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中医凸显中华文化普世性*——兼谈社科研究对中医院校的重要性

2015-12-09 10:32祁天培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针灸研究文化

祁天培,江 南,吴 凯,贺 霆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2015 年10 月14 至15 日,第3 届西方中医人类学研究国际论坛在云南中医学院召开,围绕英法本土化中医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主题,国内外相关学界专家进行了20 场演讲,并就英法两国中医教育与临床、西方中医与文化传播、西方中医人类学研究意义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1 何为“西方中医”

中医海外传播历史悠久,但西方真正开始规模化地学习、研究、应用并传播针灸,则缘起法国外交官、汉学家苏里耶·德·莫朗,20 世纪30 年代的法国于是成为“西方中医”的诞生地。

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西传,目前国内外讨论研究的对象大多为两类群体,即移民西方的中医业者(中国人)和来华学习中医后带回本国的西方人。事实上,与中国内地无关联、通过自学中医经典后有所创新发展的西方中医业者在传播中医

药文化中同样起着重大作用,特别是其根据中医理论模板、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见解、理论、技术,对研究中医在西方的本土化进程更具意义,因此称其为“西方中医”。连续3 届,前来参加西方中医人类学研究国际论坛的就是这一类西方中医的代表。

“来自法国、英国、西班牙的学者对中医的推崇令国内专家颇感意外”[1]然而更令国内中医学界意外的是他们所展示的“中医”形态与现今国内习惯的中医形态大相径庭,而这种不同并非意料中的“科学化”,而是“过中国化”,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高度浓缩,甚至夸张、重塑[2];不过,最令人意外的恐怕要是这些西方学者强调自己推崇、实践的是“古典的、古老的、原本的中医(classical/ancient/original Chinese medicine)”,而不认可中国内地当下体制化、现代化的中医(TCM)。

2 “西方中医”如何理解与应用中医

2.1 西方当前的文化背景

西方对于中国这一古老东方国度的各种“误读”由来已久,法国汉学家Marc Lebranchu 以中国房中术在西方的传播为例,认为这一跨文化传播现象显示了西方对亚洲的后现代主义解读方式,而恰恰因为这种“误读”满足了西方人特定的需要,才成就了其传播的成功,这一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于中医在西方的传播过程中。

本届论坛上,西方中医学者向我们展示了“古典、古老中医”在欧洲大受欢迎的“奇怪”现象,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传统中医在临床上的效果[3],更主要的是在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中产生了一种宽泛的思潮,即对不加区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开发自然所带来的危险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危机感下,西方人迫切需要一种对人体伤害不大,对环境破坏较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医学体系来补充或取代西方现有的生物医学[4]。

2.2 西方人的“读经典”

中医理论的存在形式基本上是以文字为载体[5],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术体系与思想内核的传播载体,西方人对于中医经典著作的重视反映了他们学中医的目的并非仅仅在医疗健康层面,而是借此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寻求心灵的启迪,后者甚至对他们更为重要。与会的国外中医学者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对中医经典著作的解读。

比如,法国医生Jean-Marc Eyssalet 于1987 年创建了一个研究小组,其宗旨首先是更好地理解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所表述的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人的身体和精神机制,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将中医古籍中的汉字配上拼音书写于墙壁纸板上,然后大声朗读。Eyssalet 医生认为汉字的的声韵、古文句子的呼吸和节律、虚词的停顿等可以使得学生整个身心参与其中,演讲者的意图能在听众心中注入影响。法国学生虽然对中文字形、音声和意义一无所知,但这一方式使得听众的理解并不局限于心智层面的把握,而是面向囊括情感、呼吸和身体的整体感受。Eyssalet 医生认为中医所凸显的“超宇宙学”[6]恰好是这类宏观整体的融合。中医使用的术语所针对的往往是一些普世性的现实,中医典籍对天地之间的人的直觉描述所借助的是语言的神韵,而汉语的神韵在于能够在医者与患者的整体内在交流中,起到直观地引导医者的作用,而这一神韵却往往在翻译成概念化的西方语言的过程中流失了。

“中医是不断变化互动的学问,讲究内在和谐。而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表现形式,通过中医更容易感知中国传统文化。”Eyssalet 如是说。

英国针灸师Sandra Hill 认为中医经典著作阐释了一个能促进和维持健康的完整医学系统和一种身心健康的哲学,现代生命科学与中医有很多共同点,中医典籍也可能会成为未来医学的源泉。

