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2015-12-09 15:36李冬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7期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检测

李冬梅

天津市河北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检验科 300142



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李冬梅

天津市河北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检验科300142

摘要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炎症,近几年,我国临床实验室对肺炎支原体的病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肺炎支原体患者的发病率占患有肺炎的13%~20%,其发病率以儿童多见。本文首先肺炎支原体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肺炎支原体病变的特征,接着叙述了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以及诊断方法,最后根据其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目前,肺炎支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炎症,儿童发病率较为常见。近几年,成年人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据统计显示,在肺炎支原体发病率中,成年人的感染率迅速增加。但是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差别不大,并且对治疗肺炎和呼吸道感染的一般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所以,实验室对肺炎支原体进行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肺炎支原体概述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缺少细胞壁,而且在形态上具有多形性,并可以通过除菌滤器,在没有生命的培养基中可以繁殖最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而无细胞壁只有细胞膜,呈革兰染色阴性,形状一般为细丝状。支原体的黏膜作用以及免疫应答影响着支原体的感染发病机制。支原体是通过滑行运动的方式到黏膜组织内,通常隐藏在细胞间的隐窝内,因为支原体具有特殊的结构,主要结构有粘附因子,可以利用粘附因子粘附在细胞表面,它是一种蛋白,这种蛋白是一种免疫原,它可以促使体内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是对支原体进行诊断的一种重要的抗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炎症,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的,除了引起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之外,还可能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例如脑膜炎、脊髓炎、心包炎、肾炎以及脑干炎等[1]。据相关统计分析,肺炎支原体每3~5年流行1次,主要在不同群体中流行,发病特点表现为间接性,而且时间长,播散缓慢,在地区中流行的时间可持续为几个月甚至长达1年,有时候还能造成爆发性流行。全年均有发病的现象,但在冬季发病相对率较高。

对肺炎支原体的临床治疗可选择:(1)对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干扰和抑制;(2)在核糖体30S中,阻止肽链的延伸与蛋白质的合成,对DNA复制的四环抗生素进行抑制;(3)在核酸DNA中,对其复制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抑制[2]。

2肺炎支原体的病变

肺炎支原体的病变主要在肺部出现,有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变化,在胸腔中积液时会有纤维性渗出物出现,导致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充血甚至出血。据有关报道,肺炎支原体还可以导致体内器官功能不全,因此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的重视[3]。肺炎支原体的病变主要体现在心肌乏力或心包积液。其病程长的患者肺部的病变尤为明显,表现为组织增生,甚至还会出现包囊化的坏死灶。肺炎支原体组织的病变在不同程度上会呈现不同的变形性颗粒与不同的脂肪变性等,肺门淋巴结甚至会出现反应性的增生;皮组织有萎缩现象,出现纤维素性肺炎支原体和淋巴细胞性肺炎支原体等,这些典型的病例会呈现多方面的变化。

3对肺炎支原体进行实验室检测

3.1分离培养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对支原体感染诊断的标准方式就是培养肺炎支原体的分离方式。支原体的基因很小,新陈代谢能力缓慢,所以繁殖相对来讲较为缓慢,每2~6h繁殖1次;其繁殖离不开葡萄糖和胆固醇;经过重复繁殖,繁殖后形状类似“荷包蛋”,显示为阳性。对肺炎支原体分离采用的一般的培养方式,是利用痰、肺泡冲洗液、咽拭子以及胸腔积液,在培养基上对肺炎支原体进行分离培养,但因为支原体没有合成的能力,培养系统应发挥其作用进行添加促进其合成的物质,例如脂肪醇等物质。但是这种方式的不足点是灵敏度不高,而且培养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在20d左右,技术的要求性比较高,不能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所以在临床中采用这种方式较少[4]。

3.2直接检测直接检测采用的方式一般为免疫荧光方法,先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再采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以及异硫氰酸荧光素对羊抗鼠标记的抗体对支原体进行检测,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被标记的支原体有没有被感染[5]。采用这种方式方便快捷,但不足点是在临床中还没有找到和合适的视野,或者是未能取到感染细胞而导致被检测忽略而导致被检测忽略而漏检,因而造成判断不准确。另外,在检测中,细胞内的其他病原体可能会进行干扰,也会造成判断不准确。所以这种方式因各种因素容易受到干扰,不能准确的进行判断,而影响最终的判断结果。

3.3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可采用培养增强套式PCR法,这是PCR结合支原体检测的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患者一定量的痰液以及咽拭子,在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1d后取出这些培养液在进行下一步的培养,并进行两次扩增,两次培养中的反应条件是一样的,利用紫外检测仪对第2次培养中扩增的产物进行观察其结果,因为它有与阳性一样的条带,所以判断为阳性。通过实验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同本方法进行对照,阳性率分别为26.4%,26.8%和27.4%,由此可见,PCR方式不仅灵敏度准确,而且阳性率也高,但不足点是操作比较复杂,而且费时。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对支原体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式的不足点是,由于培养增强套式PCR的方法由于具有敏感的特点,在对支原体进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者是假阴性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作为检测的标本已经被污染;由于细菌的种类繁多,难免会出现交叉现象,还有就是基因的相似性,这种基因看起来很像似,但它们是不同种类,这样对判断会造成影响,容易误判为阳性的结果;在实验的标本中存在种类繁多的蛋白,有的蛋白会阻止PCR的扩增,而导致漏捡的现象发生[6]。

