪明如面对病魔和死亡,仍然拖着身躯一点一滴地为村民燃尽生命的最后一束光,这更是一种无我无私、死而后已的忠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唯有如此,共产党人的生命才能荡气回肠、可歌可泣。“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也唯有如此,共产党人的事业才能荡气回肠、造福人民。赵庄村从昔日的贫穷村到今天的富裕村、省级文明村,凝聚了汪明如夙夜为民的汗水和心血,难怪村民都说他是一台发动机,永远都在奔波和操劳。与汪明如的忠诚相比,当下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是“荡气回肠走一遭”,而是“与己无利退一程”。这些人或唯利是图,或见利忘义,或与民争食,或无所事事,早已把对党的忠诚置之脑后。

“人生就该荡气回肠走一遭”,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担当情怀。担当是一种矢志为民的境界,更是一种务实苦干的激情。汪明如担任村支部书记十年来,双脚跑项目,双手抓发展,双肩担民望,把一个全镇最穷、环境最差、人心最散的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殷实的小康村。村里从过去负债980万元发展到现在净资产1.62亿元,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均收入一举达到28763元,这同样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村里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十年间增长了15倍,这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古人说:“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汪明如的“达情”是“决不能让赵庄村民一辈辈穷下去”;汪明如的“近人”是“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这种改变贫穷的“达情”和共同富裕的“近人”,演绎出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荡气回肠”的担当人生。

“人生就该荡气回肠走一遭”,这是共产党人的人生态度、事业追求和信念信仰。如此壮怀激烈地“走一遭”,“走”出的是忠诚品质,“走”出的是爱民情怀,“走”出的是创业奉献,“走”出的是人民幸福,“走”出的是老百姓的颂扬和怀念。34年前,带领群众苦战风沙十余载、誓把荒岛变绿洲的谷文昌离开了人世。此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就成为福建省东山县老百姓的一个习俗。一位县委书记能被群众尊称为“公”,且年年主动为他祭奠,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永活人间?答案只有一个: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幸福“就该荡气回肠走一遭”。

汪明如秉持的“人生就该荡气回肠走一遭”,应该让那些至今仍在叹息“为官不易”者汗颜和愧疚。事实上,那些鼓吹“为官不易”者,他们“不易”的是谋取个人私利,他们“不为”的是党的事业。作为党员干部,与其终日饱食、消极懈怠,不如忠诚担当、履职尽责;与其整日钻营难以示人的“为官之道”,不如迈开双腿、俯身为民,“荡气回肠走一遭”人生之路、公仆之路、奉献之路。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书记党员干部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初心如磐
共产党人的感情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集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