2.3 西方中医流派

2.3.1 法国产科针灸

本届论坛上,法国产科针灸也成为演讲与讨论的亮点。1975 年起,针灸正式应用于法国妇产医院,20 世纪80 年代至今,针灸在产科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以致医学院专门为助产士设立了“产科针灸”文凭[7]。临床上,针灸被应用于妊娠、分娩、产后等各个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令法国产科医生Denis Colin 困惑的是,针灸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法国产科剖宫产的数量,而作为针灸发源地的中国本土却创造了剖宫产的世界纪录!这一现象或许造成西方中医业者怀疑国内TCM,并立足于自己对经典中医进行解读阐释、发展创新。

同样来自法国的Augusta 医生则根据《脉经》等脉学经典,在33 年的产科临床实践中创造出一套特殊诊脉技术,根据孕妇左右“肾脉”的强弱,来判断胎儿情况及预产期。她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临床判断的准确率令中国同行吃惊不已。

2.3.2 英国五行针灸

五行针灸由英国J.R.Worsley 教授始创于20 世纪60 年代末[8],根植于《内经》《难经》中有关于五行的描述,强调个体“护持一行”[9],结合现代心理学方法,调理治疗人体以达到生理-思想意识-精神灵魂(Body-Mind-Spirit)3 者平衡。美国Peter Eckman 博士在其著作《沿着黄帝的足迹》中认为,五行针灸“本质上是一种融合式的针灸,它结合了众多不同针灸流派的方法和理念”[10]。英国针灸师Alan Hext对五行针灸的“夫妻法则”作了演讲。其中“夫妻不和”是用人类的夫妇来比喻当人体健康状态出现滑坡时,一种相对既健康又危机四伏的状态,其典故来源于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夫弱妇强亦有克,妇弱夫强亦有刑。”“夫妻法则”反映了五行针灸追求的是自然和谐的人体健康状态。

近几年国内学界对五行针灸的临床研究正在逐步开展,据现有资料看,五行针灸疗法对精神心理疾病有较好的调治作用,对亚健康、乳腺癌晚期及其他一些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有较好的临床效果[11-13]。

2.3.3 英国天干地支针灸

天干地支针灸也被称为五运六气针灸,为荷兰人J.D van Buren 博士创于20 世纪70 年代。天干地支针灸主要从阴阳、五行和天地人3 个方面来研究自然界的气(或能量)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循环、转化和相互作用。英国针灸师Roisin Golding 认为天干地支是阴阳、五行和天地人理论的基础,认为针灸的根是基于宇宙和时间系统的[14],因此她更倾向将天干地支针灸称为“黄老”针灸——“黄老”代表了《内经》成书时期汉代的主要哲学基石。天干地支针灸强调道法自然,即《素问》:“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与术数”[15]。

2.4 中医理论核心价值的普世性

基于西方文化土壤对中医经典的解读,使得西方中医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流派。除上述重点介绍的西方中医流派,此次论坛中还有法国的仁表古典针灸流派和时空针灸流派、西班牙的天文中医流派的代表演讲。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流派无论是从何角度解读中医,其理论基础、方法论以及合理性,都根植于中医的整体观,都推崇“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医对于生命根源以及生命运动规律的认识[16]。对此,北京大学杨煦生教授认为,“中医的生命观与生命伦理的混融性和普世性正是其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藩篱、可以通过创造性阐释融入其他文化传统、成为人类共同生命智慧的基础”。

英国针灸师、Monkey 出版社社长Sandra Hill认为:“中医是一门宽广而包罗万象的科学,希望中医在西方以其多样性尽可能的兴盛。但在把中医介绍给现代科学的尝试中,不要忽略内含在经典中的睿智和详尽的观察。对这些经典著作的学习将有助于理解医学的深度,并为将来创建一个更有效的医学。”

3 启示与思考

从以往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学界对于中医的跨文化传播(海外传播)的建议中,更多地强调中国主体性,对中医及中国文化在西方发生的“异化”并不十分认同,甚至认为“异化”后的中医本质其实是西方文化,是对中医文化身份的丧失[17]。然而,这种“文明冲突”的根源或许正是我们自身的“文化中心论”。本次论坛中,“西方中医”这一群体的存在与其生生不息的发展态势,更多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医理论核心价值在西方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生命力。

这引起我们思考:中医及文化传播的目的为何?是要“汉化”西方受众?还是发展人类文明?旅法学者蒙田女士认为,中医及其文化帮助西方受众理解另一种世界观及其表现形式,继而反思自身和自身的文化,这种东西方视觉交叉,有助于搭建桥梁,凸显两种思想体系之间具有相通之处。