3.4药敏检测药物检测可采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目前关于对药敏分析的报道相对较少,因为支原体传统的培养方法培养起来比较复杂,而且耗用的时间也长,对其要求相对较高[7]。近几年,我国有临床试验研发了支原体的快速培养同药敏结合的一种药敏试剂盒,1~2d内就可以出结果。这种药敏试剂盒在对支原体进行检测时,起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检测支原体常用到的药物,其中具有四类抗生素分别为: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林克酰胺类以及四环素类,它都可以提供,而且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的要求不高,不需要高端和复杂的仪器设备。通过对60例肺炎支原体患者的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中,阿奇霉素占44.3%,红霉素占34.6%,耐药率较高。据北京的一家医院报道,70例肺炎支原体患者,其中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达到了70%,这需要实验室对支原体药敏进行多次检测[8]。支原体药敏的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肺炎支原体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使耐药株的产生有效减少。

4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方法

4.1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是一种分离性培养,是对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的一种经典方法,也是至今最为可靠的方法。在同一种培养基中,支原体的成长过程与培养基中血清的种类密切相关,根据实验表明,加入猪血清到培养基中,其生长过程最好,马血清仅次于猪血清,最后是牛血清。在培养基中加入15%的马血清,进行4~5d的培养,发现培养基由原来的红色逐渐变为黄色,而且菌液清澈有光泽、没有菌膜现象,也没有浑浊现象。

染色检查是以菌种培养物进行涂片,革兰阴性,但其不足点是着色不佳,常吉母萨氏法染色。经过甲醇进行5min的固定之后,用常吉母萨氏法染色过夜,油镜镜检为:支原体菌体的颜色呈现为蓝紫色,形状为细小的弧状、杆状、球状和丝状以及和等典型的多中形状。

结合小儿肺炎支原体,试验应用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和快速培养法,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在不同病程中的应用价值,经试验表明,被动凝集法和快速培养法的灵敏度分别为50.03%与83.33%,特异度分别为100%与94%,以及阳性率分别为23.3%与42.3%(P<0.05),科学合理地对检测试剂进行慎重选择,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的临床诊断中,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与快速培养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9]。

4.2生物学诊断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中,通过对比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和荧光定量检测法,将两种检测的方法进行结合,具有互补作用,可以相互间取长补短,这样可以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初检率得以提高。采用荧光定量检测法与血清学检测法对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和血清标本经肺炎支原体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采用与血清学检测法对肺炎支原体检测中,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血清学检测法,由此可见,荧光定量检测法对该病状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4.3免疫学诊断目前来看,血清学的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相对较多,主要有间接血凝实验、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萤火抗体实验、直接补体结合实验和代谢抑制试验等方法。

试验将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颗粒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经分析,颗粒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其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为97%,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88%,由此可见,颗粒凝集法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均相同,说明重复性好,但不足点是操作比较复杂。

经以上分析,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颗粒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发现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法的阳性率呈现最高,为62%颗粒凝集法的阳性率为56%。酶联免疫吸附法可同时定量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4.4联合性诊断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肺炎支原体的DNA采用聚合酶联反应法进行检测,并对两种实验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

采取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进行检测,试验室同时做相应的检测辅助诊断,并提出“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要结合冷凝集试验、痰及细菌培养、血细胞分析以及血尿常规检查等多项检查进行辅助确诊,避免出现漏诊现象”的结论。

对患者血清中的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同时对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冷凝集试验、痰及细菌培养、血细胞分析以及血尿常规检查等进行检查[10]。为了对患者方便诊断与治疗,需要对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及时检测,另外,对于难治的肺炎支原体,做出了详细的临床研究,并对其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讲解。

随着人们对肺炎支原体的认识以及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肺炎支原体的实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肺炎支原体的实验检测方法有很多种,都有着一定的优势与不足。目前我国对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所以临床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结合本文中给出的不同方法对肺炎支原体的检测,要利用其互补作用,需要相互补充,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以上所述,对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方法有很多,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有效缩短其病程。另外,采用联合诊断,还可以使检测敏感度与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实验室检测主要采用病原学诊断、生物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以及联合性诊断方法。随着科学与医学的不断发展,肺炎支原体的诊断理念逐渐由原来的二级预防转为一级预防,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使患者的健康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海凤,王明明.小儿支原体肺炎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0,28(1):98.

[2]王惠榕,萧剑雄,严诞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11(1):80.

[3]张雪冬,刘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2):241-243.

[4]易海峰.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4(17):1029-1032.

[5]李少丽,孙红妹.肺炎支原体耐药机制和耐药基因检测现状〔J〕.国际呼吸杂志,2010,8(30):989-993.

[6]党改玲,王明明.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80例分析及经验总结〔J〕.吉林医学,2012,33(12):2599.

[7]金爱琴,吴尤佳,孙宝兰,等.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的应用价值〔J〕.江苏医药,2010,23(1):13.

[8]李琳,李立群,王红阳.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不典型病原感染病原学研究〔J〕.天津医药,2012,28(1):22.

[9]张建云,易兵.两种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0,25(1):122.

[10]占松涛.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2(1):20.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5-04-24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7-2305-03

猜你喜欢
支原体肺炎检测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来势汹汹的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