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的医用磷酸钙和硫酸钙在骨缺损中行骨替代的临床疗效

2015-12-09 15:36湖北省鄂州市鄂钢医院骨科436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7期
关键词:医用诱导骨折

付 涛 湖北省鄂州市鄂钢医院骨科 436000



人工合成的医用磷酸钙和硫酸钙在骨缺损中行骨替代的临床疗效

付涛湖北省鄂州市鄂钢医院骨科436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的医用硫酸钙和磷酸钙在骨缺损创伤中进行骨替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有骨缺损存在的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磷酸钙组25例和硫酸钙组23例,进行手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替代物吸收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术中两组使用磷酸钙或硫酸钙的量均为3~5ml,硫酸钙组在2个月内吸收80%,3个月内完全吸收,而磷酸钙组在4~6个月吸收率为70%,10~12个月吸收90%,硫酸钙组吸收速度明显快于磷酸钙组;两组均在1~2个月内出现骨痂;硫酸钙组出现1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2个月内下陷,与调整外固定支架有关;磷酸钙组出现1例伤口渗出,经换药处理未发生感染,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医用磷酸钙和硫酸钙在骨缺损治疗中都可以作为骨替代,填充效果好,配合辅助的内固定或外固定能够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使用安全,副作用小,两者都是对骨缺损进行骨替代的良好材料。

关键词医用磷酸钙医用硫酸钙骨替代

进行骨移植和填充是创伤导致的骨缺损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选择的移植材料包括自体骨、异种骨、高分子材料以及生物陶瓷等。移植材料需要具备较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够起到填充和支持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骨诱导活性,能够在生物体内适时降解。在上述移植材料中,自体骨是最理想的,但由于其来源的有限性,不能作为常规替代材料广泛应用。人工合成的医用磷酸钙和硫酸钙是目前较为优越的骨替代材料,具备了较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使用也方便,适合于各类骨缺损手术,是临床常用的替代材料[1]。本文分析了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进行手术修补的具有骨缺损存在的骨折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上述两种人工合成材料在骨替代中应用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有骨缺损存在的骨折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45岁。骨折类型包括桡骨远端骨折25例,跟骨骨折23例,随机分为磷酸钙组25例和硫酸钙组23例,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为4~76h,平均时间20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和固定方式,并在术前就预估骨缺损所需的填充材料用量,准备好医用磷酸钙和硫酸钙材料。在手术过程中,对开放复位的骨折,直接进行填充,而闭合复位则在外固定完成后再进行填充材料的注射,两种材料均要尽量严密的填充。手术置入的合成材料在3~5ml左右,不超过10ml。

1.3疗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替代物吸收时间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术中两组使用磷酸钙或碳酸钙的量均为3~5ml,无显著差异,硫酸钙组在2个月内吸收80%,3个月内完全吸收,而磷酸钙组在4~6个月吸收率为70%,10~12个月吸收90%,硫酸钙组吸收速度明显快于磷酸钙组;两组均在1~2个月内出现骨痂。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硫酸钙组有1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2个月内出现下陷,与调整外固定支架有关;磷酸钙组出现1例伤口渗出,经换药处理未发生感染,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骨的填充和移植是治疗骨折后骨缺损的重要手段,由于自体骨的缺乏和异体骨、异种骨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以及感染或继发性骨折的缺点,人工替代骨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工材料应用于临床,其中包括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以及含有BMP的具有骨诱导活性的材料。在骨缺损的骨替代治疗中,其替代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生物相容性、支撑强度、降解速度以及骨诱导活性等方面的因素。硫酸钙在上述各方面均优于磷酸钙[2]。

在缺损范围较大的骨折塌陷治疗中,植骨的填充是最常用的方案,在填充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严密,从而保证骨折的断端能够完全接合,磷酸钙颗粒是常用的填充物,但对于形态欠规整的缺损而言,颗粒物对缺损部位常不能充分填充,此时应用硫酸钙粉末就能够完全适应不规则的缺损区域,凝固时间短,承重快,国外也有学者研究认为,使用硫酸钙粉末进行填充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具有独特的优势[3]。硫酸钙在组织内的吸收要明显早于磷酸钙,本文结果表明,80%的硫酸钙材料在2个月内都能被吸收,因此在外固定支架需要调整的患者中,应尽量在2个月以内进行调整,避免因为固定支架的调整而出现坍塌和移位。人工合成的硫酸钙和磷酸钙在生物相容性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表现,尚无文献报道发生生物排斥的案例,本文中磷酸钙组出现1例磷酸钙伤口的渗出,考虑与磷酸钙颗粒的流出对组织产生刺激作用,导致炎症反应相关,在进行积极的换药处理后愈合,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见上述两者的安全性均较好。

另外,是否具有骨诱导效应也是人工骨替代材料的重要素质之一。虽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但国外学者在实验中发现硫酸钙对骨缺损部位多种新骨形成的生物因子具有促进作用,包括BMP、IgG、PDGF和TGF-p,可能具有一定的骨诱导作用,能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4]。

本文中两种人工合成材料在骨移植中均具有较好的填充效果,两组均在1~2个月出现骨痂,无明显差异。有研究认为,骨填充材料的吸收、骨痂以及新骨的生成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其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5]。

综上所述,医用磷酸钙和硫酸钙在骨缺损治疗中都可以作为骨替代,填充效果好,配合辅助的内固定或外固定能够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使用安全,副作用小,两者都是对骨缺损进行骨替代的良好材料。

参考文献

[1]李凯,何东宁.比较两种骨替代材料修复兔胫骨种植体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68-69.

[2]聂洪罌,陈艺新,尹培荣,等.医用硫酸钙OsteoSet-新型骨替代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8):54-57.

[3]Suthorn B,Ian Harris,David L,etal.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Injectable 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 versus conventional treatment〔J〕.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05,7(4):368-373

[4]Walsh WR,Morberg P,Yu Y,etal.Response of a calcium sulfate bone graft substitute in a confined cancellous defect〔J〕.Clin Orthop,2003,(406):228-236.

[5]邓磊.医用硫酸钙与磷酸钙在创伤性骨缺损中应用的疗效观察〔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8,5(2):33-36.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5-04-24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7-2338-03

猜你喜欢
医用诱导骨折
隧道智能逃生诱导系统
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对策研究
不同诱导系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材料的诱导率评价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医用耗材管理的创新路径选择
愤怒诱导大鼠肝损伤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
75%医用酒精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