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风来得正是时候(作家读作家)

2015-12-07 01:32东君
福建文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登山队细部冲突

东君

无意间读到美国“阁楼作家”创始人杰里·克利弗的一本论创意写作的书,说千道万,无非是教人如何学会说故事,要言之:一个好的故事,就是靠冲突、行动、结局、情感、展示五大要素构成。而冲突是要素中的要素,它包括渴望和障碍。因此,我读但及的小说,常常感觉他是骑着马越过一道道障碍,他对节奏的掌握、对起跳时机的选择、对路径的熟悉与障碍物的判断,似乎都能了然于胸,其间偶或出现一两个有惊无险的小动作,也未能妨碍他最终稳稳当当地抵达目的地。

毫无疑问,但及是一个说故事的能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总能让自己的小说变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花样来。《雪宝顶》也不例外。小说开头部分几百字,就陡然冒出一件骇人之事:主人公嫣子接到一个短信,说梅婷出事,割腕了。梅婷是谁?读者不禁要追问下去。但作者偏偏卖了个关子,按下不提,写起眼前六人组成的登山队来。从小说起头部分的暗示性句子来看,嫣子对领队尤大好像颇有好感。由此可以想见,嫣子和尤大之间似乎隐隐约约会发生什么。但“渴望”来了,“障碍”也就紧随而至。那个短信的出现,显然让嫣子的内心出现了波动,也相应地出现了一种要跟什么拧着来的冲动。于是,让人大感意外的冲突一波接一波地出现了。这里有嫣子与尤大之间的正面冲突,也有嫣子独处时的内心冲突。事实上,她与尤大之间的冲突是内心冲突的外化,也就是说,她的愤怒其实不是针对尤大,而是自己的闺蜜和丈夫之间所发生的背德行为。作者没有把嫣子与梅婷之间的情感纠葛一股脑儿和盘托出,而是在情节推进中隐隐约约地透露个中消息。尽管作者在句子里面也适可而止地运用一种类似于剧透的暗示手法,但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还是不予宣扬。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这篇小说可以分成两条线,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并行不悖。如果就叙述视角而言,这个故事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讲述,把视角人物变成梅婷,叙述可以从梅婷试图自杀前或抢救之后开始,写她和嫣子、立群三人之间足致锥心的三角关系。但作者把选择性视点落在嫣子身上,让她处于特殊处境——西南雪域,显然是有过精心考虑的。从皑皑雪山反观小桥流水的南方,从嫣子与尤大之间的言语冲突导引出她与梅婷、立群之间的复杂关系,其反差越大,叙事张力也就越大。在这里,生死、爱恨交织在一起,有如风雪。时空的切换、明暗的相映、快慢的调节、疏密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小说的叙事空间与意义空间。

主人公嫣子是怎样一个女人?她好像很难被归类。这就给小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像嫣子这样的女人,即便脱离那个由她和嫣子、立群构成的三人世界,进入另一个由尤大组建的六人世界(登山队),也无法摆脱旧的,融入新的,于是她就只能跟这个世界保持着不即不离的状态:当她就要攀爬雪宝顶之前,突然打起了退堂鼓;当她要在纳米村等待登山队员归来时,突然又选择离开。这也构成了一个悖论:当她远离梅婷与立群时,她依旧为之牵挂;当她要远离雪宝顶时,又反过来牵挂队友的生死。内心的困惑和撕扯,让她变得游移不定,也让小说叙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我们不知道它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结局会是怎样。与传统叙事不一样,这篇小说的结局是没有结局的。临近结束时,有些事仍然处于未知状态:梅婷离开纳米村之后,攀爬雪宝顶的登山队中有一名队员不幸坠落,那人究竟是谁?即将登车的嫣子何去何从?她又将如何面对梅婷和立群?这些悬想,只能交给读者了。

雪宝顶作为一座雪山,是但及的小说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意象。它让我想到了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也想到了他的“冰山理论”。但及不仅在小说中留出一大片空白,还懂得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经验省略”的叙述方法。一般讲故事的人往往只注重讲什么,而真正会讲故事的人知道怎么讲。显然,但及不仅仅止于讲故事。他本人对此也抱有一种自觉意识:“抛弃故事是写作走向高度的步骤,如果我们能从故事里走出来,走到情景和情感的细部,且层层推进,上一句无法揣测下一句,内藏奥妙与张力,那么这样的文字就会走向优秀。”在这部小说中,他的确是“走到情景和情感的细部”。写雪景、写山景,无不是将景语作情语看。借物抒情,这在中国古典诗学中叫做“兴”;而西方批评家则称之为“客观对应物”。但及在紧锣密鼓的叙述间不会忘记让节奏舒缓一下,把快速移动的镜头定格于某个细部,细加描摹。比如,他写到嫣子刚刚置身于陌生环境时,突然转移视点,由人及物,去描写风。“风从村庄的角落里挤着跑出来,扑上来,罩住她的身子,牛粪和干草的味道,若隐若现,不时撩动她的鼻息”。“风贴着过道,从那隙开的门缝里钻进来,把窗帘的一角翻起,啪的一下,又啪的一下,无精打采地拍打着窗框子。”这里写风,显然不是空穴来风。如果我们读到下面这一段,就会明白作者的真实用意:“顿时,尤大的表情变得古怪起来。嫣子推开草根一族,像一只掐了头的苍蝇一样,朝着尤大扑去。当嫣子靠住尤大时,他本能地后退了一步,就像挨近了火苗一样,有点心畏。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插话。窗外,风提速了,院子里有东西吹翻了,一阵乒乓作响声后,又只剩下风声。”需要注意的是,风是慢慢地大起来,两个人之间的冲突也是慢慢升级的。因为前面有了铺垫,在处理情节节点时骤然出现一阵风也就显得不会突兀了。读至此,我不禁要暗自感叹:这风来得正是时候。

责任编辑 杨静南

猜你喜欢
登山队细部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视界
一支登山队的覆没
华耐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凯旋盛典在京举办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加强细部处理,提升物业品质
Because It?s There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