在论坛圆桌会议的最后,法国Eyssalet 医生大声疾呼:“四海之内皆兄弟!”这让此次论坛与会者惊讶与感动的同时,也让笔者认识到中医理论核心价值的普世性对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认同与共同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提示我们应改变角度重新认识中医药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意识形态理念。如果我们遵循现代人类学“他者为上”,将“西方中医”放在西方社会、文化环境里,去评判其文化吻合度、对当地居民的意义,以及所激励的人类想象力、创造力,那么其正当性、合理性就不言而喻。

中医及其文化的内在普世性,使西方居民对其学习、解读及创新成为可能。而西方独特的文化资源如汉学传统、“中国印象”及后现代思潮,使这种创新得以实现。学会理解、欣赏西方中医的特殊形态而不是轻视它、蔑视它,就会发现其至少具有以下3 项社会学意义:

第一,西方中医已经成为当地居民解放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的钥匙,在他们个人情感到升华、净化的同时,整体的西方文化与社会也得到改良,而且不同于西医东传在中国引起的社会动荡(包括延续至今的中西医之争),属于和风细雨、沁人心脾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在西方的功能与角色岂止是“良医”,真正是社会改革的“良相”。这应该让我国中医界、社科界认真思考、从中获益。

第二,西方中医提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多样性及新途径,表明温和、被动、间接的方式更能为西方居民接受,因而也更持久、更具建设性。所以,对西方中医的研究成果,将对我国文化战略有指导作用,特别是在中华文化在西方的推广遭遇瓶颈的当下[18]。中医的功能便从对法国社会改良扩展为中国决策者的“良相”。

第三,如果我们的格调再高一点、眼光再远一点,就能不仅仅把中医当做是国家战略的工具,而是通过对西方中医的研究,创立文化传播中国模式,从根本上解除亨廷顿“文明冲突”的魔咒:不仅为中国获取利益,也为世界带来安宁和祥。西方中医研究及成果将成为替全球人民谋福祉的“良相”。

很明显,对西方中医的人类学研究,已经大大突破中医院校传统的“主干学科”即中医药理论、临床范畴,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医文化本身,而是针对中医所在的异文化环境与受众。这开拓了中医研究视野,并引起国内外社科界关注。本次论坛与会者就包括法国雷恩大学、北大、清华及社科院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中国社会科学报》也刊登文章报道本次论坛,呼吁国内学界特别是社科界多关心西方中医研究,重视人类学田野调查工作,加强从西方人的视角理解中医及其文化传播意义[1]。

中医院校是中医事业发展的主将,对发掘中医的社会科学价值当仁不让,更应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在原有的传统研究基础上大力开展对中医的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文化海外传播战略提出新理念、为学校发展闯出新道路、为中医价值提升做出新贡献。

[1] 杨怡. 西方中医的社会学价值凸显[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0-28(1).

[2] 贺霆. 文化遗产辩:西传的针灸及其人类学意义[J]. 文化遗产研究:第3 辑. 2014,151-161.

[3] 李灿辉. 从中医在西方国家的传播看中医发展[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6,3(Z1):3-6.

[4] 文树德. 传统中医在西方世界的传播:试释这一奇特现象[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3,22(3):215-222.

[5] 徐强. 中医传播中的主体化倾向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6] René Barbier. Sagesse chinoise et éducation [M]. Paris:Frenchparadis Press,2003.

[7] 王宏才,白兴华. 中国针灸交流通鉴·历史卷下[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84.

[8] 郑欣. 美国当代主要针灸流派的诊疗特点及现状的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9] Nora Franglen 著,龙梅译. 五行针灸指南:增补修订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5.

[10] Peter Eckman. In the footsteps of the yellow emperor-tracing th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M]. San Francisco:Long River Press,2007:91-180.

[11] 王雨,杨亚琴. 五行针灸对改善高层女性亚健康状态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4):2815.

[12] 王雨,杨亚琴. 五行针灸改善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验案举隅[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384.

[13] 李文虎,五行针灸改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D]. 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4.

[14] Roisin Golding. The complete stems and branches[M]. 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2008:81.

[15] 夏叶平. 天干地支在中医学基础的应用分析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6] 王育林,樊经洋. 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1777-1781.

[17] 王明利,刘晓飞. 从跨文化视角看针灸在法国发展概况[J]. 法国研究,2013(2):94-99.

[18] 陈雪菲,曲翔宇. 孔子学院将迎来关闭潮?[EB/OL].[2015 -01 -12]. http://www. wyzxwk. com/Article/guoji/2015/01/336533. html.

猜你喜欢
针灸研究文化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针灸
谁远谁近?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