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08 12:08余莹刘辉朱贤友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5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转型

余莹++刘辉++朱贤友

摘要: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能够促进地方院校明确办学方向,创新发展模式。因此,在地方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针对社会需求来进行专业教学上的发展转型,完成教学计划的全面改革,从而使地方院校承担起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

关键词: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5-0055-02

1引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立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机电一体化、信息工程、数字技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现代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有了新的要求。从不同职业领域来看,在计算机专业各个方向的教学都应当进行改革,才能够培养出适合我国现阶段发展需求的人才。

2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在我国的全面教学改革中,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教学从本世纪开始便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并对现有的教学规模进行了全面性扩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地方性、国际化的教学局面也开始全面打开。目的就在于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全面化人才。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人才培养模式

在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主要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来进行人才培养。在这一模式下,问题主要表现分别为:(1)培养计划过于求全,但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在往后的工作中,学生表现为专业能力薄弱,成为了“万金油”,难以胜任专业性工作;(2)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没有与企业接轨,从而导致其学习没有按照行业规定有序进行,这样就导致了工作执行的不合理。(3)课程设置方面不够灵活,必修课程任务达到了70%以上,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在课程学分的拟定过程中,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如表1所示。

2)师资力量

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师资力量。近年来在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中,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从师资结构上进行全面的理性化分析。目前高校教师人数的总量上远远不足以应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某些尖端领域的教学上,也缺乏科技带头人物,而过重的教学任务,也导致了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研究匮乏。这些都是导致目前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

3)教学环节

虽然近年来高校对教学环节日益重视,但多是对理论教学环节进行规范,而对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存在疏漏。主要问题表现在: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陈旧;实践能力弱,没有强力的团队带头;校企结合力度不够,没有订单式的教学形式,对现有的人才培养不能做到以实践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实践教学的质量远远不能达到标准;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在教学环节中的结构分布上,以下表2作为依据能够清楚地看出,在现阶段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学分分布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薄弱的。

3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具体改革措施

为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力度,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针对地方经济发展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制定切合社会实际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

1)调整课程设置结构

一方面,在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关注政府的相关决策文件、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以及媒体的报道等,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同时,对于不同的计算机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必须“模块化”,选取方向相对集中的课程,让学生在计算机专业的某一模块上达到精、专、通的目的。

另一方面,通过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一些大型企业合作办学,开设“订单式”课程,对学生实施定向培养。使学生具有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方向,更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实现校企双赢。

2)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

在加强教学体系的多元化发展中,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促进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之一。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积极培养符合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应制定具有专业定向性的专业培训方案,让每一位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得到有效的实践体验。同时,在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组建具有企业实践教学理念的专家指导团体,为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系统培训,让高校专业管理人员能够确立自身的专业性办学思路,为社会培养真正所需的人才。在实习培训基地的建设上,要结合企业的发展规模进行有效设计,通过校企合作来围绕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际,从构建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

3)加强实践教学

在转型发展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过程中,应当以强化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形成常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地方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实验环境,如微机原理实验室、网络协议实验室等基础性科学实验室的建设都相对滞后,不足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强化管理。

第一,按照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实验设备配比,在建设好综合实验室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发展需求来确定其他教学平台的建设。根据专业课程的逐步开设,利用创新实验室对高年级学生重点进行专业课程训练和综合性创新型训练。通过专题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第二,加强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对传统实验类型进行更新和调整,变分散的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将单纯验证性实验设计成综合性、创造性、开发性和研究性的实验,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实验室开放打破原有的专业界限和班级建制,并且在时间上对学生全面开放,不同专业和班级的学生可以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时间做相同的实验,同一专业或班级的学生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的实验。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施展才华和练就本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来看,应当坚持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并对现有的高校教师培养形式进行改革。就我国现阶段的地高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配比来看,双师型教师相当匮乏,这已不能顺应我国现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的要求。双师型”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院校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计算机专业师资的培养,建立一支既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又掌握过硬专业技术的计算机师资队伍,为地方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计算机人才。

4结束语

我国现已开展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为例,围绕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际,从构建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为地方本科院校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供借鉴,从而促进地方本科院校明确办学方向,创新发展模式,承担起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地方本科院校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成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黎永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4(11):142-143.

[2]陈振庆,罗兰花.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转型发展创新思路--以贺州学院为例[J].软件,2015(5):11-15.

[3]崔建峰.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转型发展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上旬),2015(5):52-53,57.

[4]孙文清.基于转型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5(15):31.

[5]夏婷,陈羽亭.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转型思路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7):38-39.

[6]王春霞.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6):134-136.

[7]陈荣华.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出路——人的因素的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1):185-185.

[8]欧阳玉梅,方若森,吾扎提,等.边疆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培养模式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16-17.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沣芝转型记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