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有效性探究与实践

2015-12-08 12:45薛泽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5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针对性

薛泽云

摘要:计算机专业类教学在高职单招考试中占有比较高的比重,所以显得尤为重要,新的计算机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中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了能力的培养。填鸭式教学在高职单招生教育中普遍应用,这种培养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不能暴露出学习中的问题,让老师有针对的教学。如何让学生既能考出高分,又能在学习能力、探索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变被动为主动,让老师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呢?

关键词:针对性;任务驱动;探索学习;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5-0105-02

计算机专业类教学是高职单招高考教材《计算机类》的组成部分,包括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等部分,由于在高职单招考试中占有比较高的比重,所以显得尤为重要,应试教育要求学生注重知识以及重点的记忆和灌输,但在新的计算机类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中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了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老师通过系统、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量知识,一般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拼命努力的听,故又被称为填鸭式教学。由于高职单招的考试都是笔试,所以计算机类专业知识的学习也都是课堂教授,很少有实践的机会,这也是填鸭式教学在高职单招生教育中普遍应用的原因。这种培养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不能暴露出学习中的问题,让老师有针对的教学。如何让学生既能考出高分,又能在学习能力、探索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变被动为主动,让老师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呢?结合本人点滴经验,谈谈自己在教授课程过程中的些探索。

1 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所以营造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显得很是重要,学生喜欢老师,至少不会排斥上课,还有可能喜欢上老师的课,学生才有可能对老师的课程产生兴趣。

2 改变教学策略,驱动学生探索学习

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类专业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下面环节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2.1 课前任务驱动,自主探索学习

根据大纲要求并结合课本章节知识,我将课程知识点重新整理并细化成每节课的任务,班级同学每2人结合成一组,在下周上课前将知识点包干到小组,而课代表负责收集每组同学整理好的知识点ppt,在上课前发给老师。以下是学生领到的一次课的知识点:

大纲要求:了解协议的概念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理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分层模型。

复习题目(上次课相关练习)

1)了解协议的概念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三要素、常用的网络协议有哪些(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UIT协议)、简单介绍这些协议的特点和应用的网络、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相关题目练习

2)理解OSI参考模型

常见的网络协议模型及简单介绍:OSI(开放系统互连)协议、IEEE 802 LAN 协议、TCP/IP(网际互连/传输控制)协议;ARPAnet网的介绍;OSI参考模型七层介绍、每层的主要功能和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主机间是如何利用OSI参考模型来通讯的(封装数据)

相关题目练习

3)TCP/IP分层模型

参考课本:TCP/IP分层和OSI模型的层次对应关系、网络访问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包含的协议及介绍。

相关题目练习

【要求】:在每条知识点后,选取相应的习题(参考上学期所有相关练习),课堂提问,上课时长:45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的知识点通过课本、笔记、网络资源搜索等方式整理到ppt上,通过细化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自学铺好了路。

2.2 课中课件讲解,分享学习成果

学生将自己整理好的课件拿到课堂上来给同学交流分享,也来做一次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怎么做的就怎么讲,其他同学也以批判的眼光听课,并积极配合,在讲解过程中,学生整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暴露出了对知识理解的问题,让老师了解了学生学习情况,达到了教师想要的效果。

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及设置的题目(ppt)

2.3 结合考试大纲,教师点评总结

针对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边听边总结,利用第二节课的部分时间老师把出现的问题再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以本次为例:

问题一:网络协议组成部分对语义、语法、时序的涵义将的比较含糊。

问题二:对OSI七层网络协议的理解不是很到位,主机间通讯如何通过七层进行传输数据,数据的封装和解封的理解。

问题三:OSI参考模型和TCP/IP分层模型的层次对应关系及每层用到的协议。

2.4 结合相关习题,复习巩固提高

将课前老师准备的跟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目发给同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在有针对性的题目上巩固提高,提高了课堂效率。以下是针对性题目:

1)一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制定套复杂的协议集。对于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来说,最好的 组织方式是( )

A )连续地址编码模型 B )层次结构模型

C )分布式进程通信模型 D )混合结构模型

2)在不同网络结点的对等层之间的通信需要下列哪一项协议( )

A )模块接口 B )对等层协议 C )电信号 D )传输介质

3)( )是指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通信标准。

A. 接口 B. 层次 C. 体系结构 D. 网络协议

4)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是( )。

A. 比特序列 B. 分组 C. 报文 D. 帧

5)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 )协议。

A. 传输层 B. 互联层 C. 主机-网络层 D. 应用层

6)OSI的( )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链路传输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A.网络层 B.应用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

3 课堂教学反思

中职高考生在学习时经常会不知道自己要复习什么,虽然有了大纲,但是由于解读能力有限,根本就无法理解大纲的要求,不能做到自觉学习,当然也有同学懒得去看大纲。这次课堂策略的调整,老师把大纲细致的进行了解读,通过包干知识点的方式在课前驱动学生查看教材,利用网络资源自己去探索,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了自学能力。同时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在课堂上分享,反转了角色,变成了老师,体验了交流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功感。老师对学习讲解和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及时总结,不但更有针对性,学生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暴露自己学习的不足。但同时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能力的不同,学生在课堂掌控上会出现一些问题,要求老师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对知识有深入系统的认识,否则就无法顺利实施。

总而言之,这只是围绕学生进行的一次堂课有效性探究和实践,希望能在将来深入实践中借鉴,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更能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 熊强.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58).

[2] 周吉云.浅谈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2008(4).

[3] 何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11(52).

[4] 陆海波.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1(6).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针对性
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